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教师二次发展助推学校突破发展

2017-08-02陈芳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例骨干教师研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要经历两次发展过程,突破两次发展之间的高原期是克服职业倦怠,实现教师专业化,打造优秀骨干专家型教师的关键,也是必须。在实现学校突破发展过程中,我校坚持通过“改变教师、改变学校,紧紧依靠教师发展学校”的指导思想,聚焦教师专业二次发展,给力骨干教师群体打造,率先构建起“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为学校突破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体反思是促进教师二次发展的诱因,也是关键

“高原”现象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性表现,中小学教师在经历了职业初期的始发阶段和专业适应的速发阶段之后,拥有了较多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获得了初步的教育经验,大多数教师都能娴熟自如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业务水平、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甚至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育能力的发展却变得缓慢了,甚至出现了停顿,进入定型期。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多数教师由于没能主動调节,很可能进入发展高原期。

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身处高原期的教师往往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都做过了,都会做,没啥了不起的,就那么回事情”的自我心理惰性、自满情绪,使得他们渐渐失去了工作激情,甚至出现了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烦躁、排他、抵触等不利于个体发展的心理情绪。“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实现教师二次发展,关键在于要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发展现状,找准成长障碍的症结,反思其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并对症下药,力求突破,找到走出困境、步入新发展的出口。而教学反思尤为关键,除了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的普通性教学反思,更要开展带着问题的专题性、主题式教学反思,善于运用记录、观察、分析、比较、总结等手段开展深度反思,打造典型案例,形成自我观点。

团队发展是促进教师二次发展的支点,也是保障

李海林老师在对上海洋泾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实践中发现,教师的成长是很奇怪的,必须是在全校教师基数大的发展后,教师个人才会去主动发展、成长。日常工作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一支素质精良、爱岗敬业、教风优良的教师团队是好学校的显著标志,而好学校往往名师辈出,其实就是团队发展效应。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专业二次发展,绝不是个体发展、发展个体的问题。

团队发展,前提是组建团队,要牢固树立团队建设的强烈意识,将凝结团队、建设团队、发展团队、成就团队作为筹划教师专业发展大局的核心要务,贯穿于工作推进的始终;重点是壮大团队,要借助多种手段、利用所有时机,认可、宣扬、推广团队,增强团队的知名度和凝聚力;关键是使用团队,要善于委以重任,给以课题,通过任务驱动、活动催化,增强团队的存在感和归属感;策略是细化分工,优化合作,强化引领,凸显集体力量,淡化个人主义。

课例研修是促进教师二次发展的抓手,也是途径

课例研修强调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揭示“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以及“教得如何(学得怎样)”的客观规律,解决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通常的听课、评课相比,课例研修更加有利于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方式聚焦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系统化与研究方式的科学规范化。因此,课例研修是促进教师二次发展的核心抓手和必然途径。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课例研修的显性抓手,“有具体清晰的研究主题”“有科学的研究结果呈现方式”“有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是课例研修的鲜明特质。因此,课例研修应坚持“在学习中质疑,在反思中设计,在常规中探讨,在展示中总结”的思路,应抓住 “策划与准备——实施与反思——梳理与总结——展示与提升”四个环节,践行“问题——学习——设计——行动——改进——总结——展示”的研修流程。课例研修强调问题从教学中来,“问题”是研究的对象,也是研修的起点,解决“问题”就是研修的任务和直接目标,没有“问题”,研修就无从说起。问题有大有小、互相关联,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可以提取出课例研修的“主题”,将“主题”进行分解,又可以提炼出研修专题,将一个个研修专题分配下去,引导教师以“小课题”的形式研究解决,又打造出一个个校本小课题。“问题——主题——专题——课题”式课例研修是提升教师发展专业化程度的极好路径。

理论学习是促进教师二次发展的支架,也是策略

有调研表明教师一次成长主要靠模仿,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就能顺利进入职业适应期,“理论学习”对于教师一次成长基本无效,但实现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理论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读书是理论学习最便捷、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方式。教师实现二次发展,要善于开展“问题式读书”。首先,要寻找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关观点、立场和方法;其次,运用相关观点、立场和方法反思教学、解决问题、改进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方法。

教学展示是促进教师二次发展的途径,也是契机

特级教师曾国光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说:“几乎每次学校举行的公开教学展示、教学研讨活动,我都积极主动参与,争取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教学展示还是教学研讨,都是一个实践自己想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回顾高中教学的每一个知识,几乎每一个知识点我都进行过公开教学。这样的过程,逐渐积累后,我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于漪老师也强调,优秀教师都是在课堂教学的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从实际操作层面看,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大赛也是最常见、最便捷的研修方式。因此,促进教师二次发展,要积极打造“当老师,就要能上课,会上课,能上学生喜欢的课,会上学生快乐的课”的成长文化,引导教师把参加赛教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过程,一种荣耀,一次机遇,快乐参与并充满期待;使教师感到这是他们专业成长中的一个“关键”点,并力求将这个“关键”转化成为发展的一个契机和转折点,对其专业成长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要善于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将经历课堂磨砺作为最大的关怀、最好的福利奉送给更多教师,使其享有成功,增强职业归属感。

经过不懈努力,我校成功建成陕西省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工作坊3个,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2个;培养省级教学能手14人,市县级教学能手20余人,国省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率先建立健全了“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学校学校迅速实现了由薄弱学校向先进行列的历史性跨越。

陈芳个人简介

陈芳,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先进电化教育工作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共产党安康市第一、二、三、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作为一名校长,陈芳最大的自豪是领出了一个好团队,带出了一批好老师。短短几年学校就培养了22位省市级教学能手和18位国省市骨干教师,率先建齐了学校“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学校拥有省级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优秀教学能手2人。许多年轻教师不无感概地说:“陈校长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们和她一起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例骨干教师研修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课例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