重庆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2017-08-04张容华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对于这片辽阔水域的生态环保和旅游发展,在当地社会各界一直备受关注。加强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建立环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体制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污水污物处理设施的功效,调整种养殖区域;还要加大对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是我国“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狮子滩水电站拦河大坝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淡水湖,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莅临视察。长寿区长寿湖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约10万亩),庫容10亿立方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是重庆市的重要生态保护区,也是长寿区30万市民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长寿湖位于素有“寿星之乡”的重庆市长寿区境内,距重庆主城区100公里,距长寿城区26公里,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列为四川省的十二个著名风景区之一和重庆市十佳旅游风景区。长寿湖是三峡国际旅游热线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也是长寿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以其“岛湖风光”、“长寿文化”、“乡土文化”享誉四方,被誉为重庆的中心花园。2012年12月,长寿区长寿湖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4A)级风景名胜区。这里还是著名小说《红岩》的创作地,是顶峰国际规划设计公司2010年旅游规划项目。
为了更好地保护长寿湖,重庆市长寿区邀请全国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金相灿教授编制了《重庆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改善规划》,确立了“控源治河、生态修复、长效管理”新思路,制定了“结构调整优化、工程措施治污、监管机制创新”的新方案。2006年,《长寿湖市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获得重庆市政府批准,规划面积245.22平方公里。
随着景区的发展,《长寿湖市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已不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2010年,长寿区开始了对规划的修编工作,以上一轮规划确定的范围为基础,充分结合环境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对原有功能区状况进行分析、论证,特向北、向东适度扩大生态林保护区和田园风光区范围,最大限度对长寿湖来水进行保护和控制,扩大滨湖区保护范围,以生态优先、严格保护为原则,通过排污系统、环卫工程、绿地景观、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监管、消落带处理方面的专项规划,对长寿湖景区湖泊和度假区环境进行保护及污染治理。
一是大力实施湖边绿化工程。“森林长寿湖”绿化工程含森林长寿湖绿化、长寿湖西岸公园绿化以及长寿湖湖滨消落带绿化等工程。通过采取以“水边绿化、岛边绿化、岸边绿化、路边绿化、房边绿化”为主题的“森林长寿湖”绿化建设,合理布局长寿湖绿化系统,打造环湖绿化带、消落区生态绿化带、湖心岛屿绿化带、景观道路绿化带、西岸休闲景观带。
二是开展对湖泊水源的治理。在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庆市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长寿区通过积极申报,长寿湖被纳入了环保部和财政部良好湖泊中央资金支持范围第二批名单。《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于2012年10月10日通过了中国环科院组织的专家评审。筹措4000万资金对长寿湖80艘污染船舶进行了淘汰,拆除了“金港湾”重污染项目,实施了外围污染控制带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了湖区15公里的主干管污水管网和二三级污水管网、500亩寿岛绿化生态修复工程、600亩的湖滨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和长寿湖漂浮物清理工程。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长寿湖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湖泊水质逐步好转,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污染输入大幅降低。
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保宣传力度不够,湖周边污染源依然存在
长寿区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不够,部分沿湖街镇未能调动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些环保项目建成后,由于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和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垃圾乱堆乱放和破坏环保基础设施等现象仍时有发生。虽然重庆市长寿区政府及长寿湖管委会在近十年进行了大力治理,但是因一些历史原因及资金不足,仍有一些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或取缔。如湖周边农业生产及湖内岛屿上的果树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沿湖农家乐等经营性单位的污水及垃圾、湖周支流上的养殖场及肥水养殖塘都还有一定数量,每年向湖内注入一定量的污染。沿湖流域虽然修建了一些污水处理厂,但这些污水处理厂除了少数个别的厂能够基本运行外,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不能正常运行,基本上完成了建设工程后就搁置在一边,污水管网中二三级管网不足、主管网破损后不能及时维修,并且垃圾收运系统的运行也不理想。
2、长寿湖上游污染输入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2015年1-9月监测结果,长寿湖上游入境断面六剑滩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三项指标的Ⅲ类水质达标率仅为44%(九个月中仅四个月基本达标),化学需氧量峰值达到了27.3mg/l,大幅超过Ⅲ类水质要求,总磷峰值达到了0.341mg/l,属Ⅴ类水质,已多次受到市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通报。根据实地查看,长寿湖流域上游的垫江澄溪镇生活垃圾、木材加工产生的木屑大量漂流进入长寿湖,澄溪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停用,造成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对长寿湖上游造成了严重污染。另外,据悉垫江砚台工业园区已通过规划环评,随着园区企业的入驻投产,污染物排放因子和排放总量势必进一步增加。
3、环长寿湖流域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调不够
长寿区长寿湖处于整个龙溪河流域下游位置,要搞好长寿湖的保护工作,必须全流域参与。不过,《重庆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改善规划》《长寿湖市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及修编,都主要是由重庆市长寿区牵头编制,虽然征求了其他区县及其他很多单位的意见,但这些区县参与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上游其他区县对长寿湖流域的利用有了新的要求,他们对于这些规划也有一些新的诉求,甚至提出了一些反对的意见,认为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当地的发展。由于长寿区基于保护长寿湖的需要,积极争取了一些中央、市级资金进行保护工作,而上游认为上级对当地投入不够,在开展保护工作上行动迟缓。
推进长寿区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对策举措
1、建立环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体制机制
一是对原来的保护规划及时修编。无论是环境保护规划还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由于历史的原因,都有跟现实脱节的地方,有些该重点关注的需要及时纳入,尤其要加大对上游地区的重视。同时,修改完善规划要由流域共同的上级机关来统筹协调,把各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二是要改变原来的各管一段的管理体制上的弊病,建立起对环长寿湖整个流域进行统一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流域,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级机关或机构、或组建统一的独立的管理机构来牵头进行管理工作。这既有利于整合流域沿线地方政府的力量,提高沿线各单位的积极性;也能够提高上游各地方对源头治理的统筹力度,彻底改变下游治理上游污染的恶性循环。
2、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污水污物处理设施的功效
长寿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当落实专人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举报,依法惩处制造污染的船舶,及时清除出现在水域的污染物。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运行较差的现状,要加大财政投入,把相关的设施设备真正運行起来,切实发挥污水处理效果。通过统一维护管网,把一些破损的主管网、二三级管网维护到位,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改良,提高效率。因为以各地方、平台公司为主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经验,应当将污水处理厂以及管网交由专业的单位维护和运营。针对湖周边的面源污染问题,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力度,大力推广;湖心区的果树生产要逐步淘汰,将果树更换为大山绿化类植物,杜绝湖心区域因果树生产带来的农药、化肥等污染水体。养殖场的布点应改变以前以距湖边一定距离为界为以山脊线为界,山脊线以内原则上不布置养殖场,大型养殖场一定要杜绝。
3、加大对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围绕“长寿·人人向往”旅游品牌,深挖“寿”与“和”文化内涵,扶持和培育长寿生态文化,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交融、人与社会和谐共融、人与人和谐和融的生态文明社会氛围。
一是通过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强化生态文明宣传等手段增强市民生态文明意识。
二是培育长寿特色生态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打造生态文化品牌。要充分利用中央、市级、区级媒体开展长寿湖环保的宣传,特别是要对近年来长寿湖环境好的发展趋势大力宣传,坚定社会各界对做好长寿湖环保工作的信心。要在长寿湖天然养殖护渔工作及景区宣传中,把环保工作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宣传,让参与长寿湖钓鱼者、旅游参观者都参与到具体的环保工作当中。还要在长寿湖开展各类环保主题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环保中来。
作者简介
张容华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