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有力推动课堂转型

2017-07-31冯青芙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指南课程标准学科

冯青芙

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有力推动课堂转型

冯青芙

针对教育的新要求,从教师理念、教学内容、课程形式多方面进行探索:为转变教师中心、学科知识中心的教学思想,建议教师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思维培养,优化课堂结构;为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准性,探索编制学科教学指南的有效路径;为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构建走班课程制度。

课堂转型 教学行为 教学指南 走班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一刀切的教育形式,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束缚,创新和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因此以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亟待进行。2013年1月26日,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2014年9月18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4年11月2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教育综合改革在上海的高中学段正一步步被细化、落实与实施。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则需要聚焦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风华中学作为区示范性高中,在教育综合改革历程中,直面一次次的困难与挑战,抓住一切机遇,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调整策略中,逐渐将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着力点放于课堂,着眼点聚焦在师生的发展,提出以课堂转型为研究方向,通过不断实践,推进综合改革的前进步伐。

一、优选·留白·精备:课堂转型的根本旨趣

教育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是教育主阵地,课堂转型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近两年来,学校通过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研究、课堂实录、课堂案例分析等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与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静悄悄的转变,这成为课堂转型的根本出发点。

围绕着课堂转型,教师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一堂课到底要解决多少问题?高密度的课堂结构是否适合每一堂课?课堂中讲不完的内容怎么处理?通过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

(一)一堂课到底要解决多少问题

笔者建议教师们采用的方法是“优选”。课堂内容过多,则易囫囵吞枣,后期还需下很大功夫进行加工;少则细嚼慢咽,及时消化吸收。教师们从面面俱到的课堂内容中选取一二个知识点,在课堂中讲深、讲透。看似课堂中讲的内容少了,但从学生们在课上的反馈和课后的测评来看,实际掌握的知识更“多”、更牢固了。事实证明优选少讲的课堂效益反而提升了。

(二)高密度的课堂结构是否适合每一堂课

笔者建议教师们尝试的方法是精心设计课堂“留白”,围绕着课堂密度,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呈现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师们从密不透风的课堂结构安排到精心设计的课堂留白;从一开始担心节奏太慢、训练强度不够到慢慢发现学生在课堂的留白与等待中静心思考,举一反三;从原先在课堂中教师的口干舌燥到学生的侃侃而谈。在疏与密相结合的课堂结构中,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效果被激发了,教师明白了什么叫静等花开。

(三)课堂中讲不完的内容怎么处理

教师们应注重“精备”。以往教师们习惯性地争抢中午和放学时间来补课堂的不足(俗称“留一留”)但是效果始终不理想。后“补”和前“备”,“学生补”和“教师备”哪个有效?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备课预设的重要性,把时间从课后的“补”放到课前的“备”,课前“备”得越是充分、取舍得当,课堂教学任务就会完成得越圆满。即使还有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未解决,教师们也不用急于抢时间弥补,而是通过课后反思去寻找原因,从备的源头上化解此类问题。将“留一留”变成了“想一想”,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在反思中提升。

二、 细化·优化·精化:“指南”研制的实践导向

如何进一步让课堂教学内容精准、密度恰当而效益提高?这就需要教师重新考虑教学设计,从以一节课为单位进行设计与实施,调整到以一个学科单元为单位进行统筹设计与实施。由此,风华中学借助编制学科单元教学指南来规范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课堂的转型。

(一)明确“指南”的含义

平时常说学科课程标准,那么什么是学科教学指南呢?标准是衡量事物的依据、准则,意为榜样、规范,指南意为指导、导向。因而学科教学指南是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对学科要求做出更细致的解读分析,指导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要求。风华中学的学科教学指南是基于上述条件,根据学校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定位需求,所编写的适合学生学科发展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要求。

(二)厘清条理,重“三化”

学校对于学科教学指南的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一是课程标准的细化,二是课堂教学的优化,三是作业设计的精化(见图1)。

1. 课程标准的细化

以往对于学科课程标准,教师们往往以研读参考为主,而在学科教学指南的研究与编制中,教师们则是先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解读工作包括对其意义与功能、内容与要求以及标准与教材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研读、细化与诠释;在此基础上,各学科备课组再进行学科课程计划的编制,包括各学科备课组按学期、学科制作学期课程计划和三维计划表(包含“时间维度”“学习内容维度”和“学习水平维度”)。以此方法,各学科教研组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更细致到位。

图1 学科教学指南的研究内容

2. 课堂教学的优化

首先是进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化,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理解准确、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并进而细化到以一个学科单元为单位进行目标的设计。教师在优化单元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梳理知识与方法关联,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然后是从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两方面来进行优化设计:其一是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优化,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按教学目标分成若干个问题,通过问题链的思考和解决来优化教学过程;其二是创设情境的学生活动优化,例如有些学科就是通过“情景+问题+活动”的模式,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交流、表达,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能力的培养。

3. 作业设计的精化

在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中,教师应关注课堂教学内容与作业设计的一致性;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及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情况设计作业,使作业形式更精细化。作业形式可以包含纸笔作业、实践型作业和长周期作业,根据不同的作业形式,教师对于作业效果的评价应侧重于案例设计评价的研究、侧重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研究。以作业设计的精化来推动提升作业的“质”,优化作业的“量”。

(三)深入研讨,话“发展”

在学科教学指南编写的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学校以教研组为团队,以2017届学科备课组为核心力量,在专家指导下定期研讨,分批推进。从研读课程标准、计划制定到单元任务分配、案例撰写等,多次修改讨论,落实到课堂。期间教师们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对于知识点的选取与落实,对于评价的设计与调整等教学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性与凝聚力在不断增强,而这些正是转型课堂的关键点。

三、多元·选择·有效: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课走班

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风华中学试图通过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实现课堂的转型;同时在新高考背景下,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需要适度改变原有的行政班编班模式,于是走班形式的产生势在必行。如何通过编班形式的转变,让走班课程为课堂转型注入新的动力,也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综合改革之初,学校以走班形式组织实施的课程覆盖面并不广,以活动类、兴趣类课程为主。这些走班课程优点在于学生兴趣、程度接近,教学针对性强,效率高。但这种走班模式,能否迁移到学科教学中呢?

针对此问题,学校通过记录与分析学生的学科标准分,特别对近三年来学生语数外考试标准分均值差进行了比较,发现学生对于学科掌握程度差异明显。同时学校通过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调研,发现分层教学在课堂中难以推动的原因依次呈现为:①课堂中例题设计的难度主要针对中层水平的学生,难度较大的例题大多放在课后补充;②课堂中教师关注点也大多集中在中间层面的学生,无暇顾及两端学生;③课堂中提问的对象以中间层面大部分学生为主;④其他。

据此,在保证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特殊需求,学校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合理扩大了走班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将走班课程从活动类、兴趣类课程向学科类课程延伸。语数外学科在行政班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分层拓展的形式;同时扩大了自主自选类课程的内容(见图2)。

图2 走班课程规划

近三年来,教育综合改革已深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也推动了学校课程的发展、管理的完善、师生的成长。学校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课堂转型为关键着力点,进行了教育综合改革导向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在后续的工作中还会不断地进行调整与完善:从最为关键的课堂教学研究,到学校整体课程的统整与完善,再到具有风华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等。

冯青芙 上海市风华中学 200072

猜你喜欢

指南课程标准学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超学科”来啦
指南数读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