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的果,果的因

2017-08-02李彤

大观 2017年7期
关键词:讽刺现实主义命运

摘要:作为现代文学史著名的乡土抒情作家和讽刺作家,师陀的作品呈现了特定年代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无望村的馆主》展现村庄和家族的兴衰史,通过吴王村成为“无望村”、地主由盛而衰的故事,揭示传统的轨迹在乡土社会里反复循环的困局。本文将针对作品结构与主题进行分析,讨论师陀的命运观念和《无望村的馆主》对这一观念的体现。

关键词:无望村;命运;现实主义;讽刺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根据作品情节的不同展开形式,最终形成其呈现在作品中的命运。有些人物的命运是在它出场前就被预设好的,而有些是在故事发展中,在故事背景和其他人物的影响下,出现了最合适的命运归属。

《无望村的馆主》中,我们在被作者流畅的笔触打动的同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样一条思想脉络——人面对情境更替而产生固定的、无可奈何的悲哀。荣格说:“无能为力和软弱是人类永恒的经验和永恒的问题。”在规律或者自然面前,人只能作为弱者而存在。因此在人的深潜意识中,也就不能不永远怀着对不可知的命运伟力的敬畏与恐惧。

“命运”,是师陀作品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佛教中,“命运”被称为“因果”,佛教认为,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是有宿命色彩的,过去的因是现在的果,现在的因是未来的果。这种强调“因果报应”的命运观念在师陀的作品中多有体现,师陀认为,命运是既定的,命定的劫数无人可以逃脱,而在中间捉弄人、摆布人的导演,是这些“命运者”自身所拥有的力量或者财富。

在师陀看来,虽然造成不断循环的社会悲剧的源头正是这个社会本身,但在命运面前,每个人都只能是无能为力的接受者。本文将尝试通过师陀命运观的分析,解读《无望村的馆主》对师陀命运观念的体现。

一、无望之望——师陀的宿命论

在村庄兴盛的时候,这个村子因为吴王庙的存在被称为“吴王村”,当宝善堂开始败落,乡下人惧怕绝望的时候,就只好称其做“无望村”。从吴王村到无望村,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宝善堂三代人的时间里,从缓慢积累财富称豪一方,到家主沦为乞丐这样一段兴亡史。

小说开头,作者这样描述:“这个村庄不能不说是一个稀有的村庄。它并没有多少人家,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庄子,最惹人注目的是一座大的老旧的地主住宅。它几乎占去了村庄的二分之一……”住宅是老旧的,在很小的庄子里。并且这个庄子是主人公“我”与车夫在荒原上奔波了很久才遇到的地方,可见它的荒凉与偏僻。而在遭遇了村庄的原主人陈世德之后,作者通过倒叙,展开了故事。

前文说,佛教讲究因果报应,万事有因有果。《无望村的馆主》主题与这一观念十分契合。既然宝善堂在发家累业的过程中压榨农民、为非作歹是因,那最终的败落,多行不义必自毙,也就是它应得的果。宝善堂第三代主人陈世德,在成长的过程中肆意妄为从无管束是因,最终败光家财乞讨度日就是果。

除此之外,小说多次以因果为载体,近乎形式化地展开了情节。在因果之间,作者是冷静的记录人,古井无波地忠实地记录着命运领受者的所作所为。最后,作者还写道:“这个无望村的王子的骄傲和残暴已经得到他应得的报偿,正像我们后来看见的,司命老人失望之后便不再搅扰她的安静,他把他的英雄交给时间判断。”这些冷静的、超脱的话语,正是作者对于因果和命运的阐述。

在无望村,这样因果报应的轮回无数次上演,变化的只是领受命运的那个人或者家族。师陀认为这样的结局都是人物自己造业的结果,他在作品中充当生命的关注者,通过因果塑造着作品中的人们,也书写他们的不幸。

二、“废墟”:命运的多舛与不幸

当“我”在文章开头进入到无望村的时候,村庄是败落的。而这样败落的村庄以及乡村环境的废墟,则是师陀笔下典型而鲜明的意象。

在师陀看来,昔盛今衰,经历一段由辉煌而败落的历程,是一个村庄的“宿命”。文学理论家理查兹说:“使意象具有功用的,不是它作为一个意象的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与感觉奇特结合的特征。”“在心理学中,‘意象一词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和回忆。”

在作品中常写废墟的师陀,这片废墟就是他内心感受的投射和自我心灵的外化。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作家,师陀很熟悉中国乡村社会的故土传统,同时他又真实地经历过乡土生活,经历了那个特定年代的混乱无序。正值青春年华的师陀,带着对未来的美好与憧憬、希冀与理想走出了故乡来到北京。但当他经历过沧桑人事,见证了多灾多难的现实后,环境的凄凉和荒漠都让他充满了命运的幻灭感与没落感。这个时候他的精神归宿仍然是他的故园,故园加上命运的幻灭,造就了他笔下所创造的“果园城”、“无望村”——一片废墟。

“这村子是那么小,又那么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情况之冷落,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人生图景的一隅,充满着动乱与凄凉。师陀通过作品揭示出,在把握自身命运方面,人类的本性往往显示出人类与生俱来的悲哀,命运的悲剧也是人生的悲剧。命运高高在上,神秘莫测,“也许就像那座山一样——它的来龙去脉超出个人的认识范围,并且它嘲弄或压抑着人生”。命运可以制造喜剧的悲剧的偶然,让人类的情感在希望和失望中交替,感叹命运无常而欲罢不能。这种对命运的思考,让师陀的作品充满了智性的魅力,让读者在感慨中感受心灵的震撼。

【参考文献】

[1] [瑞]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5.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論美文选[M].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

[3]刘增杰.师陀全集·黄花苔[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彤,山东莱芜人,山东大学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讽刺现实主义命运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赛博批评视角下对英剧《黑镜3:白色圣诞节》的解读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