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长兴发现的一件砍砸器

2017-08-01吴慧珍

草原文物 2017年1期
关键词:石片器形石器

吴慧珍

(浙江自然博物馆)

浙江长兴发现的一件砍砸器

吴慧珍

(浙江自然博物馆)

七里亭 砍砸器 更新世 环境

砍砸器(chopper)作为一种重型石质工具,形体较大,器身厚重,是旧石器时代石质工具中的主要器形之一,在东亚大陆一直贯穿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华北南部以南,尤其是南方地区甚至延续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砍砸器是将砾石或石核的边缘制作成厚刃,其刃口钝厚曲折,可起到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用,远古人类将砍砸器用于砍树、做木棒、挖取植物块根、砸坚果等活动,以获取食物。

根据区域性环境变化特点,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在更新世大部分时间内基本保持着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环境,森林广布,植被茂密。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远古人类,重型的砍伐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石质工具也保持与环境变化的一致性,与南方热带、亚热带环境相适应的工具则是手镐、砍砸器等重型砾石石器。砍砸器制作技术被远古人类熟练掌握且长期使用,以适应于在植被茂密的森林地区从事劈砍挖掘活动。以砍砸器等重型工具为主的石器文化,是适应森林环境而产生和发展的,反映的是一种与森林环境相匹配的采集狩猎经济。

图一 长兴七里亭遗址发掘现场

2005-2006年发掘的长兴七里亭遗址,处在太湖的滨湖平原和天目山脉的交汇处,濒临太湖。在更新世,这里森林茂密、水源充足,是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早期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经考古发掘,七里亭遗址地层可分成三大文化层,表土下的第3-5B层为上文化层;第6-13层则为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为中文化层;14层以下为下文化层。共出土石核、石片、断块(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手镐等800余件。经古地磁测定,下文化层的年代最早达100万年。也就是说,远古人类从一百万年前就已经在这里栖息繁衍,不断地适应环境,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从七里亭遗址中文化层出土的石制品组合观察,属于典型南方主工业(图一)。

七里亭遗址中文化层出土的石制品共有520件,占七里亭遗址石制品总量的72.9%。石制品种类有石核、石片、断块、石器等,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手镐、钻器等,分别有112、144、179、44、30、4、6、1 件,砍砸器占了其中的5.8%。砍砸器岩性全部为石英砂岩,以石核、砾石、岩块等为毛坯。绝大部分为单刃砍砸器,刃形有直刃、凸刃、凹刃、凹凸刃四种,而双刃砍砸器仅1件,器物编号为T4:63,器体略呈梯形,出土于T4的中文化层上部(图二)。

图二 T4:63砍砸器

这件重达1442g的砍砸器,长、宽、厚分别为101、85、129毫米,确为重型工具。通过对此件石器刃部以及破裂面的观察得知,这件编号为T4:63砍砸器的毛坯为石核,即在修理成砍砸器之前,生活在七里亭遗址的主人将1件磨圆度较高的砾石作为石核,以较为平整的自然砾石面作为台面,运用硬锤技术在台面的两个侧边剥制了3枚以上的石片。此后,古人运用了二次修理成形的技术,将剥制了3枚石片以上的这件石核,再进行修理成砍砸器。首先利用剥制石片之后的破裂面进行修理,使器体略为变薄,更有利于将来的使用,并在破裂面上遗留了若干小碎疤,然后再对两个侧边的全部边缘用锤击法向破裂面修理出刃部,制成刃部边缘呈锯齿状的直刃。左侧刃部的刃角为 78-88°,刃长85、宽17毫米,右侧的刃角为 70-89°,刃长90、宽16毫米,在刃部遗留浅宽型的双层修疤,修疤比为50%,属于中深。这件砍砸器的器形较为规整,后跟较小,便于手握,可赋予砍、挖、砸等多种功用。

纵观浙江境内发现的砍砸器,经二次修理成器的标本很少,典型标本大多出自七里亭遗址。在七里亭遗址中文化层的砍砸器,其最初是将砾石或石核直接加以修理成器,随着时间推移,才出现了如T4:63的修理技术。T4:63砍砸器的器形规整,二次修理精细,在七里亭遗址石器标本中不多见。可见处在直立人阶段的七里亭遗址主人,加工石器的技术一直沿袭着最初的技术,即以石核制品(如砍砸器等)为特征的奥杜威技术,以砾石和石核简单加工成石器,器形厚重且粗糙。这种起源于非洲大裂谷的石器加工技术,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距今250万年前的Gona(戈纳)遗址就已出现,这里的人类祖先最早使用了石器。奥杜威技术随着直立人的扩散传播到欧洲与亚洲,是东西方共有的文化基础。

T4:63砍砸器出土于中文化层的上部,其年龄要晚于中文化层的下部者,就石器修理加工而言,二次修理石器的方法相比最初的制作石器方法明显进步,成器后的器形也较以往的规整。因而在七里亭遗址上文化层出现石器小型化趋势和石片石器的增多有其内在的技术进步动力。

以砍砸器为代表的石器制作技术在东亚大陆南部地区的持久保持,与晚更新世以前东亚地区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直至晚更新世,出现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这个区域的石器工业也随之出现变化。七里亭遗址中文化层阶段正处在热带、亚热带的自然环境中,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而与之相适应的砍砸器(以T4:63为代表)、手镐等重型砾石石器成为人类祖先生活活动的主要工具。

责任编辑:曹建恩

Qiliting; Chopper; Pleistocene; Environment

The Qiliting site of Changxing which excavated from 2005 to 2006, found several pieces of choppers represented by T4:63. The repair technology that two times repair of this chopper had a significant progress which related to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warm and humid environment of Southern region during the Pleistocene period. And,this kind of chopper became the main tool to live and activities for human ancestors.

猜你喜欢

石片器形石器
内向的小孩
内向的小孩
想唱歌的小石片
打水漂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