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学改革

2017-08-02陈欣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独立院校教学改革

陈欣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在独立院校的教学现状及独立院校的性质,从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从而实现独立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独立院校;教学改革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了专业和很多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也是主要技术基础课,因此学好该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与实用性,也是一门硬件基础课程。

目前,对于独立院校的教育模式,应当区别于一本和二本院校。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定位于综合培养,志在培养全方面人才。这里的综合型人才就是指“应用+技能+素质”型。这种培养理念是以个人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性技术能力为主线,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更广,应用技术更强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进行课程的改革。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的情况,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独立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很多教师来自原母校,他们将原高校的教学模式直接照搬过来,然后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独立院校的学生。独立院校的学生与一般高校相比,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环境的差异,以及个人发展方向的不同,展现出自身的特点。

(2)由于该课程以电子电路和电工基础为基本理论,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且难学,知识普遍掌握不好,觉得困难重重,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感到难以学懂。

(3)课堂秩序较差,人数过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之间相互干扰,纪律涣散。由于大班教学,老师专心上课无法时刻关注课堂纪律,导致学生乘机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4)教学模式亟待改进,目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教学模式基本比较传统,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这门课程也应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利用跟先进的数字化来实现教学模式现代化。

因此,独立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空间非常大、任务艰巨而且迫切。目前国内《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学研究的关注点任然集中在普通高校,对于独立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学研究的关注度较小,实施教学的力度也不大。本文专为独立学院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作一介绍。

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以学生为主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①小班教学,以一个行政班为一个教学班进行教学;②每一章的理论知识点结合实际,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组织班级内部分组讨论,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防止学生上课玩手机和睡觉。同时使学生能够从实际案例中充分了解每一章的知识点;③除了结合实际,还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实验室来完成相关实践,比如彩灯显示系统,计时器等。让学生能从实践中找到乐趣,增加学习兴趣;④课后布置相关习题,巩固课堂知识,让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⑤网络教学,由于现在网络迅速发展,每个学生在宿舍几乎都配备一台电脑,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可以制作教学视频上传到校园网;另外还可以将老师制作的课件以及一些相关资料上传到网上。这样一来,方便学生课后也能学习到课堂上的知识。

独立学院现在实行的教学考核方式简单、机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考试盲目模仿普通本科院校的题型,及格率偏低;②教师随意降低考试难度,导致考试失去效度和信度,人为地扩大考试负面效应;③应试教育,部分老师只注重讲解考试部分,忽略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改变了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决定最终成绩的情况,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比较全面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操作技能和能力掌握情况。

我院推行的考核模式是平时成绩占35%,期末考试占50%,实验占15%,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方式。其中35%根据平时上课表现,课后作业。15%的实验成绩,有随堂实验来决定,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还开设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乐趣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或考研提供一定的帮助。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在我校部分班级尝试了,反映想过比较好。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上课方式不一样,改革后的部分尝试的班级是基于小班化教学,上课的纪律和主动性提高了很多。同时上课实践应用内容比较多,不再是单一的课本理论知识而是更注重结合实际,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由于上课信息量比较大,需要老师必须充分备课,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循序渐进,使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

随着普通高校的普及,独立院校的学生在日益增多,关于《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对于提升独立学院办学水平,增强独立学院的社会竞争力有着直接的、积极的意义。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已经到来,大规模、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以其低功耗、高速度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问题。使学生在传统的数字电路逻辑分析、逻辑设计思维训练的基础进一步建立起现代数字电路的应用与设计思想。作为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整个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小珉,叶晓慧.深化《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改革[J].荆州:长江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2004(1):121-122.

[2]谢丽.《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3]黄丽亚,杨恒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4]薛延侠.“数字电路”实验教学的创新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作者简介:

陳欣(1987.12—),女,重庆市渝中区,工程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通信研究;工作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猜你喜欢

独立院校教学改革
转型发展中独立院校护理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解读
独立院校图书馆服务咨询体系的构建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