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的遭遇在吴越身上重演
2017-07-31柏小莲
柏小莲
编辑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这一季电视剧热潮中,《我的前半生》最终以无限贴近当下生活以及不停产出吐槽原料而拔得头筹,从主角到配角再到龙套都沾光被讨论,一时间,主妇御夫术、职场上位术、离婚争斗术以及失婚中女复生术都热议了一轮又一轮。
探讨和八卦从剧中延伸到了戏外,每一位女主角扮演者的过往婚恋史也被拿出来咀嚼。形象正面的马伊琍和袁泉倒还好,一向私生活低调的吴越却被角色所累,她的微博在短短几天里几乎变成了垃圾桶,无数网友去帮罗子君(《我的前半生》女主角)要公道,一副恨不得把凌玲(吴越在剧中角色)千刀万剐食肉寝皮的样子。
什么样的角色最容易让观众对演员产生情绪?对男演员来说可能是恐惧,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冯远征,简直是一代小孩的阴影,甚至直接导致他们恐婚。而女演员让观众产生反感太容易了,演一个第三者即可,结合一些日常绯闻,吃瓜群众很容易得出“她果然就是这么不要脸”的结论,简单粗暴,没头没脑。古典的第三者也算,演过《甄嬛传》的陶昕然也被骂过,蓝盈莹被人扔过鸡蛋,因为她们都跟女主角甄嬛抢过男人。
演出尽全力,演完即出戏,可能是演员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境界,毕竟能像丹尼尔·戴·刘易斯那样全身心献祭式的体验派演员可遇而不可求。但演员出戏之日,恰好是观众入戏之时,从这个意义上看,吴越应该感到欣慰,自己塑造的形象这么成功,可以让这么多人感同身受,对号入座。但当这种认同蔓延到了日常生活中,对演员本人造成困扰,生活与戏剧的边界已经全然模糊了。特别是在网络世界,有身份认证和小透明们的生存规则本身就不一样,假如吴越想象那些冲过来骂人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实体人,那就非常糟糕,但如果她把这些辱骂之语想象成一个一个IP地址传送出来的无意义的数据组合会不会好受一点?我想有过网络“战斗”经历的人大概都在心理上跨越了这个阶段吧。
在没有网络宣泄日常憋闷情绪的时代,也有人戏不分的任性观众。出演《闪闪的红星》的刘江和《白毛女》中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两位老师,都曾在下基层演出时被愤怒的小战士端枪指着头;“容嬷嬷”李明启说自己因为对小燕子和紫薇太坏了,坐出租车时差点被拒载;同样演负心汉,当年演过《渴望》中的负心男王沪生的孙松比“陈俊生”雷佳音惨多了,在电视剧火热的那些年,孙松没少被热心大妈当街拦住,轻则以礼相劝,重则追逐打骂,这些人無一例外都觉得自己在伸张正义,匡扶社会风气。
而到《我的前半生》这里,吴越因为演得太好而被各种恶语相向,更像在表达一种恐惧。这部剧的目标受众是女性无疑,她们对于当下生活心怀疑问,心有不安,女二号唐晶这种成功的职场女性形象并不普遍,大多数人还是初级阶段的罗子君,一旦真的出现这样一个凌玲,无异于灭顶之灾。在这样的恐惧之下,缺少思考的自觉,只好奋力叱骂,自以为声音足够大,对方就会害怕和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