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双城记
2017-07-31阿兹猫
阿兹猫
两座大西洋边的海滨小城,让我们读懂摩洛哥的海洋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世界文化遗产索维拉(Essaouira )与艺术之都艾西拉,都是贸易港口起家,也曾是海盗频繁出没的地方,如今却让旅游者和艺术家流连忘返。
艾西拉小城中充满异域风情的门装饰。
没想到此行造访的第一处摩洛哥世界文化遗产不是那几座著名的“皇城”,而是一个叫做索维拉(Essaouira 旧称摩加多尔 Mogador)的大西洋边海滨小城。
清晨,街道上人很少,许多店铺都还没有开门。匆匆走过的白衣老妇,留下神秘的背影;悠闲自得的猫咪随处可见,这座城俨然是它们的天下。老旧街巷的空旷,给了我一个仔细观察老城的机会。这里一个个方形结构的建筑错落叠加,既有巷道的延展、又有空中巧妙的构架,拥挤却不杂乱。
索维拉作为城市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腓尼基人发现此地,取名Migdol,意指瞭望台。公元前五世纪,迦太基航海家汉诺以此作为贸易基地。自那时起,索维拉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海港,连接着摩洛哥以及撒哈拉内陆地区同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往来。还有种特别的商品出自此地:从当地海洋软体动物骨螺萃取出来的极具经济价值的紫色染料,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元老院长袍的紫色镶边就是用它来染色的。然而,此后的千余年间,索维拉不仅是重要的贸易港口,也是海盗的港湾,甚至一度被称为“海盗城”。
公元五世纪晚期,葡萄牙人占领此地并改名为Mogador,建立了贸易和军事哨所。1541年,外敌侵入,贸易转移,城镇从此没落。现在的麦迪那修建于阿拉维王朝的默罕默德·本·阿布达拉国王时期,1765年,老城的重建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西奥多·克努(Theodore Cornut)完成,打造出一个典型的18世纪晚期的北非防御港口,建筑也多依照同時期欧洲防御城堡为蓝本,混合北非地方特点,沿海辅之以长长的炮台,易守难攻。并改Mogador为Essaouira,“巧夺天工”之意。1912年,法国统治摩洛哥,将城市改回Mogador。到了1956年,摩洛哥独立,终又改回Essaouira之名。
小城逐渐醒来,街道边的工艺品店铺开始忙碌起来,我们随意逛了几家,店主都很和善,没有过度兜售。走着走着就到了海边,堡垒,炮台,柱廊,静静地留在原地,古炮台边,放眼望去,那一片汪洋,有着说不出的荒凉。旧时的港口,渔夫们依然忙碌,出海,归航,过着几世纪以来不变的生活。
大西洋沿岸的另一座小城艾西拉(Asilah),虽然不是世界遗产,但魅力十足。你要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拐角遇到艺术”的惊喜,因为这里已经成为摩洛哥知名的现代艺术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涂鸦艺术家在此泼洒水墨,所有的作品都无一例外地绽放着自由与奔放,在这个宁静小镇的街巷里散发着醉人的气息。
艾西拉的历史悠久,久远到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那时被腓尼基人用作贸易港口。1471年被葡萄牙人占领,但1549年的债务危机迫使他们放弃此地,1578年,年轻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of Portugal)原本计划将这里作为十字军东征期间军队的营地,然而同年8月4日他便死于摩洛哥战役,尸体都没找到。他的死亡导致了1580年的葡萄牙王朝危机,1589年摩洛哥人乘机收回了艾西拉的控制权,然而很快又被西班牙人夺走。1692年,英勇的苏丹Moulay Ismail将其重新收回。到了19世纪,这里则成为海盗们的天下,1829年,奥地利人狠狠地打击了肆虐已久的海盗,炮轰了城市。
1912 至1956期间艾西拉被置于西班牙人的管控之下,直到摩洛哥独立。1978年当时的市长Mohamed Benaissa决定对小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两位本地艺术家提出把艾西拉打造成一个艺术舞台。于是,第一届“艾西拉国际艺术节”(International Cultural Moussem of Asilah)举办,他们邀请了11名艺术家在旧城的城墙上进行创作,还邀请诗人、摄影家以及电影艺术家从世界各地前来展览,艾西拉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艺术圣地,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很多来自丹吉尔的摩洛哥富人在这里购买度假屋。
我们沿着街巷欣赏各种壁画和涂鸦,内容题材五花八门,色彩也很丰富。墙是居民的,而墙绘则是世界的。
隔着风姿绰约的爱琴海,摩洛哥与西班牙远远相望。战争、宗教、文化交流,让这两个国家有太多相似之处。在西班牙的大地上,来自摩洛哥的阿拉伯人,将浓浓的伊斯兰风情落在了安达卢西亚,浓得化不开,教堂与清真寺并立,古老的文明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生存在这里。同样,西班牙人也将摩洛哥烙下了自己的印记,留下了建筑、绘画、音乐多领域的灿烂文化艺术。
两座城,两种风情,都很美。摩洛哥,一个极为特别的旅行目的地,是非洲,又是欧洲,是多种不同文明、不同宗教文化冲撞融合之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