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培养

2017-08-02李德干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习作习惯教师

李德干

小学高年级习作对学生的感知、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果在低中年级没有培养起对习作的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那么到了高年级就会慢慢失去写作信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何处着手来寻求突破呢?

一、放宽要求,不拘一格

写作不仅是创作过程,还是个性化的展现过程。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要求过于统一,整体要求齐步走,这样做的后果是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实践证明,在习作教学的路上,坚持因材施教,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方法。它可以改变严重的模式化倾向,让学生各有发展。

1.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每一次习作教学,我都坚持带领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说。先同桌互说,然后小组内互说,最后小组推荐优秀的学生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再下笔就不那么困难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培养学生先说后写的习惯,搭好桥梁,降低难度。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再放手让他们自己写,自由发挥。

2.尊重学生的差异,习作质量可以有高有低。一个班级中,由于家庭条件、智力因素、学习习惯等不同,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自我发展、自主观念的培养开辟道路。如在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题目、写作体裁等,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展现学生的个性。但教师要把握一个原则,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只要学生写的是心里话,教师都要加以表扬、鼓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的习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重视素材积累,找寻写作乐趣

荀子在《劝学》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其实写作水平的高低、有没有东西可写,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养成了积累的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观察生活、记录自身生活和自己感兴趣的事,养成随手、随时积累的习惯。比如在进行《描写一个人物》习作教学时,教师至少要提前两周,安排学生观察自己打算写的那个人,重点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当有重要发现时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时使用。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观察后,多与观察对象交流,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学生有了前期的观察和准备,下笔就不那么困难了。

另外,阅读是积累素材的最佳方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让阅读成为写作的铺垫。教师要规定学生每天必须阅读多长时间或多少篇文章,要多读、多记、多积累,从中获取作文的原始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及时展示学生的积累成果,保持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背诵大王评选、十分钟速记、读书达人评选活动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加强评价教学,激发习作动力

正确的评价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小學生年龄小,每完成一项任务,更需要教师及时、公正的评价。习作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可以让学生自评自改,这样学生就能慢慢认识到自己的写作问题。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互批互改,用规定的符号标出同学习作中优美的句段,并对于写的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自批和互批互改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学生的批改虽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绝对不能代替教师的批改。平日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将学生的习作分为三类,每次都要批改一部分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多撰写鼓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批改过程中发现优秀习作和问题习作,以待统一讲评时使用。

写作是学生感官、精神和情感同时体验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是学生实现信息由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过程,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既扶又放,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实现个性化习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习惯教师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好习惯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习作展示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