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蟠虺》:“器与道”的争夺及对圣贤人格的呼喊

2017-08-01

新文学评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曾侯乙楚文化重器

◆ 任 颖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蟠虺》:“器与道”的争夺及对圣贤人格的呼喊

◆ 任 颖

在2014年的上海书展上,《蟠虺》被宣传为“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并获封“十大影响力新书”。比起宣传语,《蟠虺》的书名更能吸引读者眼球,书展现场也时有“猜字游戏”上演。“蟠虺”,是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但也另有一说是龙的纹饰。这种纹饰细小繁复,“成蟠旋交连状”,而《蟠虺》的文本也如书名所示,糅合多种题材元素,情节层层推进,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但刘醒龙在访谈里否认这部小说在写作前有提纲,他认为“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状态和最可靠的设计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好多细节,都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神来之笔也好,上天的恩赐也好,都是在写作的时候突然冒出来的”,事实上,在刘醒龙认为《蟠虺》的写成“在最开始就充满了宿命感”。“宿命”一词又与“神秘主义”有所牵扯,而故事的展开过程也同样弥漫着巫楚文化神秘的气息,为本书奠定了浪漫基调。

一、“器与道”的争夺战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是世界性文明的标志之一,而又因受到传统礼乐文化的影响,中国青铜器的独特之处在于“更多地不是以生产工具或武器”,而是作为礼器的形式出现。青铜器在先秦典籍里专称“器”,被用为祭礼,以求天人或神人之和谐,而器因铸造不易,在礼器系统里的地位日益上升,最终成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重器。刘醒龙在访谈中对“器与道”的解读是:“曾侯乙尊盘的‘器’在于它令人目眩的透空蟠虺纹饰和至今无法复制的内部构造,而它的‘道’在于其华丽高贵的气质和种种具有神秘兆意的异象。”青铜器的“道”由自身文化底蕴累积而成,刘醒龙将青铜重器与道德理想对应起来,认为“青铜重器只与君子相伴相属”,明写青铜重器,暗写道德理想;对真假尊盘的争夺,也显示出权欲诱惑对人性的考验,以及知识分子的道德选择和对楚文化的争夺。

1. 利益诱惑下的人性危机

曾侯乙尊盘作为一个“有意味的象征”,在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观念里有着不同的概念,例如在政客眼中它是权力的象征,而在知识分子眼里它是文明的承载,正统的体现和气节的物化。小说的关键词之一是“仿制”:博物馆里陈列的假尊盘是悬在学术界泰斗曾本之心头的一把剑,也是他一直避而不谈的秘密;而老省长则心心念念想要通过仿制尊盘来丰富政绩。在当下社会,学术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漏洞使权财成为巨大的诱惑,这场尊盘的争夺战有多方势力参与其中,而对器物的角逐过程处处考验着人心。

首先是以曾本之为代表的楚学院的老一辈学者以及青年才俊属于学者型知识分子,这些学者的本应待在象牙塔里从事文物研究工作,但当下的学术体制的缺陷容易“造成学术规范的僵化,助长学术霸权及其排外倾向”。例如曾本之被誉为楚学研究“泰斗”,他所持的理论观点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郑雄试图把曾本之推向“神坛”,借机抢占学术资源,为自己的仕途谋利,而曾本之则因要争取“院士”名额,放任郑雄胡来,不愿修正错误。但同时楚学院里还有一批赤诚的学者,他们专注文物研究与真相的找寻:马跃之是推动尊盘事件发展的关键人物,郝家父子则为真相付出了生命与自由。学术和利益产生关系后,学者的学术操守面临严峻考验,知识分子也会分成小说开头提到的“识时务”与“不识时务”两派,曾本之众人对待学术的态度,关乎未来楚学研究的走向,好在这批知识分子最终坚守住了他们作为学者的立场。其次,以老省长,郑雄为代表的政客是对尊盘的有力争夺方之一。他们以权谋“事”——老省长成立青铜重器学会,插手尊盘的研究并强制学者们开展尊盘的仿制工程;又以“事”谋权——妄图霸占文物研究成果,为政绩增色。政客对学术的干预暴露了学术政治化的弊端,郑雄走上从政的道路与他的学者身份密不可分,官职吸引他渐渐远离学术研究并将注意力移向仕途,不惜牺牲学术的纯洁性来满足自己的权欲。再次,以倒卖文物牟利的云南人和招摇撞骗的熊达世,处处显露出投机倒把的精明嘴脸,文物价值的赋予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运作,文物的文化底蕴被夸张扭曲和妖魔化,尊盘被包装成与权力相关的寓意祥瑞的商品,这样的“传说”会引诱诸如庄省长这样的官员在尊盘年检时强行闯入检测的房间趁机沾取祥瑞之气,也会诱惑其他的从政者为占据它而奋不顾身。商人重利,为了从文物中捞取金钱耍尽心机,造成当下文物造假、文物倒卖的行为屡见不鲜。此外,在民间也有一批文物爱好者。沙璐等人势单力薄,但胜在坚持初心。而亦正亦邪的青铜大盗老三口,拥有不输于曾本之的学识,他一方面敢于挑战学术界权威,希望通过成功仿制曾侯乙尊盘来羞辱楚学院学者,但一边又干着盗窃文物的违法行为,并且“弄真成假”戏耍专家——以另一只战国尊盘代替曾侯乙尊盘,险些使另一只真器沦落到心怀不轨的权贵手中。

刘醒龙曾在访谈中说道:“对青铜重器的辨伪,也是对人心邪恶之辨,对政商奸侫之辨……当今时代,势利者与有势者同流合污,以文化的名义集合到一起。”围绕着曾侯乙尊盘,他描绘出了一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的众生相,刘醒龙认为这样的同流合污会危及文化安全甚或是国家安全,例如小说中几方势力为了争夺尊盘,无情地牺牲掉了老三口和云南人的性命。刘醒龙借器物叩问灵魂:在利益成为争相追逐的对象后,良知是否还有立足之处?

2. 从俊杰到圣贤:楚学院学者们的道德选择

二、文化寻根:楚文化的思辨与传奇

1. 楚文化浪漫特质中的思辨性

玲珑剔透,错落有致的蟠虺纹,正是楚文化轻盈和浪漫特质的物化形式,蟠虺纹的无法复制性使曾侯乙尊盘成为独一无二的工艺品。选取曾侯乙尊盘为小说的线索,剖析当下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表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仰慕之意和对传统名士风骨的追怀。小说中甲骨文、文言文、古典诗词的穿插使用以及对甲骨文、楚简、古墨和宣纸的介绍使文本带有鲜明的古典特色,尤其是楚学院众人门牌上带“楚”字的四字成语,颇有一语双关的妙处,既融入了楚学院的文化研究氛围之中,又暗合每间办公室主人的性格或命运。

曾本之的门牌是“楚弓楚得”,本义指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却并不是外人。曾本之最初受利益诱惑丢失了学术操守,正是在好友马跃之的帮助和推动下,曾本之决定介入对郝嘉自杀真相和尊盘真假问题的调查,重拾知识分子良知。而郑雄门牌的“楚越之急”,本义为面临外敌入侵,国事危急。正点明郑雄本应专心学术,却被权欲蒙蔽了心,“入侵”并腐蚀郑雄良心和楚学院学术风气的正是权力与利益,学术纯洁性遭到破坏,楚文化研究前景变得“危急”。马跃之的“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马跃之研究领域为丝绸,却替研究青铜重器的曾本之操心,他发现两张曾侯乙尊盘照片的端倪和曾本之的心结后,用以甲骨文写就的信重新激起老朋友捍卫学术正义的心,引导并点拨误入歧途的老朋友。虽然研究领域不同,但马跃之丰富的学识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在帮助曾本之解开心结,勇敢面对错误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楚乙越凫”办公室的前任主人是郝文章,这个成语本义是对于同一只飞鸿,有人误认成了野鸭,有人误认成了燕子。它比喻由于人对某事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的认知而产生的错误判断。这一方面暗示入狱的郝文章是被冤枉的,八年前的郝文章并非是想窃取年检时的尊盘占为己有,而是在发现尊盘被调包的秘密后想趁着年检验证尊盘的真假;另一方面也指郝文章错误理解了曾本之的意思,关押在监狱里的老三口是调包曾侯乙尊盘,郝文章以为老师派他进监狱与老三口接触并套取真相。此外,门牌为“楚璧隋珍”的房间主人是郝嘉,郝嘉去世后便用做博物馆里的曾侯乙尊盘的年检室,“楚璧隋珍”指和氏璧与隋侯珠,都是价值连城的珠宝,比喻杰出的人才。即使年检的尊盘并非当年曾侯乙墓里发掘的尊盘,但它同样是货真价实的国宝,是战国时期铸造但尚未有机会被世人承认的尊盘,而郝嘉则是楚学院难得的品性高洁的人才,二者均担得起该门牌上成语承载的意义。成语对角色人格和命运的隐喻,是作者极为精巧的构思。

再次,郝家父子是楚文化熏陶下塑造出来的“楚狂式”传奇人物,他们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和真理:郝嘉只在他人描述中出现,他学识渊博,为人赤诚,最后真理慷慨赴死;他的儿子郝文章继承了父亲执拗的性格,为真相牺牲自由。而曾小安与郝文章开着养蜂汽车的逃亡之旅也为小说增添了浪漫色彩。

2. 以“鬼神”照人心

三、结语

注释:

①刘莉娜、刘醒龙:《蟠虺者,醒龙也》,《上海采风》2014年第10期,第36~37页。

②“蟠虺纹”: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58188.htm。

③“蟠虺纹”: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58188.htm。

④刘莉娜、刘醒龙:《蟠虺者,醒龙也》,《上海采风》2014年第10期,第37页。

⑤刘莉娜、刘醒龙:《蟠虺者,醒龙也》,《上海采风》2014年第10期,第36页。

⑥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2页。

⑦张海龙:《刘醒龙:最终促成〈蟠虺〉缘于近年伪文化的盛行》,http://lzc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4/06/14/015051425.shtml。

⑧刘醒龙:《蟠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128页。

⑨陶东风:《学术体制与学术创新》,《南方文坛》2001年1月,第32~45页。

⑩张海龙:《刘醒龙:最终促成〈蟠虺〉缘于近年伪文化的盛行》,http://lzc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4/06/14/015051425.shtml。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曾侯乙楚文化重器
曾侯乙编钟:两千年前的乐队首席
曾侯乙的音乐之声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感赋
曾侯乙编钟
地宫灵音
少年当作国之重器
2018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留学与国器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