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最有诗意的古罗马遗址
2017-07-31陈婷
陈婷
风中,古城大殿中央的罗马柱顶端筑巢,白鹳仰天长鸣,翩翩起舞,诗意盎然;与沉睡古城作伴还有生气勃勃的野花,和草丛中婉转歌唱的凤头百灵,想必这里的土壤一定十分肥沃,一同飘荡在空气中的,还有旅人对古罗马帝国的屡屡幽思。
沃吕比利斯古城是摩洛哥保存最好的罗马现代古迹。
沃吕比利斯(Volubilis)古城是摩洛哥保存最好的罗马时代古迹,也是我到过的第六座意大利本土之外的古罗马遗址,前五个分别是黎巴嫩的巴勒贝克(Baalbek)、约旦的杰拉什(Jerash)、克罗地亚的普拉竞技场(Pula Arena)、突尼斯的杰姆斗兽场(El Jem)和土耳其的艾菲索斯(Ephesus)。
沃吕比利斯的名字很绕口,有人说出自古城四周遍野的夹竹桃,也有人说是牵牛花,于是称为“牵牛花城”。最早是毛里塔尼亚王国的首都,古城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一度在腓尼基人的统治之下。公元前一世纪被并入罗马帝国版图,沃吕比利斯也成为罗马帝国最西边的军事据点,北非最具规模的“前哨城市”,公认的罗马帝国边缘殖民城镇的典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山峦起伏的丘陵上,赫然出现孤零零的七根白色圆石柱,这些年对于这类满目苍凉,废墟林立的遗址,我从最开始不知如何拍摄,变得愈发有经验,已经做好在这里消磨半天的准备了。里面游客寥寥,我们已经习惯于赞美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宏伟遗迹,同样习惯的还有永远熙熙攘攘的游客,然而现在面对的却是一处宏伟却幽静的古迹,静得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一千多年以来,沃吕比利斯经历了许多“天灾人祸”,由于距离四大皇城之一的梅克内斯不过30多公里,公元17世纪当穆莱·伊斯梅尔(Moulay Ismael)在梅克内斯大兴土木修建皇宫时,不少巨大的石柱建材就取自这座罗马古城,好像这是很多古罗马遗址都逃脱不了的命运。到了18世纪,1755年那场里斯本为中心的大地震,,让沃吕比利斯遭到毁灭性打击,湮没在乱石中,直到1874年被考古学家发现,1915年,这里开始大规模的发掘工作。
目前对游客开放的这处考古遗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是沃吕比利斯古城的主要部分,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游览从昔日的罗马剧场开始,就是那几根石柱。立在一座两层的高台上,拾阶而上,这里显然是古城视野最开阔的地方,山坡下的平原,或许是昔日古罗马人驰骋北非的沙場。另一侧,一条罗马大道穿过凯旋门,大道两侧一片片昔日的住宅区。
虽然处在帝国边缘上,这座罗马小城的打造却一点都不含糊,留下的残垣断壁依旧可以看出当年的恢弘气质。据说Volubilis 还有一个特殊的职能:提供罗马帝国斗兽场用的狮子,因为当时的这个地区出没很多狮子,真让人难以想象,如今在整个撒哈拉以北都难觅寻猛兽的踪影了,估计在那时候就已经被赶尽杀绝了。
公元二世纪沃吕比利斯盛极一时,有两万多居民,成为罗马帝国粮食的主要供应地,盛产橄榄油,仅城内的橄榄油作坊就多达50家,至今仍留有遗迹。古城标志性的建筑是凯旋门。据说建于鼎盛时期的公元217年,然而建好后,罗马帝国却开始走下坡路,随着罗马人退守地中海,沃吕比利斯的地位也逐渐衰落,接踵而来的是一些基督徒,而当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北非后,这里又变成穆斯林和皈依了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的家园。
788年,一位名叫穆莱·伊德里斯(Moulay Idriss)的阿拉伯圣人创建了摩洛哥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王朝,据说最初的都城就设在沃吕比利斯,他去世后就葬在沃吕比利斯旁的小山上,如今那里已成了一座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圣城,也就是我们半路上看到的那座山坡上的白色城市。公元808年,伊德里斯二世迁都菲斯,沃吕比利斯的居民追随他离开,从此古城日渐荒芜,最后竟变成了一座空城。
这里最珍贵的一些出土文物,比如青铜雕像和大理石雕像等都被送到了拉巴特王宫附近的考古博物馆。目前废墟里留下的最有价值的是大约三百多幅马赛克镶嵌画,留在昔日豪华浴室和喷泉水池的地面,任由雨水冲刷、阳光暴晒、风沙侵蚀。图案从动物到武士、天使,讲述着古罗马的神话故事。
与沉睡的古城作伴的生气勃勃的野花,和草丛中婉转歌唱的凤头百灵,虽然是冬季,但野花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簇一簇,争相怒放,想必这里的土壤一定十分肥沃,风中摇摆的花朵同已成为历史的残垣废墟形成鲜明的比对,一同飘荡在空气中的,还有旅人对古罗马帝国的屡屡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