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民营医院人才瓶颈可致良知
2017-07-31马恩祥
文/马恩祥
解决民营医院人才瓶颈可致良知
文/马恩祥
民营医院人才建设最核心的基础不是招人,也不是用人,而是建设好医院这个可以让人才发挥作用的事业平台,同时有一整套的医院职业化管理机制。
最近,有两件事引起医疗界波动:一件是国内不少知名医院大牌专家的SCI论文被撤稿,引发公众对论文与职称晋升的反感;一件是中央电视台最近播出“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医务工作者之间热议劳模们“惟精惟一”的“匠人”精神。也许为了赶这两个时尚,某媒体炮制出“医院百万年薪招匠人医生”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笔者以为,医生招聘本是行业再正常不过的事,抛开“眼球效应”来说,此新闻成为热点主要与民营医院目前遭遇的人才瓶颈难以解决关系密切。
民营医院人才机制存误区
首先,中国民营医院作为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没有借鉴国际上的“慈善办医”模式,而是走了市场化道路,为了更高的利润,瞄准了高端医疗,引发了以争夺高端医疗人才为切入点的竞争局面,如果只是走“慈善办医”的基本医疗路线,用不着在人才上大打争夺战。
其次,国家和社会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民营医院发展迅猛,而医院最为核心的医务人才就变得一将难求,从而使医疗人才争夺白热化。
再次,医院职业化管理滞后。民营医院特别是中小医院在人才建设上大都不重视人才培养,只做单纯的人才引进。尤其是医院社会伦理滞后,许多医院不但赤裸裸地以丰厚待遇来吸引人才,甚至不惜以损害他人利益的方法来挖人才,从而让医院职业化难以健康发展。
最后,公立医院对人才的垄断。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对立关系,而未能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
遵循规律把握四个方向
医院人才建设一定要基于社会良知。近年来,一些医院通过攻击别家医院人才管理短板等手段来撬“墙脚”,尽管不违法,但似乎道德境界也不够高尚。事实上,医院人才建设需要遵循医院建设与发展的规律,在“不损人”、不急功近利的前提下找到方向。
第一,科学选人,良知招人。笔者在《把脉中小民营医疗:无障碍医院思想探索》一书中曾写过,医院人才管理有五步曲:拜帅、求将、招兵、培训、任用。
拜帅就像古代帝王不能亲自领军出征,而用臣下之礼拜领军元帅。对一个学科来讲,帅是唯一的,待遇再高也不会有人攀比。求将是对于学科骨干人才拿出“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使其能如诸葛亮般忠心。学科骨干能冲锋陷阵,有成绩自然有效益,不用保底也能获得好的待遇,有了好待遇,人才也能留得住。招兵是对一般医务人才用双向选择方法,为其提供好的职业上升空间,保障其稳定。
拜帅、求将、招兵的军事用人之道,应该成为尊重医务人才、科学选人的社会良知。
第二,唯才是举,量才适用。医院选人用人,不要只把眼睛盯在外面,很多人才原本就隐藏在医院内。运用无障碍管理和心理管理模式做好医院职业化管理,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内部人才成长与选择的环境。
医院要做到唯才是举,要破除人才成长的各种障碍,也需要创造人才自我表现或被发现的平台环境。一旦有潜力的人才被发现,一定要放在岗位上去培养,而不能等到成熟了再放到岗位上。
对于人才的任用有三种形式:重用、使用、利用。对于有德有才且有科研创新潜力之人要给予重用,对于有德有才但科研创新力不足的所谓“匠人”也要放心大胆使用,而对于少德有才之人在医院需要的时候也可以谨慎使用或暂时利用。
第三,职业管理,做好平台。民营医院人才建设最核心的基础不是招人,也不是用人,而是建设好医院这个人才发挥作用的事业平台,同时有一整套的医院职业化管理机制,“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说明了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比喻释义相近,但却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所谓筑巢引凤,是强调先搞好以设施和条件为主的硬件环境建设,以此吸引人才;而引凤筑巢,靠的是以不可替代的优势、特色及机制等软条件,吸引人才来创业、兴业,从而形成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带领一批创新团队,支撑一批优势学科,带动一批医务人才成长的良性态势。
俗话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个人以为以高待遇留人是良知,以高待遇招人是“损人”。一家医院的人才建设要有预算思维。在预算中,要根据医院运营的不同阶段来确定人才建设的比例和使用方向。一个运营正常的医院,人才培训的资金要占收入(或支出)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要远远高于引进人才的资金。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重视人才自我培养的医院,即使人才有流出,但医院品牌仍然会提升,内部人才结构也将不断完善。
最后,要实施医院职业化管理。医院职业化管理不是单纯的管理职业化,而是基于医院各职业的实际,做好职业规划、解决职业中的各种问题,让各职业的人群都能感受和体验到幸福。每位职业人士如果形成了一种高度的职业感,医院一定会在人才引进与流出的变动中保持医院活力,促进品牌不断提升。
“匠人”与“科研人”可完美统一
医院的功能不仅仅是医疗,也有教学与科研。医学本是一门带有研究性的科学,这就要求招聘的人才一定要有科研精神。
目前,医学论文多是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写论文的主体仍然是医生,单纯做医学科研的人目前只存在于医学理论研究上。正如这次“百万年薪招匠人医生”的医院所言,能写真论文的医学工作者肯定更好——毕竟,如果他们不能做精临床,又怎能写出可以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医学论文。
在重视科研的同时,“匠人”角色同样重要。虽然大部分的临床医生受限于业务繁忙,没有更多的科研时间、精力或条件,但他们在临床工作中体现的忘我情怀,同样也令人敬佩。
“匠人”与“科研人”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对于招聘者而言,不要认为医生发表了“假论文”,就否定其在临床上的工作成果,这样的社会判断同样是偏见。
循医道可致良知
现代医学不仅仅是生物医学,也是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医学人文关怀,生物医学有时永远不能恢复患者的健康,但通过心理医学与社会医学可以让患者重返健康生活。这单纯靠生物医学的“匠人”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必须以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去服务患者。
王阳明先生的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有良知,但良知常常被我们的物欲、私欲和人欲所蒙蔽,甚至会导致良知泯灭。医学既需要“匠人”精神,也需要“科研”精神,同时更需要“神人”精神,做人类健康的灵魂工程师才是医生职业的最高境界,而这需要医院有公益良知,不能损人利己;社会有医道良知,不能有违科学;医生要有医德良知,不能贪图名利。
作者为中国医院职业化管理网总编
编辑/本刊记者 吴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