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潮的设置
2017-08-02贺抗柱
贺抗柱
在高中語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课堂精华、课堂重点、难点突破、目标达成,通过教学活动中最动人、最精彩的方式呈现出来,达到教学活动的最佳状态,从而赢得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不管是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还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管那种课堂有多么“时尚”“流行”“风靡”,都必须赢得学生,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目中有“学生”,谁就能获得精彩。精心设置课堂的高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
一、课堂高潮的界定
教师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的人。在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激情借用学科魅力以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课堂上呈现出一个超乎一般课堂活跃程度的短时间的持续过程,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课堂高潮是一节课教学各环节中最动人、最精彩、最有效地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是教学活动达到的最佳状态;课堂高潮也是一堂课的精华,课堂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目标的达成,都有赖于教学高潮。每节课都应该有高潮,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师,不一样的学生,都应该体现课堂高潮的“个性特征”。当学生出现完美的表现、强烈的情感时,课堂高潮就会来临,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用智慧收获自己。
高中语文课堂,因其本身的特性,应该体现出富有特性的高潮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智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可以说,高潮是一支兴奋剂,给课堂教学注满了生机。
二、课堂教学高潮的设置原则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渠道。师生沟通和交流的质量决定着课堂效率和课堂高潮。
1.有效性
设置课堂高潮,必须以课堂的有效性为前提,关注课堂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获得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掘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反思的有效性。
2.好课的标准
何谓一节好课?自我理解,从学生的角度讲,应该是能培养学生健康、阳光、乐学的品性;从教师的角度讲,应该体现教师职业精神: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从课程视野上讲,应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建设精神家园,塑造民族灵魂。
3.学生的参与度高
学生的参与度是课堂高潮设置的有效依据,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独角戏,应以激发和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除实现教学的目标、关注教学目的外,必须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态度、参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4.集体教学与个体优化
集体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知识点统一讲授,统一示范,统一要求;个体优化则是关注某一个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在设置课堂高潮时,除培养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和全体、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三、课堂教学高潮的设置方法
1.紧扣课堂设问
设问必须抓住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是起点。在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这是关键。只要引起学生主体的探索欲,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诗经·关雎》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诗中对爱情的表达直接而朴实,没有一丝隐瞒,没有一毫矫情,真实地表现了男子追求“淑女”的苦闷之情。教师可以这样设问:
师:男子追到“淑女”了吗?
生:显然没有(辗转反侧)。
师:既然没有追到,何谈情深?(寤寐求之,钟鼓乐之)。
生:单相思!
在这个简单的课堂互动中,课堂设问质量高,既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也表现了对学生的掌控能力。语言精准,指向性明确,富有启发性,这种顺势引导的方法实现了师生最佳的交流,可谓是课堂的一个小高潮。
2.从质疑开始,引导猜想
在备课时,除备教学内容并对教材进行整合外,主要是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质疑开始,引导学生猜想,在教学重难点上设置一些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预设的情景,陷入不解之谜,让学生以最强烈和最完美的情感面对这些不解之谜。当“最强烈、最完美的情感”出现时,课堂高潮便随之即来,学生也用智慧收获了自己。
在学习《荷塘月色》有关景物、情感、手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我重点分析了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并运用幻灯片展示了月光下的荷塘之美,让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对荷塘“淡淡的喜悦”和想超脱现实、渴望自由而又不能的“淡淡的哀愁”,同时师生一起分析了文中写景抒情的手法。
在这时,学生就会质疑,真实的清华园内的荷塘夜景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时,我展示了自己在某年八月,月光朗照的夜晚用单反相机拍下的清华园荷塘的照片,学生一片哗然,大呼朱自清是个“骗子”,怎能看清“像亭亭舞女的裙的叶子”,花儿怎么看也不像“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更不像“刚出浴的美人”。紧接着,我又让学生猜想清华园荷塘其他时令的景色,在这时,我展示了清华园的春季、冬季、秋季的荷塘(照片由往届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提供)。学生终于知晓了文学名家朱自清超强的写作能力,明白了“文学的感召力量”,以及文学手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进行渲染的,也懂得了情、景与个人的处境息息相关的道理。
这种精心设计,故意制造“悬念”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自然形成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3.目中有“人”,张扬学生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满足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倾听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目中要有学生,要跟着学生走。同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张扬学生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什么时候讲解,学生什么情况下探讨,都要以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来决定,也就是学生的“学力”。如学习《声声慢》,当学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时,有位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举古代描写“愁”的诗词名句,采取小组“拉歌”的方式,学生列举了许多例子: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贺铸的“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多达十几句。接着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可谓目中有“人”,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4.教师语言浸润情感
在必修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表达交流”学习中,在评讲作文时,我选读了学生作文中富有感情的语段,也读了自己的文章《永远站在村口的母亲》,当读到“娘,你应该还是站在村口的,儿子还有很多的话没有给你讲,还想无数次的回来看你,你怎么就离开你常常迎接儿子的村口呢!娘呀,你的魂应该还在村口,这里永远是你的牵挂,是儿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学生竟然潸然泪下。
这段浸润情感的语言,点燃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诱发了学生的激情,撞击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进入了课堂教学高潮。
5.完美的板书
板书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向导,是学生自我学习的示范,是学生整理所学重点内容的大纲。在课堂上,教师适时的板书,也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高潮,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文言实词学习中,讲到了“裨(pí)”字,我随即板书了“三个臭皮匠,頂个诸葛亮”,学生摸不着头脑。后来我讲“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在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板书,却及时引发了课堂的高潮。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课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避免单调无味,除以上所讲的方法外,诸如精心设计学案、营造优美意境、故意设疑、有效互动、组织争议、诱发想象、点明精髓、留有余味、及时激励等,都是可行的方法。只要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快感,让学生内心有一种怦然心动、一种感同身受、一种情感的共鸣,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情趣,形成了课堂高潮。也就会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热情高涨的学习状态中,使每一堂课都留下难忘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味。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中学(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