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性设计理念的新空间探索
2017-07-31汪瑜
汪 瑜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基于复杂性设计理念的新空间探索
汪 瑜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当代的建筑空间正趋向复杂化,已由开始的对现代主义正交模式的个别反抗,演变成了今天在复杂性设计理念的支持下对有机多样、开放灵活、动态交互等空间形式的普遍追求。文章从当代复杂性设计理念的内涵出发,分析其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探讨基于复杂性设计理念的新空间形式。
当代;复杂性设计;新空间;建筑
一、新空间探索的背景
在对现代主义建筑空间的描述中,我们常看到的是简洁的、理性的、线性的、界限分明等形态语汇。正是由于理性的空间布局、简洁的几何构造、明确的结构形式,决定了现代主义空间的静态性和确定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这些要素决定的空间形态往往将人的活动进行简单粗略的设定,缺乏灵活性且必然导致僵化,最终陷入贫乏与苍白。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当代科学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空间设计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正如美国著名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所说:我们观察世界的视角已经发生了改变,复杂性科学如非线性理论、新宇宙论、分形理论、自组织系统以及新的计算机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并且正在影响着建筑设计领域。专注于建筑创新结构设计的世界知名结构工程师塞西尔·贝尔蒙德(Cecil Balmond)认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建筑空间的几何元素及其构造,但现在我们需要改变这些静止的组合元素,使它流动、折叠、分叉、螺旋、生成,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法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对传统的理性建筑也提出了质疑,他提到:我们自18世纪以来一直使用的这个理性究竟是什么?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困境?最终结果又如何?这些问题从古至今直至将来始终会是建筑思想批判的核心问题。为此,他接着在《建筑中的自由精神》一书中进行了回答,他指出:当今建筑打破了一些固定规则,极度追求复杂性和无限性,时间与空间可以自由流动,现实感与理性也将被动摇。
随着复杂性科学在建筑领域的渗透,以往的观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线性设计思维逐渐被摒弃,使得当代的空间设计逐步摆脱了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产生了诸如有机多样空间、开放空间、交互空间等复杂多样的新空间。
二、复杂性设计理念
复杂性意指事物或系统的非线性组织形式。在该组织系统中,元素与元素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有着很强的耦合作用,具有非线性的性质,会出现混沌、涌现、自组织等现象。在系统内部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事物或系统将呈现出多变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特征。其中,多变性强调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时空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强调在外界的刺激下系统本身所表现出的多样态性;不稳定性表达了复杂系统即使在极微小的干扰或变化下也会呈现出重大结果差异。模糊理论创始人扎德(Lotfi A. Zadeh)曾针对事物及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指出:“对事物或系统的描述将随着复杂性的日趋发展,逐渐变得模糊和不明确。也就是说,事物或系统的复杂程度越高,其具有明确意义的能力将越低。”[1]可以理解为:在当代复杂性社会中,仅仅依靠简单的思维是不能获得意义的。因此,复杂性设计是获得多元意义的有效途径。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复杂性设计理念并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也不是要刻意追求复杂的效果,而是针对复杂性社会的复杂现象用复杂途径来解决,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复杂性问题的内在。
对社会复杂性的研究深刻影响了建筑师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认知,产生复杂性的设计观念。这种设计观颠覆了传统的点、线、面等几何关系构成的空间概念,已逐渐从简单、明确、线性转变为对复杂、含混、动态的形式追求,为新的空间设计创造了思想基础。正如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所说:“现在所有的倾向都是朝形式和理论上的复杂性发展。”[2]
三、基于复杂性设计理念的新空间探索
当今世界,实体空间继续发挥着其人类遮蔽体的功能,但在复杂性设计理念的不断渗透与推动下,人们对空间的理解和想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平面流动空间,而是有着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多种新空间形式。
(一)有机多样空间
基于复杂性设计理念,当代空间不再是稳定的、静态的、秩序的,而是具备多层次、多角度、多价值的动态有机体。许多建筑师都试图将各种有机流线与空间形式相结合,给人以灵活多样的空间感受。英国著名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认为:“有机流线极具动感,是建筑设计中最具驱动力的元素,因此建筑形体的创造应充分服从流线系统”[3]可以说,建筑空间最突出的效果是在由人们经过有机流线产生连续视点而体验到的多样空间。因而,那种只从单一流线感受到的空间效果,绝对不能代替观者在有机流线行进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连续、动态、富于变化的感受。当代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多样性呼唤这种具有生命律动的空间感觉,促使建筑师创造出连续、开放、灵活、自由的空间形态。
在荷兰建筑师拉斯·斯普布洛伊克(Lars Spuybreok)设计的法国南特“视觉机器”的漩涡展示空间中,线和面的扭曲创造了有机多维的复杂空间,形成了一个既整体又连续的无穷界面形体语言。空间中展品的布置方式打破了传统展示空间的规则化布局,随着界面形态的变化而随意布置,因此,人的视点也随着底面、墙面、顶面的一体化自由设计而移动和变换,产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视角(图1)。这种有机多样化的空间形式颠覆了欧氏几何空间观念,突破了线性思维对人们的束缚,表现出了空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当代复杂性设计观念否定空间的永恒性、逻辑性、因果性;因此,以往所崇尚的三维、均质、各向同性、可度量性等几何空间明显无法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200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澳大利亚展馆设计中,墙面与顶面融合成了一个具有较大弧度的曲面,界面之间的明确关系被消解。空间的地面也打破了传统的二维界面形式,完全被糅合成了一个凹凸不平的多维连续有机体。参观者需根据随机摆放的展品位置,不断移动与变换视角,从而获得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图2)。
图1 “视觉机器”展览馆
图2 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展馆
(二)开放空间
当代复杂性设计理念倡导联系的而非孤立的、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空间模式,它可以在不同时段产生不同的功能,也可以在同一时段产生多样的功能,容纳多种活动的产生。因此,开放空间呼应了当代人们对空间多义性的需求,实现了跨功能分界,使得空间的适用性得以提升。
在UN Studio设计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中,空间通过双螺旋结构实现了不同交通流线组织的相互交错与融合(图3)。参观者首先需乘坐建筑底层中部的电梯到达建筑的最高层,然后由上至下沿着相互交错的螺旋形坡道展开参观路线。由于每层空间内部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参观者可随意在展品之间穿行。至此,建筑中的展览空间和交通空间之间的常规界限被打破,形成开放性的空间形式。并且,作为连接每两层之间的倾斜坡面打破了传统空间水平与垂直的对应关系,因此承载了更多的公共活动,增强了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图4)。
日本前卫建筑师远藤秀平(Shuhei Endo)常常运用足够坚固又易弯曲的波形钢创造出折叠形的开放空间。被他定义为“螺旋筑”(Springtecture)的一座建筑是位于日本兵库县一个公园内的卫生间。在此建筑中,远藤秀平采用一系列折叠弯曲的手法探讨了空间开放与封闭的关系。建筑中的内部墙体折叠弯曲成外部地板和天花板,而后又继续弯曲成内部构件,使得建筑中的各个元素——顶、墙、底处于混沌与暧昧之中,哪些是内、哪些是外、哪些是墙、哪些是底都是由元素自己所在的位置来决定。这种连续折叠的形式形成了连续的开放空间,建筑中没有明显的出入口,可以从多个方向到达。换句话说,这个建筑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个通道,可从任何一边穿越(图5、图6)。
图3 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结构图
图4 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内部空间
图5 “螺旋筑”立面图
图6 “螺旋筑”实景图
(三)交互空间
在传统的建筑空间中,参观者或使用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空间所传达的信息,人们很容易感知空间内容,不需要深度地参与和思考,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叹服而不是探究。然而当代复杂性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空间所依附的机械论设计原则的约束,摆脱了传统空间由功能而形式、由形式而形式的简单性思维,表现出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人们主体意识转变的重视,对更加多元与开放的价值观念的尊重,对以交流和交往为主体的生活方式的思考。因此,当代复杂性空间往往强调人与空间的充分互动,也就是交互性的空间体验。人处于这种交互空间中,已经不再是该场所的参观者而是参与者,即人在空间中的活动已经不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空间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多媒体传感触发式装置技术的发展,当代的交互空间已经能够越来越迅速地对参与其中的人们作出恰当的回应,实现人与空间的实时互动。
荷兰NOX建筑师事务所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空间——技术”的交互关系,他们认为:“在信息社会,任何事物都处于一种极端液态化的状态并且相互混合在一起。”[4]在建筑空间中,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反应在技术的支撑下也可以相互作用并产生直接的动态关系。在他们设计的水上展览馆中,通过运用计算机脚本程序控制着空间内部的整体形态。如果改变了其中的某些参数,空间将统一变形,此时室内的地板、墙面、顶面都将倾斜弯曲,参观者需不断调整行进过程中的动作和姿势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而在参观者作出举动的同时,空间中精心布置的传感器便迅速将其捕捉,使参观者的动作转化为有节奏的灯光和声音,并通过类似水波的光色呈现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变幻莫测的水的世界之中(图7)。这种交互空间充分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使人们伴随着空间的变化而作出反应,同时空间在感应到人的举动时也作出了应答,增强了人们的感知体验。正如阿道夫·克利尚尼兹在《建筑是建筑之间的差异性》一文中谈到的:“建筑不仅是思考、感受或运用,建筑更是通过行动建立意识的过程。”[5]
为了对抗技术世界带来的孤独感和疏离感,人们需要有交互功能的空间来提供情感交流的场所。Son-O-House是NOX设计的一个集建筑、装置和公共艺术品特征的复合体(图8)。设计师采用一系列充满曲率变化的不锈钢骨架组合生成一种软体动物的柔性形态。建筑内部的23个红外传感器记录了参观者行为的相关数据,并通过分布在其内的20个扬声器以不同的音频播放,创造出一个变幻无穷的声学空间。同时,参观者也会根据这些声音的强弱来调整行动的方向和路线,在此过程中影响参观者行为的音频会被储存,成为一条对应其行为路线的音频轨迹,最终,参观者的活动被记录在空间中。这种需要人主动参与和思考的空间使人们的角色由普通的参观者转变为创造者,表现了人们对交互空间需求的极大满足。
图7 水上展览馆
图8 Son-O-House
总之,当代的交互空间突破了传统静态空间的桎梏,形成了现实存在与虚拟建构、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人体活动与空间反应的交互联系,体现了对当代复杂性设计理念的思考与应用。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及其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使人们以一种更加多元、灵活、动态的思维来审视世界,以谋求对复杂世界的真实回应。当代先锋建筑师们在复杂性设计理念的支持下,逐渐跳出了传统几何形体的框架,突破了传统固定空间的樊篱,不断颠覆并超越传统与经典,营造出了一系列的有机多样空间、开放空间、交互空间,将人们的视线逐渐从静态、机械、呆板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朝着更加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方向发展。
[1]张建中,徐继臻.数学与计算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7.
[2][英]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M].李大夏摘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89.
[3]周湘津. 建筑设计竞赛全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64.
[4]Peter Zellner. Hybrid Space[M].London:Thames & Hudson,1999:139.
[5]阿道夫·克利尚尼兹.建筑是建筑之间的差异性[J].徐知兰译.世界建筑,2011,(7):16.
责任编辑:胡栩鸿
Exploration of New Space Based on Complex Design Concept
WANG Yu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ontemporary complex design concept, the paper analyzes its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and explores new space forms based on complex design concept. It finds that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i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It has evolved from the individual resistance of beginning modernism orthogonal mode, into common pursuit of a variety of organic, open and flexible,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other space forms, with the support of today’s complex design concept.
contemporary; complex design; new space; architecture
2017-04-03
汪 瑜(1987-),女,湖北武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J611
A
1674-344X(2017)5-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