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设计教学,揭示概念本质
——“SMTP邮件协议”教学设计

2017-07-31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邮件客户端

陈 凯

合理设计教学,揭示概念本质
——“SMTP邮件协议”教学设计

陈 凯

针对邮件协议这一抽象概念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需要从协议的本质属性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设计简单易行的学生实验,让学生与协议之间进行互动,从而体验到从多种现象中抽取出本质属性的过程,将概念内化为学生的经验,使其真正理解协议。

概念 概念教学 邮件协议

这个世界中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们在了解和认识现象世界的过程中,将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的特质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于是就形成了概念。不同版本的许多百科全书或者词典,对于“概念”的描述大致如此。由于人类借助语言来交流,于是就有了所谓名词,名词是概念的称谓,名词指向概念但不是概念本身。与其说概念是人类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不如说,是那些指向概念的抽象名词为人类思维体系构建起一种秩序。

一、在教学中用到概念,不等于概念教学

语言的意义依赖于它的使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对概念进行描述时,指向概念的名词所处的生活形式是怎样的,这种生活形式,究竟是用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还是仅仅作为诸多概念中的一个概念存在。

为便于理解,本文以SMTP协议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些教材大致这样描述SMTP协议:电子邮件传送需要两个应用协议,即SMTP和POP3协议;其中,将个人电子邮件发送至邮件服务器,并由邮件服务器转发至其他邮件服务器,所用到的是SMTP协议。学生由此可知,邮件并不是直接从某台个人电脑发送到另一台个人电脑,而是先要借助SMTP协议发送给SMTP服务器的。

另举一例,某教材在“实践活动”项目栏目这样描述:邮件发送和接收需要用到SMTP协议和POP3协议,对于发送邮件的操作者而言,他必须在邮件客户端的设置页中指定SMTP服务器和POP3服务器,若不作这些设置,邮件就无法顺利送出。在这个例子中,对学生来说,设置SMTP服务器是生活实际操作流程的一系列任务中无法回避的一项。

再来看如下一段文字: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统称TCP/IP协议簇;TCP/IP协议簇中比较重要的协议有IP协议、ICM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FTP协议、DNS协议、SMTP协议等等。这段文字的重点在于TCP/IP协议簇,阅读者由此可知,SMTP协议是TCP/IP协议簇中的一员,其他许多协议也是,此段文字点明的是SMTP的家族身份,却并未说明其实际样貌。

以上三段文字,其一描述了SMTP协议参与了哪一项工作,其二说明了SMTP服务器是邮件客户端设置的必需项目,其三借SMTP协议以及其他若干协议的名称给出TCP/IP协议簇的称谓。以上三者,由不同角度描述了SMTP协议,“SMTP”这个名词所处生活形式各不相同,然而,这三个角度,均没有从技术本质的角度说明到底什么是SMTP协议,因为“SMTP”这个名词本身虽然指向了概念,但上述这些文字和活动却并不真正指向“SMTP”的概念,而是成为整个计算机网络中诸多概念中的一个概念,虽然“SMTP”这个指向概念的名词反复出现,但概念的本质属性并没有被揭示。

二、深究概念本质属性的目的

某些名词,人们会在多个场合见到、听到,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人们即便可能还不了解名词所指概念的本质,但却能很熟练地使用这些名词。当对名词的使用变得习以为常的时候,人们有时就放弃了对于名词所指概念本质属性的深究,这样也就轻易地放弃了对技术应用背后更多奥妙的探索。

(一)人与技术互动的需要

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仅仅满足于成为技术产品的用户,或是成为技术名词的使用者,而是非要思考技术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原理?是因为整个世界越来越和人类的各种技术创造物融为一体,有些当代的技术思想家,如凯文•凯利(Kevin Kelly)将技术看成是一个有机体,技术与人类越来越趋向于朝对方的特性进化,彼此互利共生——这要求双方根据对方的改进做出适应性反应与调整。换个通俗的比喻,人们已经不能再把技术看成是为人类服务的仆人,“他”是“有生命的”,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人们不仅仅接受“他”所做的事情,也要思考“他”何以要这样做;人们可以和“他”交流并试着改变“他”,而为了改变“他”,学习者必须要了解“他”。每一项技术都有着与其他技术加以区别的属性,正是这些属性,使得这项技术的意义和价值突显出来。

设X为一实或复的Banach空间,B(X)表示X上有界线性算子全体所构成的集合,‖·‖表示X上的范数. 记为X上的恒等算子.

(二)理解与创造技术的需要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是,信息科技与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科技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造物而非客观存在的事物。这些人造物包括实体的硬件产品和非实体的软件。硬件之间、软件之间,或是硬件与软件间能够顺利交互,需要人为地设置被全体公众认可的属性,大量人工概念由此出现。因此,学生不能只是学习如何使用现成的产品,而更要学习如何进行新的创造,对人工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了解。

三、促进概念理解的教学策略

逻辑学中,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而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因为概念本质属性是抽象的,所以一般在教学中,为了更顺利地将概念内化为学生的经验,要通过事物实体以及人与实体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将概念本质属性归纳出来,而不是从一堆抽象的文字描述中去凭空想象概念的样貌。

以SMTP协议为例,该协议的实体主要是RFC 821文档,RFC全称Request For Comments(RFC),是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标准都收录在RFC文件之中,RFC 821文档标题即为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描述SMTP协议最早的标准文档。

至于人与协议实体的互动,则可通过多个方法显现出来。在课堂中需要依靠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师预设的简化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从多种现象中抽取本质属性的过程。教学策略主要有:

(一)阅读和分析源代码

可以让学生阅读、修改或编写SMTP服务器和客户端源代码,然后观察SMTP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运行效果。虽然不同的源代码所使用的程序语言不同,具体的代码实现也不同,但都能体现出其网络通信过程均在RFC 821规范的指导下进行。学生通过对源代码的阅读和理解,如同“打开协议的黑匣子”,理解协议的基本内容,然后学生可以归纳出SMTP协议的本质属性。

然而现实中,由于学生知识技能储备的限制以及课时的限制,并无太大可能去阅读SMTP协议长近70页的原始技术文档——虽然说那就是SMTP协议在世界上存在的实体,也无太大可能真正基于SMTP协议来设计出可正常通信的代码——虽然说那样才能展示SMTP协议真正起作用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砍去技术文档中所有的细枝末节,将最为核心的内容,用图1所示的方法展现出来。

图1选取了SMTP协议所规定的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的核心部分。从左到右是客户端发往服务端的信息,从右往左是服务端发往客户端的信息,从上到下是会话的顺序。教学的重点不是具体的命令、命令格式和对话顺序,而是命令、命令格式和对话顺序的存在感。

图1 STMP协议的核心会话过程

(三)运行及测试协议

协议是“静止”的,其作用要在运行中才能显现。通过运行学生才能从结果的反馈中,理解SMTP协议何以能保证邮件准确无误且安全地传送,确认协议是否有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运行协议,观察及再现SMTP客户端和SMTP服务端的的对话过程,将对话过程视作实验研究的对象,即不仅安排成功的对话过程,也安排多种意料之外的话题并观察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反应。通过测试协议观察反馈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协议的工作过程。

(四)用原始的命令行实现协议

为了便于普通人使用复杂的技术,程序员开发了各种便捷的邮件软件,人们一键便可发送邮件,完全不用思考邮件的发送机制。教学却恰恰要抛开“高级的邮件软件”,像当年开发邮件软件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一样,用最原始的命令行执行代码,与计算机对话。教师可使用Telnet软件来模拟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过程,这样就把本来在邮件软件背后所做的事情直接显现出来。

教师在利用SMTP协议与服务器进行对话的过程必须快速且准确,多输入一个空格、少输入一个回车、写错任何一个字母或标点或者输入得太慢,都会导致邮件传送失败。不过,有时正好可以利用错误的输入信息,来展示SMTP协议中严格的命令格式及会话顺序。

教师在展示与SMTP服务器的会话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和服务器对话。为简化操作过程,教师可以将所有需要用到的命令预先存储在文本文件中,因为实施操作过程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这些命令,而是体验基于SMTP协议的完整的通信过程,这样做可以方便地从文本文件中复制出命令粘贴到对话环境中。若学生能顺利完成与服务器的所有对话,就能够成功向因特网上任意邮件服务器传送邮件。

(五)解释关键代码

学生成功发送邮件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理解了协议的本质,教师要解释何以服务器能够响应客户端的命令,并重点解释关键过程和步骤。这里并不需要、也不可能让学生去完整地读懂软件代码,只需要挑选某几句语句即可。图2中所示,是当客户端发送的邮件地址格式错误时,服务端会给予反馈信息“451 Sender address format error.”;可加以对照的是,在RFC821文档中,也对451号反馈信息有详细的描述。不管软件的编写者是谁,编写软件所用的程序语言是什么,编写软件的风格怎么样,在通信过程中都必须遵守RFC821文档规定的命令格式和流程。

(六)总结SMTP协议的本质属性

有了以上的观察和交互体验过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SMTP协议的本质属性进行归纳,总结要点主要有:

(1)SMTP协议由一份标准化文档所定义;

(2)SMTP协议所规定的,是为实现邮件传输而进行对话的命令、命令格式与对话的顺序。

四、教学反思

以上内容大概需要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不过为了准备这节课,笔者和某个SMTP服务器之间进行了大概几百次的对话,直到最后,笔者终于学会把自己伪装成一台机器了。当终于能把对话进行到最后,信息成功发送出去的时候,对于什么是SMTP协议,几乎就成了不言自明的事了。这时,所传送的邮件倒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了,重要的是传送过程的规范。

几十年来,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拨号到宽带、从PC机到各种移动设备、从邮件软件到基于WEB页面的信箱,操作越来越方便,但SMTP协议基本没有变。实际上,从1982年到现在,就一直没有大的变化,不管通信技术怎样发展,SMTP协议总是如此,反复执行那些代码。这个世界上,变化的事物抓人眼球,不变的东西发人深思。有些东西在很长时间里不会变,但是却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想要让学生做一点创造,那么就必须去了解那些不变的东西;越长时间不变、却仍然处处被用到的东西,往往越有意义;去了解那些不变的东西,然后试着改变它。

陈 凯 上海市位育中学 200231

图2 某个可实现SMTP服务器功能的程序源代码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邮件客户端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来自朋友的邮件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及实地考量——基于浙江省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