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底,小组竞赛”摆脱枯燥复习
2017-08-03徐水华��
徐水华��
[摘要]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它可以弥补教师新授课教学中的不足,也可以弥补学生学习中的缺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复习课中,采用“一站到底,小组竞赛”的方式,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摆脱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复习;一站到底;小组竞赛;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8501
一、问题背景
初中生物课时少,复习时间不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成为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复习模式枯燥乏味,效果不佳。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打破了以往答题类节目的固定模式,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知识竞赛,能否“一站到底”成为节目中的最大悬念。笔者从中获得灵感,将此模式修改后运用到初中生物复习课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识记难度大,单纯的背诵、练习效率低下。对此笔者采用“一站到底,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复习。
首先,笔者通过PPT课件呈现竞赛规则,具体如下。
1. 比賽以小组为单位。全班纵列6人,横列6人,按正“S”形排列参与答题。(本竞赛以小班化班级人数36人为例,纵列成组)
2. 所有同学有一次“求救”权,在规定时间内回答所提问题,回答错误的同学有一次“求救”本组同学的权利,再次错误视为“战死”,被淘汰,下一轮不再参与答题。
3. “站”到最后的五位同学获得加分权,第五名加2分,第四名加4分,第三名加6分,第二名加8分,第一名加10分,最后团队计总分。
其次,通过PPT呈现复习内容,内容采用填空、选择、问答等形式进行灵活呈现。例如,在复习“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时,要求学生区分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作用,对此笔者利用PPT呈现如下题目。
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取自消化道的哪个部位?
(此处为倒计牌,教师可根据题目难易度设置倒计时时间)
比赛开始,学生积极踊跃回答PPT中出示的各种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复习效果显著。
三、教学反思
1.制订规则,课堂井然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将“竞赛”引入复习课,规则制订尤为重要。它与新授课中的教学目标有异曲同工之效。教育目标可使学生知道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而教师制订相应的竞赛规则,学生按照规则参与竞赛,课堂就会井然有序,复习效率也将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2.形式多样,学生趣意盎然。
在竞赛中,一方面要根据复习重难点编制多样化的题目。如在复习需要学生识记的知识点时,采用填空形式,学生经过复习后可直接快速说出答案,这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复习需要学生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时,可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问答、判断(如错误,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理由才算过关)等多种形式。
另一方面,要考虑到题目本身的趣味性,使学生不感到复习枯燥乏味。当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和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情绪和深刻的体验。
3.合作释疑,教师启发引导。
广大教师在复习教学中都会想方设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采用的“一站到底,小组竞赛”的方式符合新课程理念,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复习过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一些偏难的知识点,在学生竞赛过程中教师要稍作停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尝试释疑。
4.尊重对手,彼此携手共进。
古罗马名士奥维德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着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竞赛是一种动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提供竞赛平台时,要引导学生消除嫉妒心理,学会尊重对手,让学生理解竞赛的最终目的是看到自己知识的缺漏处,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促使彼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携手共进。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巩固旧知对获取新知的重要性。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讲练结合为主。笔者尝试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通过“一站到底,小组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复习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