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肥胖及其营养管理
2017-08-01朱心怡张亚茹夏兆飞
朱心怡,张亚茹,夏兆飞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3)
犬肥胖及其营养管理
朱心怡,张亚茹,夏兆飞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3)
犬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15%,即为超重;超过30%,即为肥胖。肥胖会导致犬机体功能改变,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寿命缩短。在发达国家中犬肥胖现象严重,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到医院就诊的21 754只犬中,有34.1%为肥胖犬[1];在另一项有关澳大利亚的调查显示,到医院就诊且体重数据完全的386只犬中,有25.2%为肥胖犬[2]。就北京地区来看,从2008年到2011年,到14家医院就诊的2391只犬中就有44.4%是肥胖犬[3]。因此,为了改善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犬主人必须提高对犬肥胖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的认识,采取恰当肥胖管理措施,减少犬肥胖的发生。
1 肥胖的流行病学
1.1 品种 根据调查地区广度和深度不同,肥胖的患犬品种存在一定差异,大致有拳师犬、金毛寻回犬、贵宾犬、德国牧羊犬等。
1.2 基因 研究认为,同品种犬在相同生活环境、饲养管理条件下,部分犬会更易发胖。事实上无论肥胖易发的品种还是个体,都和基因密切相关,虽然原理还不清楚,但无疑是由多基因操控的,现发现与犬肥胖有关的基因有FTQ、MC4R、ADIPOQ等[4]。
1.3 年龄 调查显示,在2 391只犬中,≤4岁犬肥胖率约为19.2%;7~8岁犬肥胖率约为55.2%;≥9岁犬肥胖率降至44.4%[3]。由此可见,随年龄增长,犬患肥胖风险增加,而老年时,犬肥胖机率反而降低。这种反常变化可能是因为老年犬机体脂体重增多,而瘦体重降低。同时,幼年肥胖会显著影响成年后身体机能,在9~12月龄时已肥胖的幼年雌性犬成年后,其肥胖机率比体瘦的幼年雌性犬成年后高1.5倍[5]。
1.4 性别 调查显示,雌性犬比雄性犬更易肥胖,且在绝育或去势后,犬肥胖机率增加,雌性尤为明显。试验表明,绝育或去势后犬肥胖率为32%,但未经绝育或去势的犬发生肥胖的机率仅为15%[6]。性激素虽然不是影响机体的主要激素,但是它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进而直接影响动物的摄食和体重,同时间接影响细胞代谢。
1.5 饲养和管理方式 错误的饲养和管理方式是导致犬肥胖的主要因素。如犬主人高估犬每日的饲粮需求,则会给予超过其需要量的饲粮或饲喂能量较高的饲粮。此外,如果主人让犬随意采食、给予犬过量零食或人的餐余食品和减少犬外出或锻炼时间等,都会导致能量摄入和消耗的不平衡,引发肥胖。
1.6 生活环境 家中如有其他宠物,犬可能增加活动量,减少摄食。同时人犬之间的关系在宠物喂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人陪伴犬时间越多,可能犬所得饲粮越多,干扰了犬正常摄食。并且,这些犬主人大多没有给犬提供均衡饲粮的意识,恶性循环由此产生。
2 肥胖的病理生理学
脂肪沉积会对犬产生机械性或物理性影响,如影响幼犬的骨关节发育,导致其产生跛行等症状;还可提高成年犬十字韧带断裂、脊椎问题等疾病的发病率[7]。此外,肥胖犬因散热不良易中暑。
犬的脂肪有两种,即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褐色脂肪在外界寒冷时以热量形式高度有效地驱散储存的能量,而白色脂肪以甘油三脂形式储存过剩能量。肥胖犬大多为白色脂肪过量。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并不仅承担储存脂肪和隔热的功能,且是活性内分泌器官。WAT会分泌一系列多肽,即脂肪因子。这些脂肪因子的功能涉及免疫应答(如脂肪酶)、炎症反应(IL-6、TNF-α、CRP)、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血压调节、心肌收缩、细胞粘附、调节食欲和饱腹感等机制[8]。而犬肥胖时,过度的WAT导致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如TNF-α,IL-6等分泌增加而脂肪连接蛋白分泌减少等[9]。因此现认为,脂肪因子的异常分泌是导致和加剧肥胖及诱发各种内分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WAT的内分泌功能是维持正常生理过程的关键。当WAT过多时,正常生理过程就会被扰乱,炎症、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由此产生。所以,犬主人应加强对犬肥胖的重视,把它当做一个医疗问题来看待。
3 肥胖的营养管理
犬肥胖的产生从能量角度上来说是因为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因此对犬肥胖的管理可以从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大能量支出两方面来着手。
3.1 减少饲粮能量摄入 通过改善犬日常饲粮的组成结构,可以帮助犬进行肥胖管理。
3.1.1 增加蛋白质-能量比 蛋白质相比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犬减重更有帮助。增加饲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提高机体瘦体重,减少脂肪组织沉积,缓解肌肉组织流失,提高基础代谢率和能量利用率。另一方面,蛋白质可以增强饱腹感,虽然其机制仍不得而知。
3.1.2 减少饲粮中的脂肪 脂肪能够提供较多能量,但是易在体内沉积,变成脂肪组织。脂肪会导致犬对食物满足感的减少,一方面是因为脂肪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吸收和代谢都较慢,这种延迟会导致犬更易摄入过多能量。另一方面是,研究发现犬肥胖时,胰岛素入脑转运过程受到干扰,而胰岛素不仅在机体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对摄食进行负反馈调节,因此摄入过高含量脂肪的饲粮可能导致胰岛素负反馈调节摄食的作用减弱[10]。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要减少饲粮中的脂肪含量,但因为饲粮中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含量必须满足机体需要,所以食物中脂肪不能少于最低需要量,即干物质的5.5%[11]。
3.1.3 增加饲粮中纤维含量 不管是可溶性纤维还是不可溶纤维,都可以减少饲粮能量密度,进而减少体内脂肪和血清胆固醇浓度。增加纤维素还可以提高犬的饱腹感,分散并吸附消化道液中酶、胆汁和磷,减少食物的消化率,由此减少能量摄入。但是,纤维含量的增加也会有不利的一面,如导致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少、粪便量和排便次数的增加等。综合以上,犬主人应谨慎考虑饲粮中纤维素的含量。
3.1.4 特殊添加物 在饲粮中添加特殊的成分和营养保健品,如L-肉碱,共轭亚麻油酸(CLA)等可以帮助犬减重。L-肉碱是肝脏和肾脏中赖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产物,储存于肌肉中,也可以从小肠吸收食物中的外源性L-肉碱。它可以促进线粒体中长链脂肪酸的β-氧化,提高氮保留,增加瘦体重,尤其配合低能量饲粮使用,能够有效预防体重反弹[12]。
3.2 增加能量消耗 提高能量消耗也可帮助减少体重。适当锻炼不仅可以消耗能量,还可以提高心血管和骨骼肌机能,增进人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犬身体能够承受范围内,可适当增加犬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建议犬每天可散步30分钟。主人可在喂食时增加与犬的互动,让犬在得到食物的同时增加运动量。
4 定制减肥方案
4.1 问诊并获取犬主人配合 最初的问诊是把握宠物总体状况的最好机会,问诊内容越详细越好,包括体重、BCS、既往病史、行为、饲养环境等。医生必须让犬主人意识到犬肥胖是一种疾病,由此得到犬主人的支持和配合。随后,医生和犬主人必须先在犬的目标体重上达到一致,并由此制定详细计划,并嘱咐犬主人按照医嘱行事。
4.2 改变饲喂模式并限制饲粮摄入 将饲喂模式改为限制饲喂,可少食多餐,通过缩短每餐的间隔时间来增加犬的饱腹感,从而减少犬的乞食行为。另一方面限制饲粮摄入。选择合适的饲粮限制程度很重要,如果不是严重肥胖(超过正常体重的40%)或已出现严重呼吸道,心脏等疾病症状的犬,不建议快速减肥(即大程度的限制饲粮)。可使用静息能量和使用适当维持能量需要计算肥胖犬每日所需能量的方法[13]。
4.2.1 使用犬的静息能量需要 犬每日所需的静息能量可使用其理想体重(IBW)按照以下公式计算:RER=70×IBW0.75[11]。随后,按其结果计算犬每日饲喂量。
4.2.2 使用维持能量需要 根据犬的生活状态,使用合适的维持能量需要(见表1)。对肥胖犬,可使用维持能量需要的60% ~70%限制饲喂[13]。需要注意的是,计算维持能量时需使用原始体重。
表1 犬不同生活状态的不同维持能量计算[14]
4.3 规范喂食行为 主人可以在喂食时多与犬互动,但不要在其专属食盆外喂食,不给零食和餐余食品。主人吃饭时应与犬保持一定距离。
5 后期监控
在犬体重稳定后,仍应每月监控犬体重,并且建议犬主人每六个月详细检查一次。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动物,检查周期需适量缩短。根据检查情况调整饲粮。建议每周减少原体重的1.0%~1.5%左右,每月减少6% ~7.5%。减肥后期,为防止体重继续下降,可以保持饲粮种类不变,逐渐增加饲喂量或保持饲喂量不变,选择能量较高的饲粮。
[1] Lund E M,Armstrong P J,Kirk C A,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in adultdogs from private US veterinary pract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pplied Research in Veterinary Medicine,2006,3(2):88-96.
[2] Robertson I D.The association of exercise,diet and other factors with owner-perceived obesity in privately owned dogs from metropolitan Perth,WA[J].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2003,58 (1-2):75-83.
[3] Mao J,Xia Z,Chen J,e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anine obesity surveyed in veterinary practices in Beijing,China[J].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2013,112(3-4):438-442.
[4] Switonski M,Mankowska M.Dog obesity-The need for identifying predisposing genetic markers[J].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2013,95(3):831-836.
[5] Glickman L T,Sonnenschein E G,Glickman N W,et al.Pattern of diet and obesity in female adult pet dogs[J].Veterinary Clinical Nutrition,1995,2(1):6-13.
[6] Houpt K A,Coren B,Hintz H F,et al.Effect of sex and reproductive status on sucrose preference,food-intake,and body-weight of dog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1979,174(10):1 083-1 085.
[7] Gossellin J,Wren J A,Sunderland S J.Canine obesity:an overview[J].J Vet Pharmacol Ther,2007,30 Suppl1:1-10.
[8] Fasshauer M,Blueher M.Adipokines in health and disease[J].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15,36(7):461-470.
[9] Trayhurn P,Wood I S.Adipokines:inflammation and the pleiotropic role ofwhite adipose tissue[J].British Journalof Nutrition,2004,92(3):347-355.
[10] Kaiyala K J,Prigeon R L,Kahn S E,et al.Obesity induced by a high-fatdiet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brain insulin transportin dogs[J].Diabetes,2000,49(9):1 525-1 533.
[11] Ad Hoc Committee On Dog And Cat Nutrition C O A N.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ogs and cats[M].2006:33-106.
[12] Tipi-Akbas P,Arioz D T,Kanat-Pektas M,et al.Lowered serum total L-carnitine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at term pregnancy[J].Journal of Maternal-fetal&Neonatal Medicine,2013,26(15):1 479-1 483.
[13] Wakshlag J,Loftus J.Canine and feline obesity:a review of pathophysiology,epidemiology,and clinical management[J].Veterinary Medicine:Research and Reports,2015,49.
[14] Chandler M L,Takashima G.Nutritional Concepts for the Veterinary Practitioner[J].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Small Animal Practice,2014,44(4):645-666.
S858.292
B
0529-6005(2017)06-0091-03
2017-02-25
朱心怡(1993-),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小动物临床营养学,E-mail:Xinyi-August@outlook.com
夏兆飞,E-mail:drxi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