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盛开的女人花
——论周瑄璞的长篇小说《多湾》
2017-08-01孔会侠
◆ 孔会侠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平原上盛开的女人花——论周瑄璞的长篇小说《多湾》
◆ 孔会侠
一
作家的一生中,会有个别作品像是他们的“命里琴弦”,必须拨响,哪怕千回百转、柳暗花明、指尖流血或生茧。在这个过程中,因着内心强大的自我驱动,作家会克服种种、不管不计地执意完成;而在这个过程后,作品与作家之间就是那种相互完成与照亮的关系,作家完成了作品,作品反过来也以自己的样子和命运,很大程度地成全着作家。我想,周瑄璞与《多湾》,就是这样的命运相连。《多湾》的起笔时间是2007年12月8日,历经9次修改后,终笔时间是2015年1月19日。用七年多的时间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放在古今中外长篇小说的创作时间中来比较,是不需要拿出来一说的“小巫见大巫”的事情,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一生,最后还没完成。但是放在当前长篇小说的创作实情上来看,是相对少见的事情了。周瑄璞曾说:“用我的笔将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家族,一个村庄记录下来,将那些过往的故事讲出来。多年来,我在内心不断构思,到处收集素材,甚至觉得我来世上的使命就是写出我家族的故事。我相信它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普通中国人走过的路。”这句“来世上的使命就是写出我家族的故事”,就见出了这部作品在她生命中的分量与意义。
周瑄璞在《多湾》里完成的,看似是关于家族故事的讲述,尤其是家族女人们的命运讲述,但其实,她更多地觉知、发现和完成了自我。经由《多湾》,她让自己的写作与中原那片她曾生活过的沉实大地从此发生了关系,生命的树扎回了它的根处,接通了“营养源”;经由《多湾》,她化身“章西芳”,将自己穿插或附着在家族人生活命运的“大体”上,细细溯源了一遍自己生命的纹路。这让她深切明白了自己“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让她从此心中有底气、面上无畏色。
作家回溯生命历程的这一遭,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事情吧?就像沈从文在1932年写的《从文自传》,让他“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梳理一下个人“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从而“得其‘自’而为将来准备好一个自我”。这一遭的意义,就像张新颖老师分析得那样:“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来源和历史,这个来源和历史造就了他现在的状态。所以一个人要认识自己,必得认识自己的‘自’,那就需要沿着自己生命的来路去追索生命的来源和历史,这个沿途追索的过程,也就是重新探求生命来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自觉意识的,这个过程,是得其‘自’。……是对自我的确认的完成……要确立这样一个自我,是为已经可以触摸到的将来而准备的。”此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作家的写作,就是发现“自我”后、积极主动地实践“自我”了。
二
回到《多湾》的文本来看,让人感觉长期阅读河南作家作品时心上形成的那个“缺”被填补起来了。多年以来,河南籍作家写起中原女性来,大部分是按照母性形象来塑造的,尽管有许多女性作为主角出现、并让人念念不忘,但作为这方土地上世代生存着的主要体现者,在整体形象上,总觉得不够。而《多湾》就是一部中原女性的史诗,几代女性的形象鲜亮丰满,如中原农村许多人家院落里的各种花,各有各姿地摇曳在生活的风中。有的如泼爽盛大的大丽花,有的如小而妖艳的指甲花,有的如含羞悄开的杏花……“她们是大地上的花朵,顽强绽放,默默凋零,结出酸的、甜的、苦的各样果实,这正像是自然万物的样态。”看,她们一个个从书中走到了身边:季瓷、枝兰、胡爱花、胡爱莲、罗北京、桃花、季刘氏、招财嫂、章西芳……她们身陷时代变化、个人命运的各种困苦中:丧夫、饥馑、匪祸……她们不知道为什么,也不追问为什么,凭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劲儿,硬生生推着磨盘一样沉重的人生往前走。生活是无尽的烦恼吗?送走一个来一个?就像徐玉诺的《跟随者》写的那样吗?“烦恼是一条长蛇。/我走路时看见他的尾巴,/割草时看见了他红色黑斑的腰部,/当我睡觉时看见他的头了。//烦恼又是红线一般无数小蛇,/麻一般的普遍在田野庄村间。/开眼是他,/闭眼也是他了。//呵!他什么东西都不是!/他只是恩惠我的跟随者,/他很尽职,/一刻不离地跟着我。”跟徐玉诺的“他只是恩惠我的跟随者”一样的心情,女人们自然地接受着命运送到眼前的一切遭际,想尽办法、吃尽苦头去承受,但从不气短退缩。这或许是周瑄璞个人性格里的要强被分撒在了各个人物身上,也或许,正是这些来源于原型或想象的人物们(尤其是原型)的精神反养了作者,使她更有坚定而清晰的女性意识:“我作为女性就要写出那种能在现有条件下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
这是中原女性生命核里的品质——昂扬不屈、识礼讲义,像大地一样温暖而宽广地担当着一切。奶奶季瓷就是其中典范。陈忠实老师一定是认真地读了这部小说的,他不像许多大家悬置在文本之上的空泛而谈,他说得实在、准确,句句与文本细节相互呼应着。他说:“作者用非凡的耐心与细致,以冷静的思考,女性的视角,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和解。塑造了季瓷这样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学形象,她将自己的生命光华放射到最大限度,其精神魅力影响着后代子孙,她活出了一个东方女性在当时条件下最大的人性光彩。”生命就这样营养着生命——有些因素是遗传基因的奇妙作用,有些因素是长期耳濡目染的思维习惯、言行习气,有些是某个时刻忽然以她为镜后的觉知和修炼。于是,在许多年之后的不经意间,我们会从自己身上发现亲人的存在,并感恩于这种存在(当然,有时也会无奈于这种存在)。就像章西芳忽然有一天意识到的那样:“季瓷一直驻扎在她的心里,种在她身体里,甚至她觉得她就是季瓷,季瓷就是她。……她化作泥土就是为了让她这株小苗在她的废墟上长大。”季瓷对章西芳的影响,最大的是她有知的生存智慧和无畏的生活担当。在第一任丈夫死后不久,她就明白自己该嫁了,可她要先尽责把小姑子的婚嫁安排好。季瓷给枝兰说:“趁我还有力气,一心想叫你体面地出门。放心吧,兰,不叫你受一丁点屈。”当她与章守信相见后,章守信眼里的她“苍白着脸,娇小而尊严”,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弱小的女子,却那么能干要强,她就是要“一辈子活个硬气清白,不叫人欺没”。这就是后来的章西芳吧?随家人来到西安的章西芳,在外在生活环境的禁压下顽强生存,在恋爱失败的痛苦后不断上进,在照管家里人方面责无旁贷地冲锋陷阵,可不就是季瓷?
河南许多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常是母亲型或姐姐型的,她们的道德形象大于人性形象,普遍形象大于个性形象,大多是作为男权思想下的女性典范或男性欲望视野中的妖狐魅精,她们生命元气里的本能呼唤多被漠视不理。但周瑄璞很在意这点,她要这些女性在情爱性爱中绽放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于是她想象了一个桃花,虚设了一段感人的桃花与章四海的情爱故事:最初章四海给寡妇桃花家送吃的,桃花以身相报,后来章四海被批斗被抛弃,桃花仍然不离不弃,她坚定地守护着这个男人。“桃花叫他彻底相信,这世上还真的有一个拿着最真最热的心来贴他的人,不管世事咋变,这女人的心永远不变。”男人有没有这样一个爱情理想?生命中有这样一个女人,能这样来对自己。女人一定有这样一个爱情理想,生命中有这样一个男人,可以让自己甘愿付出所有地去给。桃花是许多女人的梦想,也是章西芳的,她到西安后的一段段感情,感情里的一个个男人,都让她感到不值得。就像要“去面对一轮又一轮假象环生的日子”一样,女人们还要“去面对一个又一个假象环生”的男人。那个转朱阁的那点真情,像杯水一样少而寡淡,比之章四海,差味多了。
这些女人们啊,像坦阔的大地。她们在风来的时候,自自然然地去承受风,不追问,不抱怨;她们在雨来的时候,勇敢无惧地去承受雨,不躲避,不怯懦。有时候,她们遭逢了阳光雨露,就大大方方享受这给予的恩泽;有时候,她们遭逢了鬼蛇的冷酷折磨,就隐忍下痛苦去接受这降下的灾厄。大地真好啊!这些女人们啊,又像曲折的河流,她们沿着命运的河床,平平静静地流淌。在向着前方的延伸中,她们认认真真对待着遇到的一切:石头、水草、小鱼和飞鸟,甚至那前来渔猎的贪婪者。在冬去了春来的日子里,她们经历了生长与衰老,但好像又地不老天不荒地长久下去。河流真好啊!
可是,在文本提供的过去跟现在的今昔间穿行,怎么感觉差了呢?这会是搜集材料时行走在田间地头、故人故事中的周瑄璞内心常不由自主发出的叹惋,也是她在敲击键盘、让这些人物活在屏幕上时难以抑制的感慨:过去日子真是太苦了!贫穷的折磨让身体挣扎在生死边缘,精神的折磨让心灵熬煎在许多年的痛苦中,但为什么我们反而更能“看到苦难中的信念,苦难中的温情,反而让我们感到,从前那样的生活也很好啊”?今昔相比,人的形象差了去了,人腔子里的气韵弱了去了。今夕何夕啊。
三
但是,《多湾》因创作主体先在地赋予了过多的深情和追求,就有了些多余的冗笔。比如后半部分每章前嵌入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比如家族故事中堂弟那部分面面俱到的交代,人物、情节、引用,如果不能在文本中生出独他而有的某些意义,可以大刀阔斧地割舍掉。有时,作家主体太沉醉在那由方言营造的氛围里,太想要味道的醇正入贴了,就将某些无法在汉语体系里找到对应的方言词,以同音字硬组合的方式表达,就给非此地域的更多读者造成了绕不出的困惑,造成了不必要的阅读障碍。比如“大声日撅”、“不该给你们打颤”、“不是任啥”,“日撅”在此是叫骂的意思,“打颤”是开玩笑的意思,“不是任啥”是你以为你是谁的轻蔑意。
注释:
①何晶:《周瑄璞:不是我在创作〈多湾〉,是她在塑造我》,《羊城晚报》2016年2月24日。
②张新颖:《沈从文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③陈忠实:《〈多湾〉:曲折流淌,水到渠成》,《江西日报》2016年1月15日。
④徐玉诺:《跟随者》,摘引自诗人森子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37de001017imb.html。
⑤周瑄璞:《周瑄璞:要写出完全不同的女性》,摘自腾讯网,http://cul.qq.com/a/20151207/009262.htm。
⑥陈忠实:《〈多湾〉:曲折流淌,水到渠成》,《江西日报》2016年1月15日。
⑦周瑄璞:《多湾》,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475页。
⑧周瑄璞:《多湾》,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1页。
⑨周瑄璞:《多湾》,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页。
⑩周瑄璞:《多湾》,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67页。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