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2017-08-02冯军军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小组合作有效策略

冯军军

摘 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中,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已成为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本文从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预习习惯的培养四方面论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感互动;小组合作;教学评价;有效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普遍存在“互动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互动形式单调,互动深度不够,互动作用失衡”等问题。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我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别看小学生年龄小,情感却是极其丰富的,对不同的教师或教学内容,会做出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一个语文教师,要搞好师生情感互动,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领略自然之美,体会社会之美,欣赏语言之美,使语文学习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其次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激情开展“诱导”、“朗读”、“讲述”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诱导”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进入蓄势状态;“朗读”应准确流利、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义正言辞,或清新明快;“讲述”应绘声绘色,激动之时可用手势、眼神、微笑等体态语言,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喜、怒、哀、乐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激起学生感情的火花,营造出浓浓的课堂氛围,使师生的情感达到共鸣,互动实现高效。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尽量做到:

1.科学分组,分工明确

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并定期交换成员分工。

2.适当引导、教给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教给讨论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倾听、质疑、思考、表达等技巧。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各组内,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从中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的方法。

另外,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一般来说,提供给学生讨论合作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挑战性,问题过难,学生易灰心、懈怠、丧失信心;问题过易,学生易失去兴趣,丧失学习的激情。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有助于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听评课、课堂实践、教学研讨等活动,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課堂教学评价应客观公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明确语文教学评价目标,丰富语文教学评价内容,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强化激励机制,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又为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

其次,评价语言应灵活丰富。具体做到:准确得体、生动丰富。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语言要灵活多样、生动丰富,使学生听后如沐春雨;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话,要求评价语言起到导向作用。

最后,课堂教学评价应多元化。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评价中,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小学生年龄较小,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避免学生之间互评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正视伙伴。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语文不同于别的学科,文章篇幅长、信息量大、内容覆盖面广,如果平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学生会无所适从,师生互动也无法开展,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1.抓住关键点,设计预习提纲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做到不预习不上课,每篇课文都根据“阅读提示”精心设计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目的预习,这样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指导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预习指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语文课预习的方法有查阅资料,了解背景,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认真阅读、思考,圈画、批注要点,尤其是在课文中遇到“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都可以加上恰当的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3.加强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反复培养训练。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预习提示”;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看看是否达到预习要求,检查时注意学法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预习提纲中的任务;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预习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总之,针对目前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措施,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小组合作有效策略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作文评改“五步曲”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