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2017-08-03张小红��
张小红��
[摘要]初中物理(苏教版)教学中,可对某些实验进行重点设计和讲解,以便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的魅力,也让学生真正认识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浮力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5501
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用实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下面结合浮力实验进行分析。
一、巧设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浮力是基础知识,也是力学知识的入门,为了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借助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
为此,教师在讲解浮力知识的时候,可以事先设计好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例如,教师给学生播放“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的过程,让学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浮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后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浮力现象,让学生认识物理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接着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气球能够升空?人为什么可以在死海上漂浮”等问题。让学生对即将要进行的浮力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实验室里,物理教师带领学生准备浮力实验,让学生学习实验步骤,把握好实验细节。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数值就是石块的重量(教师用手将石块托起来的时候,学生能明显看到弹簧测力计数值发生变化),而当教师将石块放入水中的时候,学生同样能够看到弹簧测力计指针的变化,说明当石块进入水中后,石块受到一个类似教师手托举的力,让弹簧测力计的数值发生了变化。在做完上述实验之后,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浮力,就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学生在初次感受浮力实验后,对教材中的概念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对教材中的文字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此同时,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进而提升物理学习实效。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进行浮力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条件以及实验环境。在浮力实验中,教师可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整个浮力实验的过程及步骤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仅仅通过观看浮力实验的操作视频是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物理学习要求的,在学生看完视频后,还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对浮力F与排水量G之间的关系,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当学生对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一定的认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多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讨论,让学生真正了解浮力大小与被排开的液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后的反思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让学生完成实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扮演辅助指导的角色。在浮力实验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浮力知识的认知。
通过实验,学生摆脱了物理学习中题海训练的困境,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增强了,教师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有了更好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学生在浮力实验过程中,敢于将自己的学习疑问提出来,使得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边观察、边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注意借助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及时与教师沟通,克服畏难心理,提高物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余晟晟.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教学效果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6).
(特约编辑南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