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古代玉璧形制发展与演变的成因

2017-08-03武萧港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玉璧演变造型

武萧港

(辽宁科技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5)

摘 要:玉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玉璧作为玉文化中的代表性器物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其形制的演化与中国古代社会中诸多社会因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

关键词:玉璧;纹饰;造型;發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80-01

一、前言

我国最早的玉器发源于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的人们在长期探索中逐步发现了坚硬玉石并制成工具。由于远古的工具崇拜,玉璧成为了祭祀用的礼器,与“琮”、“圭”、“璋”、“琥”、“璜”合称“六瑞”,为祭祀专用。古语中“璧”是指中心有一个圆孔的圆形玉牌。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中,玉璧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顶峰期,变化期四个时期,由于社会性质的变化,这四个时期的玉璧各有不同,使玉璧一直活跃在中国玉雕的舞台上。

二、新石器时代:玉璧的形成期

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由狩猎采集逐渐转化为定居耕作,原始社会工具崇拜使玉璧由工具转化为祭祀用的礼器,崇尚祭祀思想的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玉璧较为厚重,厚薄不均匀,所用玉材具有地区特点。

比如浙江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璧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用阳起石为材料制作玉璧,良渚文化的玉璧由于孔内有错碴所以可以推断使使用两面对钻的工艺制成;由于璧的表面往往有弧状凹槽痕迹所以可以推断是用线绳为工具切割空心圆柱成组制造玉璧。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用岫玉为材料制作玉璧,红山文化的玉璧形状呈外方内圆,璧的内外边缘薄。总之新石器时代的玉璧以素面璧为主,打磨光亮,呈现出了当时的审美和工艺水平。

三、商周时期:玉璧的发展期

商周时期的奴隶制社会确立,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玉璧成为了专职祭天用的礼器,形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商代玉璧均匀壁薄,线条细瘦,璧的表面有隆起或凹落的圆形纹,体现了商代的工艺水平。

西周时期的玉璧体积小巧,工艺精湛,玉璧侧面出现了双兽纹首尾相接状分布在璧孔两侧,璧面呈长弧状组成封闭的阴刻图形。东周时期的玉璧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玉璧的表面出现阴线蟠虺纹饰,呈“S”形。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带动玉雕发展,玉璧的纹饰出现了谷纹蒲纹、云纹等多种纹饰,谷纹排列较密则呈螺旋状突起;谷粒较大则呈隆起状。蒲纹是阴刻长线交织成有序的六角形隆起。

战国时期的玉璧还出现镂雕的形制,即在璧的两侧装饰镂空的鸟纹,孔内装饰镂空兽纹,或是在璧的上下两侧进行镂空雕刻。雕琢工艺精致异常,体现了玉器雕琢工艺在战国时期得到改善。

四、两汉时期:玉璧的顶峰期

玉璧的顶峰时期在两汉,两汉时期军事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发展促进了汉代玉器行业的快速发展。汉代的玉璧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顶峰,汉代玉璧大,样式多,细阴线纹雕的浅而细,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一)分区饰纹玉璧

璧孔内一周绳纹为界限。绳内纹雕谷纹,外区以阴线雕出四组大且简练的兽面,两侧伸出的呈蛇形带状的龙纹。有的玉璧的外区有鸟纹或两道神纹,是汉代玉璧工艺水平的体现。

(二)谷纹玉璧,璧上有凸起的乳丁纹

乳丁有较圆,凸起较高,排列稀疏的特点。是玉璧谷纹演化而来的,体现了汉代玉璧的独创性。

(三)廓外装饰玉璧

这类璧的圆廓之外带有与璧同一平面的镂雕玉牌,玉牌上雕勾连纹、龙纹、螭纹等纹饰。这一时期出现了篆书为纹饰的玉璧,如“长乐”“益寿”“益子孙”等文字,体现了汉代玉璧的思想性。

(四)镂雕玉璧

在璧的“肉”部镂雕图案,图案中往往含有侧面的异兽,体现了汉朝玉璧高超的工艺。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玉璧由形成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发展到顶峰。两汉后国家陷入了战乱,导致了经济的衰落也使得玉文化也随之衰弱,直到隋唐时期国家重新统一,统治者不需要玉器的神性来维护统治,这促使以玉璧为代表的祭祀玉器走下神坛,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玉璧逐渐由礼天的祭祀器物转型为文人雅士的赏玩之物。

参考文献:

[1]贾峨.中国玉器全集3春秋·战国[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2]杨晓能(美),唐际根,孙亚冰(译).另一种古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8.

[3]林巳奈夫(日),常耀华,王平,刘晓燕,李环(译).神与兽的纹样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6.

猜你喜欢

玉璧演变造型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
玉璧金龙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