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析
2017-07-31杨昌恩
杨昌恩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最直接的方式。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注重对小学生作文写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以便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小学生;生本教育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小学生,重视对小学生写作过程和技巧的指导,加强对小学生的作文评价。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思维灵活,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学习习惯。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者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内容较为空洞
由于小学生的个人经历较少,在思维上与成年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他们在面对题目时很难将自己的经历、想法调动出来,并通过文字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内容较为空洞,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有着明显的欠缺。
(二)缺乏语文知识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强调“我手写我心”,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使文章更加充实、情感更加丰富。但在作文过程中,小学生由于掌握的语文知识有限,只能用简单的词汇进行表达,如表达开心会用“我开心地笑了”“我非常高兴”“我今天过得很开心”等,而不能够灵活地选择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致使作文水平较低。由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写作教学产生恐惧心理,不愿意主動进行写作。
(三)教师不注重作文与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写作技巧,往往会要求他们根据已经形成的写作模板来进行模仿,但没有意识到写作模板、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无法激发其写作灵感,从而导致小学生在写作时生搬硬套,对所写文章缺乏润色、加工,致使作文水平整体偏低。例如,有的教师让小学生模仿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来写一篇与邓小平爷爷有关的小故事,并从邓小平爷爷的事例中分析出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对于邓小平爷爷的事例都没有全面的了解,对邓小平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小学生写一篇与邓小平爷爷相关的文章,无疑会使他们感到无从下手。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措施
(一)作文教学贴近日常生活,锻炼小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让小学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帮助小学生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找到写作的思路和灵感,从而写出高品质的作文。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与学习能力不同,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够得到提升。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及身边的人,能够做到随时对地的积累作文写作材料。同时,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书中的优美的句子等记录下来,这样以后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不知道写什么的尴尬局面。只有小学生乐于写作、乐于动笔、乐于学习,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作文写作中。
(二)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氛围中,才能产生丰富的思维、情感和语言。这就表明对写作教学来说,只有营造舒适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观点。所以,语文教师应调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使其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教师在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行写作教学时不应机械地抛出写作题目活着材料。而是需要根据写作的要求创设情景,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达到在写作练习时浑然忘我的境界。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用语言与眼神甚至是肢体动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最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以及对自己作文的点评,都希望自己的作文是班级里最优秀的。所以,教师应在课上多表扬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句、好词以及好的修辞手法。同时也应该纠正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会增进师生感情,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的鼓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对于那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切的目光以及细心的辅导,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用鼓励的方式来使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三)诱发动力生兴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第一,令受教者可以“乐”学,注重累积。注重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在循序渐进之中提升作文的写作质量。写作要有阅读作基础,没有阅读,学生就会陷入无序表达事物状态的泥淖。需要受教者借助阅读,在其中感知意蕴,进而将情感培养起来。需要受教者阅读环节应当将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过程中,令自我情感和作者思想擦起一种火花,生发出共鸣。所以,“图书角”被设置在班级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课外书刊捐赠到这里,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图书交流阅读的机制,使得彼此能够读到更多的知识。读书氛围的营造,令受教者能够在闲暇之余可以用读书来充实自我。古诗可以读于课前、作文书读于课后、故事书读于休息环节、名著读于节假日。由此,班级中就可以构建起良好的读书机制。
第二,作文立意选取学生熟识且有兴趣的内容。兴趣是孩子们走向成功的最佳引领元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趣味,他们自然会有较强的写作兴趣,带着一种积极主动的意识投入到写作之中,生发出浓厚的兴趣。心理学者曾经提到,小学生其兴趣集中于经验知识及具体事实方面。所读内容较为新奇就能将其诵读兴趣激发出来,但是作文却不是这样,个体更为熟识事物才可以令其写作兴趣大增,将其宣泄情感的欲望激发出来。作文写作练习时可以令其将周围熟识的人、物、事、景予以选取,进而将情感融入叙述的过程中。施教者施教环节,择取其兴趣浓厚的话题,展开其感兴趣教学互动,借此令其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