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2017-08-02张琪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关联数学知识素养

张琪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重传授,轻习得”,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师生“重知识与技能,轻思想方法”的问题。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有限,不容易实现主动地建构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有限,对隐藏在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缺乏感悟。当前我们处在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就更需要在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多动脑筋、多下工夫。课堂教学的生动、生成与学生能力的生長息息相关,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更为合理有效?本文试图就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创设情境,主动探究,让学生习得

我们都知道单纯依靠讲授所获得的知识巩固率要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所获得的知识少得多。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操作情境的主要有以下两类:

1.实物教具运用。

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各种各样非常好的立体几何教具模型,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制作简单的立体几何学具。笔者到现在都记得在自己的中学时代,老师要求我们自制焊接的立方体骨架模型,每次在立方体骨架模型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对于立体思维的建构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这不是单纯依靠电脑动画演示就能习得的。

2.建立实验模型。

比如在学习有关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可以请同学们自带一些白砂糖,因为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会自带水杯,所以课堂上,就可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糖水不等式的结论,这样既简单可行,又注重效果,还可以跨学科完成关于化学溶液饱和的相关问题。

以上两类情境创设都能够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做到让学生探究实践,对于知识的生成、理解、掌握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联生活背景,引发共鸣,让学生思考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在“情境”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做出了专门的说明与要求,我想这是因为情境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更能体现出数学这门自然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更能正面回应在生活中数学毫无价值可言的谬论。

应该说,所有的数学知识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借助互联网搜索引擎这一便捷工具,我们应该比较容易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背景的关联,比较容易让学生感到亲切,比较容易代入数学知识的场景。比如:指数函数与半衰期问题。又如:椭圆与人造卫星运转轨道的关联,双曲线与发电厂冷凝塔的关联,抛物线与跳远、投篮、射箭、导弹发射等问题的关联。再如等比数列与折纸的厚度的关联……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胜枚举,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丰盈,会让教师津津乐道地教,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并且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思考。

三、联系数学发展,让学生感悟

在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今天,对于教师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挑战,挑战源于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我们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具体学科的教师,我们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然后才会明白数学教学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而作为数学学科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数学史论的运用,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什么”“数学从哪里来”“数学能解决什么问题”等。比如:数学史上的三大危机,应该作为必修教材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们,让同学们明白数学的发展也有悖论的产生,也有矛盾冲突与困惑,任何知识的获得都会经历磨难与挫折,都要经历无数呕心沥血的努力与付出,这对于学生意志的培养、数学品质的培养非常必要。再比如:对于“虚数”学生不容易接受,觉得与现实生活没有关系,为什么还需要研究。而把数学史当中关于数的发展介绍一下,学生们就会豁然开朗,甚至知道原来现在“数”的发展已经到了多元数、超复数的新层面,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提升数学课堂的思维含量,构建“让学生爱思考、会思考、享受思考”的情境教学课堂,为发展学生的心智而教,这是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 西安市铁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联数学知识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奇趣搭配
拼一拼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智趣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