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7-08-02梁少芳
梁少芳
【摘要】本文分析了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及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提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中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081-02
今天在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所以,我认为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那种只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实际上,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的过程。我们要允许不同意见和不同观点的争论,即使是一些偏激或者错误的观点,也要挖掘其中正确的,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形成敢想、敢说的个性品质。以本人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历的反思,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首先我们要清楚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
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政治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杰出人才的创造性思维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如下几个特征:(1)想象力丰富,能独立选材。(2)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3)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观察敏锐。(4)思维活跃流畅,解答问题快捷,方法独到,见解卓越。(5)自主性强,自信、自重、自立,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不轻信他人。(6)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探究心。
教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造。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停滞了。
二、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策。
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很多,有客观环境原因,也有主观能动原因。从政治课的角度讲,最重要的因素来自教师。第一,教师自身知识有限,会有意无意地阻碍学生开阔思路、富于联想和善于判断,而这些恰恰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基础。第二,旧的权威式师道尊严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敬畏教师,把教师当成知识的化身和代表,学生视教师为知识的唯一源泉。以教师规定的内容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第三,教师对有棱角的学生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太听话,爱提问题,好表现自我,钻牛角尖等等,对此,教师大都采取讽刺、挖苦、甚至刁难、打击等做法,从而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和思维的亮点。本人认为,要克服上述弊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来培养、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養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思想政治课应顺应思维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这既是一种寻根问底的求知情感,也是探索未知奥秘的钥匙,从而激发起进取的欲望。
2.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要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创造教育仍注重知识的积累,但它更重视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为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但是有能力必然拥有知识。科学方法是实现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桥梁,是“知识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二是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本动地探索发现知识。例如,在教学《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常的义务》一课,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轮当一次教师讲解,这样很多学生不仅充分利用教材给出的材料,而且还举出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广大人民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悟出公民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和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道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普及“创新学”的知识,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思维体操”,突出思维方法的培训。
3.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疑问是创新的先导,当有了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大脑才能活跃起来,而提问题是人的天性,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新的萌芽。所谓问题情景,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景,兴趣与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因此,教师应以尊重为前提,以激趣为条件,以自主为核心,注意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景,制造悬念,启发思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使学生探索作答。改变“注入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从教师的满堂灌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学“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利”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显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大山深处选公仆的照片;人们为了参加选举翻山越岭,表现前所未有的热情。针对上述两组画面,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冲突”,给学生留有思维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自己去酝酿、探究、发现、讨论、总结、归纳,得出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广泛、真实、平等的,是人民参加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这样无论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分析到综合,还是从个性到共性,都要让学生有新角度、新构思、新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思维灵感对学生自己总结的概念,归纳的结论,提出的新观点,以及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都要坚持激励性原则,挖掘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思维闪光点,并与学生一起予以证实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教师不能满足于传授具体的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和精神等,为学生尽快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打下基础。
4.巧设疑问,鼓励参与。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的向前发展就不可想象。”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绐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都能结合时代的背景和特點,高瞻远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给社会主义事业以科学的指导。本人认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克服定式思维和“从众”心理,形成独特的思路。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理论和传统观点进行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提示的事物敢于探究。学生在争辩中表露出的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在讲“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时,作为艰苦奋斗的典型,我提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有学生立即提出:在新时代应赋予“艰苦奋斗”新的内涵,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有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愚公”为什么不搬家?为什么不绕路?为什么要世世代代去搬山?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都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答案未必唯一,但学生们获益非浅。
5.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纵观古今中外的文明史,我们就会发现许多著名的发明家在成名之前,都是一些近乎痴迷的“幻想家”。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故事,就以丰富的想象力激励着人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今天,这些想象已经被高科技造就的“神五”、“神六”、“神七”“嫦娥一号”等先进的航天飞船变成了现实。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用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看。当然,这种想象不是瞎想,更不是妄想,而应是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它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应据此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
6.训练学生把握灵感和顿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必须训练和增强他们把握灵感和顿悟的能力。在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他们深入思考,从更深层次上寻找问题背后的共性和规律性。一旦问题突破了,灵感也就随之而产生。其实,培养学生的灵感和顿悟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于一些问题深思熟虑后会豁然开朗,进而产生举一反三能力的过程就是培养灵感思维能力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既是能力的主导和灵魂,也是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育的核心,在政治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蓉生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甫远、杨发展主编:《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287期、341期、359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