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安全稳定问题研究
2017-07-31刘立功张丽萍薛会来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河北石家庄05008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河北石家庄05008
刘立功, 张丽萍, 薛会来 (.河北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河北科技大学 招生就业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安全稳定问题研究
刘立功1, 张丽萍2, 薛会来2
(1.河北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处,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科技大学 招生就业处,河北 石家庄 050018)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长治久安以及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当前,高校影响安全稳定工作的因素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进一步加大了高校安全工作的难度。通过建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校园规章制度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不足、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等是影响高校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积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规章制度,丰富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队伍建设,建立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信息网络体系,保障高校的安全稳定。
层次分析法;高校安全稳定;影响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在办学规模和管理模式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新时期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各高校已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近年来校园内各类案件频发的现象也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国高校安全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潜伏着很多隐患。可以说,高校安全问题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只有充分厘清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才能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1]本文将对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各因子对高校安全稳定影响的权重,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
(一)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并逐层比较多重关联因素,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相对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由于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因素复杂、关系错综,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各因素的权重。
基本步骤是:首先确定问题研究的总目标,并根据总目标分解出若干相关影响因素,确定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多层次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分析结构模型,最终根据各因子的综合评价排定次序。其关键点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并相对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因素的标准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因素的重要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较难用定量方法解决的难题。[2]
具体思路如下:第一,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将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第二,根据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建立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第三,定量描述模型中各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且确定其权值。第四,综合计算因素相对重要性的组合权值,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大体要经过以下5个步骤:一是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二是构造判断矩阵。三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四是层次单排序。五是层次总排序。
(二)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影响因素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的建立
基于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根据影响高校安全因素的特点,围绕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和现有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专家问卷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得出影响高校安全的问题指标。将校园安全作为一级指标,其下分为3个二级指标,即社会因素、管理因素、自身因素,12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影响高校安全问题指标
使决策判断定量化,形成数值判断矩阵,我们运用一种常用的1~9标度方法,见表2。
表2 重要性标度含义
注:2,4,6,8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的影响介于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
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层次分析法这一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决策方法来确定,这既从主观上反映了人们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又反映了各指标在数据间的互相联系及对总体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需要注意下面两个关键点。
1.各因素组合权系数
2.一致性检验
在得到判断矩阵后,由于判断矩阵是通过两个因素两两比较得到的,有时会得到一些不满足一致性的结论。如在两两比较时,因素i比j重要,j比k重要,而k又比i重要的矛盾结论,这种情况在影响因素数目较多时更容易发生。在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时用CI来检验,其中,
检查决策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CI值越大,表明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CI值越小(接近于0),表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通过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得出一致性比例为
若CR≤0.1,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据此计算的W值可以接受。
(三)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影响因素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的应用
初步建立影响高校安全工作指标体系后,为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我们通过专家打分得到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最终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7)
表3 二级指标之间判断矩阵
一致性检验:λmax=4.035,CI=0.101 232,CR=0.011 4<0.1。
表4 社会问题(B1)下三级指标之间判断矩阵
一致性检验:λmax=3.241 2,CI=0.187 2,CR=0.037 6<0.1。
表5 管理问题(B2)下三级指标之间判断矩阵
一致性检验:λmax=4.110 2,CI=0.0121 5,CR=0.0115<0.1。
表6 自身问题(B3)下三级指标之间判断矩阵
一致性检验:λmax=3.002,CI=0.101 5,CR=0.030 1<0.1。
表7 各项评价因素的指标值
运用层次分析法可得到各项评价因素的指标值。根据综合评价排序的结果,我们可得社会问题中复杂的校园周边环境、网络舆情;管理问题中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安保人员综合素质、高校安全评价机制和自身问题中自我保护意识、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高校安全的主要因素。
二、高校安全稳定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西方敌对势力的困扰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当前,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西方一些势力抱着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不放,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方法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上的腐蚀、同化,甚至不断进行煽动、破坏,引发了极其恶劣的后果。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网络舆论规模与影响越来越大,西方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以造谣污蔑、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挑拨离间等方式制造大量混淆视听的负面舆论,使高校师生面临更多、更直接的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加剧了校园安全的紧张局势。
2.网络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已成为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获取信息、交流沟通,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消费,通过网络论坛、社区等发表言论、表达观点,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但是网络在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之外,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行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各种安全隐患,如网络成瘾行为、网络失德行为、网络犯罪行为等。而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的网络传销、电信诈骗、网络金融诈骗等现象的出现,也充分说明大学生们涉世未深,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重点目标。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大学生们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管理因素
1.规章制度不健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重视学校的安全保卫和维护稳定工作,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部门关于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2号),以及《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对于加强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仍有部分学校在政策贯彻上流于形式,不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缺乏精细化、科学化的操作与管理流程。表现为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重要岗位配置不到位、岗位职责不清晰、管理无序化和随意化、应急处理的“一案三制”不完整、日常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被忽视等现象,难以摆脱突发事件频发、疲于应急的被动局面。
2.高校后勤服务水平不到位
后勤服务工作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以及学校的稳定大局。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存在多校区办学的现象,但也出现了生活服务供不应求、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不同校区的学生住宿与教学相分离等问题,对高校的后勤服务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社会第三产业纷纷进入高校,大批社会化的公寓、食堂、超市涌现。这些第三产业大多与学校相关管理职能部门脱节,不便于管理,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极大隐患。而部分个体业主过分追求高额利润,为降低成本而以次充好,难以保证物品和服务质量,还会出现食品卫生、假货推销等诸多问题,危害广大师生。[3]
3.安保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在学校内发生各类突发安全事件,安保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置,这就要求高校有一个快速、严谨、纪律严明的安保工作队伍。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高校扩招,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与有限的安保人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执行任务时常常顾此失彼。同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保卫人员学历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使得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缺乏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难以胜任新形势下复杂的高校安全工作。
4.校园周边环境不稳定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加速,大学校园与社会之间联系日渐紧密。高校办学模式的开放打破了大学原本相对封闭的状态,加速了校园人、财、物的流动。一校多区、周边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等因素使高校环境更加复杂。而如校外人员的任意出入、周边“三无”饮食摊点的星罗遍布、校外车辆的乱停乱放等问题也在安全秩序、交通状况等方面增大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给高校师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三)自身教育因素
1.高校安全教育缺失
安全是成长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校和家长往往忽视社会经验和生存本领方面的教育,导致多数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以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常态化内容为主,对象往往是全体学生。在教育内容上缺少根据性别单独进行的安全教育,在教育方式上经常以书面告知的形式,且缺乏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操作。同时,许多高校安全的教育问题都是保卫部门在唱独角戏,师生并没有广泛参与到安全教育工作中来,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进入大学之后,大部分学生都会有适应新环境、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还将面临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从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来说,这本应该是成长必经过程,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对待和有效的梳理,就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问题。若这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任由其蔓延,必然成为校园的不稳定因素,更有甚者会出现大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3.大学生法律意识不足
当今社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普遍能够遵守法律,但仍有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亟待加强。一是大学生犯罪案件屡屡出现。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甚至法制观念淡薄,这也导致了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逐年上升,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林森浩事件。二是面对身边的违法行为时,大部分学生能够表现出维护法律权威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逃避的态度和对法律的漠视。三是部分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和应对经验,自救意识不强,在涉及自身利益时选择逃避或退缩,在应享有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沉默,而不是通过法律手段去争取自身的利益。
三、加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规范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一个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基础,高校安全稳定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维护校园秩序、保持高校稳定的基础。因此,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稳定的规章制度体系,防范高校安全稳定事故的发生,维护教学活动、校园生活的正常秩序。要明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关主体的义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对校园安全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将其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校园安全稳定应急机制,即在非常态情况下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制度,充分模拟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完善相对应的处置措施,从而能在意外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集中有效力量,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要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机构和监督职权,规定各职能部门行使权力时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校园安全稳定事件的归责原则及处理标准。[4]
(二)丰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高校要架构完善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方法手段。教育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等。新生一进校就要认真开展以校纪校规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熟悉校纪校规,特别是涉及日常行为安全的规范,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要坚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来推进法律知识教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法制、安全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和安全知识,从而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内心理咨询的作用,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针对当前网络犯罪持续增加的态势,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知识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中去,或陷入如电信诈骗、校园贷等骗局中。
同时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占领网络阵地。以往保卫部门会把一些安全小常识、小知识发布在保卫部网站上或者张贴在校园的橱窗中,但老师和学生们并不会去特意关注这些。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年轻人更倾向于从现代网络媒体或现行社交软件中获取信息,因此学校要加强网络教育,丰富教育方式方法。例如,现阶段大学生和老师们比较依赖于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高校可利用这些社交软件的影响力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可安排专业人员在微博、微信上设立公众号,吸引学生关注。在公众号的推送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结合生活学习中的事故、案例进行教育,让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这些信息,从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三)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安全工作队伍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中坚力量,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进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高校安全保卫人员要充分发挥其专业职能,保障校园安全。高校要加强对保卫人员的系统培训,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高度重视对人员的配置,使得人员分配合理化;设立绩效考核,并使之与工资挂钩,以此来提高保卫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利用高校人才优势来提高安保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例如可以让在校学生到一些非危险岗位进行实习,既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可为高校安全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为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要构建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安全保卫信息员队伍和相关学生社团为主体的校园安全稳定信息网,整合校内消防、治安保卫、实验室安全等专业人员力量,开展专题培训、指导专项检查,提升校园安全预警能力。尤其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的重要性要得到充分重视,有研究认为“当班级出现突发事件时,90%以上的学生会在第一时间内求助他们的辅导员。”[5]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引导,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尤其是特殊群体的关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能力和素质。
(四)建立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信息网络体系
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可起到校园“安全阀”的作用,有助于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快速反应、积极应对,防止校园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扩散,为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6]因此,要建立学生稳定工作的预警机制,设立畅通的信息网络,完善校园安全预警模式、信息反馈制度、重大情况报告制度,根据网格化管理方案实施校园分区管理制度,完善校园巡逻防控方案,推进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学校在建立健全预案及制度措施时,尤其要突出科学的高校安全评价机制的重要性。根据学校安全状况设计具有信度和效度的各类高校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覆盖安全管理全过程。通过完善的高校安全评价机制助力安全事故的预防预警,助力高校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区域内软性资源和硬性资源共享。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基础设施及技术防范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人防、物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还需构建高效严密的技术防范措施,如视频监控系统、防火防盗系统,以弥补自身安全服务水平的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安全问题也成为高校教育及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性工程,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配合。在科技手段不断进步的今天,高校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认识水平,创新实践能力,才能真正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维护高校学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1]张晓勇.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6,(12):27.
[2]王 涛,陈国华.基于AHP方法的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J].江苏冶金,2007,(10):68~73.
[3]马卫东.高校后勤社会化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及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04,(8): 135~137.
[4]陈 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法制保障机制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5,(10):168~170.
[5]吴惠飞.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角色互换及策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118~120.
[6]范 翡.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7):287~288.
Research of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Problems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LIU Li-gong1, ZHANG Li-ping2, XUE Hui-lai2
(1.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2.Admission and Employment Office,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itself. At presen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work in universities show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fication, and further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the security work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ierarchical analysis structure model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roblems of campus rules and regulations, lack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and lack of 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afety of universities. Therefore, we should activel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campus safe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enrich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safety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afety workforce, establish the campus security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ensure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universiti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fluencing factors
2017-04-18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ZD201449)
刘立功(1968-),男,河北沧州人,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丽萍(1982-),女,河北沧州人,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讲师;薛会来(1982-),男,河北保定人,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助理研究员。
1671-1653(2017)02-0041-06
G647.4
A DOI 10.3969/j.issn.1671-1653.2017.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