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城市新形势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探讨

2017-07-31闫顺喜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褐土晋城市水土保持

闫顺喜

(晋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囗综合论述

晋城市新形势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探讨

闫顺喜

(晋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晋城市总土地面积9 490 km2,水土流失面积7 250 km2,占76.4%。截止“十二五”末,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 552 km2,治理度达到49.0%。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结合当地特点,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宣传、制定水土流失防治规划、实施封禁治理模式、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多元化水土保持投融资体系等对策措施。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生态文明建设 晋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以晋城市为例,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晋城”,对水土流失防治进行探讨。

1 水土流失状况与水土保持现状

1.1 水土流失情况

晋城市总土地面积9 490 km2,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黄河流域面积8 360 km2,海河流域面积1 130 km2,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8.7%和11.3%。水土流失面积7 250 km2,占总土地面积76.4%。全市辖6个县(区),分县水土流失面积情况见表1。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市域西部和西南部的沁水县、阳城县、泽州县部分区域和东部的陵川县东南部,山大沟深,林草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00-2 000 t/km2。泽州县东北部、高平市中东部、阳城县东北部、陵川县西北部、沁水县中东部,这些区域地面坡度较大,土质结构疏松,植被稀少,土壤抗蚀力差,水土流失较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 500-4 500 t/km2。

表1 晋城市水土流失面积(km2)分布情况

1.2 水土保持现状

多年来,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以“兴水富民、改善生态”为目标,全市持续开展了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林水相宜、人水和谐”的美丽晋城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截止“十二五”末,全市总投资5.95亿元,综合治理小流域1237条,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552 km2,治理度达到49.0%。其中,新增梯坝滩基本农田12.91万hm2,营造水土保持林18.02万hm2(乔木林13.75万hm2,灌木林1.56万hm2,经济林2.71万hm2),种草6 332 hm2,封山育林395.72 km2。

2 水土流失成因

2.1 地形陡峻

晋城市位于山西高原东南部,地形特征是东西部高,中间低。西部有太岳、中条两大山脉,东部有太行山脉,四面环山,中部有高平盆地和晋城盆地,沁河、丹河纵贯其间。一般海拔600-1 500 m。最高点在沁水县境内的舜王坪,海拔高程2 322 m;最低点在泽州县丹河出境处,海拔高程仅290 m;相对高差达2 032 m。地貌形态以中山和中低山为主,其次为低山和丘陵区。全市以地貌可划分为三大类型区:土石山区8 044 km2,占总面积84.8%;黄土丘陵阶地区1 336 km2,占14.1%;山间盆地及宽谷110 km2,占1.1%。据2011年水土保持普查资料,全市小于7°以下的平缓面积占32.85%,7°-25°的较陡面积占47.20%,25°-35°的陡坡面积占13.42%,大于35°以上的极陡坡面积占6.53%。山大沟深、高差悬殊、地表陡峻,为水土流失奠定了地形基础。

2.2 降水集中

晋城市属典型的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湿润凉爽。由于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年降水量一般为506.9-760.3 mm,平均降水量642.7 mm,东西部山区多达700-800 mm,中部的盆地区和部分丘陵区年降水量不足600 mm,其余低山区和丘陵区年降水量600-700 mm。年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且年际变化较大。如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3.6 mm,1956年降水量高达1 010.4 mm,而1965年只有295.9 mm。降水年内分布也极不均匀,一年中的降水量多集中在汛期5-9月,占到年降水量的69.7%。年内降水集中,且雨型多属短历时、高强度暴雨,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基础动力,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2.3 植被不均

地表植被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和保持生态平衡。晋城市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为45.8%,主要分布在泽州县南部山区、阳城县西南部山区、陵川县东南部山区、沁水县西北部山区,以天然植被为主。而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丘陵区,尽管年年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种草,但植被覆盖率仍不足30%,很难起到保持水土作用。

2.4 褐土易蚀

土壤是在地形、母质、气候、生物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晋城市的土壤类型共有8个土类、13个亚类,以褐土为主。据资料,全市褐土分布面积达7 700.2 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80%以上,其中淋溶褐土1 105.8 km2,普通褐土6 381.4 km2,碳酸盐褐土213.0 km2。褐土一般质地为轻壤,多为细粒状,结构疏松,加之土壤肥力较低,抗蚀力较差,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基础。

2.5 人为破坏

晋城市为全省八大煤炭开采区之一,由于长期采煤破坏地表植被,弃土弃渣滥堆乱放,人为增加了新的水土流失源。特别是近年来,晋城市正处在抢抓山西综改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的机遇期,争先综改,竟逐中原,新上的生产建设项目很多。在建设与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扰动地表、破坏植被与水土保持设施,加之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较差,生态防护措施迟缓不到位,人为水土流失呈居高不下之态势。

3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3.1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水土保持法制意识

宣传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针对晋城市的实际,应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落实好专项宣传经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让水土保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项目、进社区。宣传要贯穿到水土保持工作的全过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全覆盖。通过宣传,让水土保持深入人心,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人人自觉自愿地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美好家园。

3.2 科学规划,为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指导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为提高晋城市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和质量,要依照市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科学地编制《晋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规划的重点是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阶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山水田林路相配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为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晋城”提供科学依据。

3.3 实施“大封禁、小治理”治理模式,加强预防保护

封禁治理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大范围内实行封禁措施,依靠生态自我调控与修复能力,使受损的生态系统向自然状态演化,恢复地面植被及原有的生态功能,小范围内采取人工综合治理措施的一种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策略。近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治理模式,费省效宏,切实可行。要结合退耕还林、幼林保护和精准扶贫,稳步推进“大封禁、小治理”。

3.4 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针对晋城市目前生产建设项目众多、对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强度较大的特点,要把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高生产建设项目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质量作为一项重要手段,有效地防治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要在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的基础上,抓好防治措施实施过程检查、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等工作,落实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市、县两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要坚持经常性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采取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提高监管力度,将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消灭在萌芽状态。

3.5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快水土保持步伐

截止“十二五”末,晋城市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 552 km2,但仍然尚有3 698 km2的水土流失面积未进行治理。针对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难度高的特点,为了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土保持投融资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土保持。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水土保持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户包小流域和水土保持大户,围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农家乐”,开发新产业,加速“四荒”综合治理,为精准脱贫致富做出贡献。同时,根据效益不好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台鼓励引导大企业、大公司参与水土保持的政策,使企业在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收获到金山银山。

S157.1

C

1008-0120(2017)02-0001-03

2017-03-21

闫顺喜(1965-):男,站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通讯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泽州路1195号,048000

猜你喜欢

褐土晋城市水土保持
长期施肥对华北农田褐土团聚体微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晋城市举办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展演
水土保持
褐土参数的高光谱反演研究
长期施肥对辽西褐土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