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德育工作的“非常规”方法

2017-08-02苏婷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5期
关键词:阅读疗法初中德育可行性

【摘要】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就是后进生和情绪问题学生的沟通与转化工作。这些学生往往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两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面对这些学生群体,最常见的谈心、倾听、奖惩等方法,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而阅读疗法的介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学生群体的状态,让他们的行为和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

【关键词】初中德育 阅读疗法 可行性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071-02

一、阅读疗法理论

王波在《阅读疗法》一书中将阅读疗法定义为 “将图书用于治疗的技能”[1]。《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对阅读疗法的释义为:1.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的治疗;2.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有关个人本身内在的问题[2]。这两种解释都简洁明了地呈现出阅读疗法这一理论的两个关键:一是治疗作用,二是以阅读为治疗方法。

阅读为什么能成为治疗个人本身内在问题,或者说个人心理性问题的方法呢?这和阅读这一行为的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十多年来,对于阅读疗法的研究都把阅读书目倾注在文艺作品上,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绘本等。这些作品属于艺术的范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阅读这一行为可以成为一种治疗的手段。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在《诗艺》中就阐述了文艺作品具有寓教于乐的艺术功用,“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3]”贺拉斯认为好的文艺应该同时具有“教”与“乐”的功能,阅读疗法也遵循这一原则,所选择的文艺作品必须是让人喜爱而又具有引导、释放等治疗意义的。

二、初中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

学校的德育工作绝不是开设一门德育课程就可以完成的,而“要从学生的生活冲突和矛盾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生活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以达到培养有道德的个人和有道德的社会的效果。[4]”

初中是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在这三年里,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家庭原因或社会原因,对学习已经丧失了热情和信心,小部分学生甚至对自己的整个生活都极度失望。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成绩不理想成为后进生,也有一部分人成绩不差,但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而初中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就是这部分后进生、情绪问题学生的沟通与转化工作。这些学生往往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两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面对这一群体,常见的谈心、倾听、奖惩等方法,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而阅读疗法的介入,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学生群体的状态,让他们的行为和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

三、阅读疗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阅读疗法与传统德育方法相比,在实施之前需要几个条件。

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不抗拒、不过分防备。这要求教师既要注重教育技巧,又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初中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小学阶段,更有判断力和方向性,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如果一个教师让他们觉得很有距离感,或者教学水平很低,他们就会用冷漠的态度拒绝教师的靠近。这样的教师也就无法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治疗的过程中来。

其次,教师对于优秀的文艺作品有相当的了解和积累,以便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开出不同的书目。阅读治疗的手段就是“阅读”,如果教师本身对阅读没有兴趣,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就无法引导学生走近阅读。即便教师掌握阅读治疗的书目,也无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把治疗目的和阅读书目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

第三,教师要在阅读疗法实施期间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在每个阶段和学生针对书目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探讨。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阅读治疗效果的最大化。阅读疗法的关键在于学生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交流,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例如,针对强烈自卑的学生或遭遇重大家庭变故的学生,我们可以推荐合适的悲剧小说作品或人物传记,当学生阅读到书中主人公不公正地陷入逆境、遭遇不合理的苦难时,学生可能因为不了解后面的情节发展,而陷入更加强烈的负面情绪中。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和学生就书中内容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认识世图艰险和人世无常的道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内心对于生活的过度的恐惧、悲观、自怜等情绪发泄出来,转变为适度的情感,最大程度上消除家庭变故对他造成的负面影响。

阅读疗法与传统德育方法相比,优势在于它的隐蔽性、便利性、持续性和内化性。

(一)隐蔽性。 阅读疗法开展时,教师可以不必让学生感受到他在接受“德育”,尤其是非语文教师引导孩子阅读时,孩子会更单纯地揣测教师的目的。而当教师隐蔽地把治疗书目推荐给学生时,学生的心理没有设防,这更有利于学生在无压力的阅读中,不自觉地收获情感和理智的教育。

(二)便利性。初中生相比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更强,这位阅读疗法的开展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小学阶段的阅读治疗更依赖于绘本的阅读,阅读面比较狭窄。而初中生的治疗书目选择就多得多,绘本、小说、散文、诗歌等都可以成为他们阅读的对象。他们只需要静下心来,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置身于阅读治疗中。

(三)持续性与灵活性。相比于谈心、倾听和奖惩这些传统方法,阅读疗法的开展通常需要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更长。在这个较长的过程中,学生按计划不断阅读治疗书目,就等于不断在接受德育。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学生出现任何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书目的调整来更新和完善治疗过程。由阅读指向德育的过程,又因为始终伴随着阅读的愉悦感,而让学生乐于接受,因而可以更持久地开展。

(四)内化性。阅读疗法必须通过学生接受艺术作品来达到效果。那么,在保證治疗书目推荐无误的前提下,学生阅读书目,接受其中内容,与作品发生共鸣,产生喜悦、愤怒或悲伤的情感,就是把阅读疗法的“药”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中去。这比起老师口沫横飞的说教,比起精细量化考核的奖惩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更多地是学生“主动”把艺术作品内化为心灵力量的过程。

四、阅读疗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笔者选择初中阶段的部分后进生和情绪问题学生,开展为期两年的阅读治疗个案研究。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自身的阅读和总结,也借鉴宫梅玲等学者的方法,将初中德育中的阅读书目细化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解除亲子沟通障碍类。如刘墉的《少爷小姐要争气》和《超越自我》,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周国平的《妞妞》等。

(二)告别抑郁与焦虑类。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围城》,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5]

(三)增强自信,培养毅力类。如秋微的《再见,少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余华的《活着》、雨果的《悲惨世界》,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怎样炼成的》,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等。

(四)引导人际交往类。如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刘墉的《说话的魅力》,林语堂的《说话之道》等。

跟踪治疗期间,教师需要定期跟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内涵。通过阅读,大部分学生原本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尤其是抑郁焦虑的学生、自卑或缺乏毅力而学业失败的学生,羞于交际或不善于交际的学生,他们的阅读治疗效果尤为突出。而相较之下,亲子沟通障碍的学生,通过阅读治疗后效果却参差不齐,其中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参与到阅读中来,做到亲子共读的这部分家庭,亲子关系改善明显,孩子的生活热情和学习热情都显著提高。相反,那些家长拒绝参与阅读或没有坚持阅读的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程度很小,也不够稳定。因为亲子关系是双方的,不是学生单方面可以解决的问题,部分亲子沟通障碍,源于家长的冷漠、自负、粗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单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就不能根本上促成亲子关系的和谐。

五、小结

阅读疗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是可以发挥良好作用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学生使用阅读疗法,绝非意指这些学生是行为或心理上的“患者”或“病人”,而是指他们在行为或观念上存在一些需要纠正的问题,我们通过阅读的方法来帮助他们。

阅读疗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延长阅读的持续性,如何把学生的阅读治疗情况进行科学化的测评等。笔者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255-256

[2]刘少红.“阅读治疗”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5):26-28

[3]贺拉斯.诗学·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55

[4]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的三大人事误区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09(8):78-81

[5]宫梅玲等.阅读疗法立体化运作模式探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85-88

作者簡介:

苏婷,1987年生,女,福建武夷山人,硕士,厦门十中语文二级教师,主研初中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及班主任德育工作等方向。

猜你喜欢

阅读疗法初中德育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阅读疗法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干预模式分析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探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