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的小学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
——以一年级“走进校园”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为例

2017-07-31嬿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评价活动课程

张 嬿

基于问题的小学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
——以一年级“走进校园”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为例

张 嬿

主题综合课程以生活为主线,问题为核心,由近及远、由个人到社会,统整语文综合学习、品德与社会、艺术综合、体育游戏、自然等学科领域构建大综合课程。从问题结构、活动序列、活动实施方面实践研究主题综合课程,课程采用以基于标准的过程性评价与学业评价和以基于主题周与主题节的表现性评价。

主题综合课程 课程重构 问题化学习

一、主题综合课程的架构

(一)课程理念

主题综合课程作为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生活主题为主线,由近及远、由个人到社会的逻辑设计课程,弥补了分科课程的不足,为培养“面向未来的问题化学习者”提供了课程支持。学校主题综合课程的研发路径为:①分科构建主题,归纳形成序列;②组团梳理目标,保证课标达成;③定时头脑风暴,重组学习活动。课程实施策略:①协同定标,确保课程标准达成;②共同实施,保障优质教师资源;③双班主任驻班,保证主题顺利实施;④每周研讨,及时诊断课程实施效果;⑤一周一课表,灵活调整课程实施。在主题综合课程的评价上,采用基于标准的过程性评价与学业评价和基于主题周与主题节的表现性评价。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主题综合课程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的拼盘学习,是超越学科的学习,是基于问题与问题化学习对课程进行全面深刻的重构。基于主题使得课程具有生活的意义;通过“问题”使得课程内容具有智慧的意义、经历“问题化学习”使得学习领域的延展具有生命的意义,学习者从而获得“问题解决的适应性成长”。

(二)课程结构

一二年级的主题综合课程每周12课时,其中包括原先的语文综合学习(每周3课时)、品德与社会(每周2课时)、艺术综合(每周2课时)、体育游戏(每周2课时)、自然探索(每周2课时)、探究(每周1课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重新统整的主题,在基本达成原先分科课程目标的同时,基于主题重构课程内容。

三至五年级的主题综合课程每周9课时,其中包括原先的语文综合学习(每周2课时)、品德与社会(每周3课时)、艺术综合(每周2课时)、自然探索(每周1课时)、探究(每周1课时)。具体见表1。

表1 主题综合课程结构

(续表)

(三)学生选课

主题综合课程是必修课程,学生跟随主题的进展学习。一二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主题综合活动学习。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除了共修的主题、必选的专题,还可以在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选的专题和个人研究的课题。

二、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

开学至今,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第一级部开展了第一轮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研究。在主题综合课程首席领导者的领衔下,9位教师共同参与了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现以“走进校园”主题中的第一个专题——交个好朋友为例,分享学校团队的实践历程。

(一)问题结构

学校主题综合课程的活动板块与问题系统。

主题:交朋友;核心问题:我是谁?

在第一次主题综合课程之后,教师们罗列了所有相关领域的问题系统,从而呈现出“交朋友”主题综合课程的完整问题系统,详见图1。可以看到每一个领域在一周内都将自己的内容设置围绕“交朋友”的大主题,每一个领域的核心问题也是紧紧围绕“我是谁?”的总核心问题展开。

图1 “交朋友”主题综合课程问题系统

(二)活动序列

主题综合课程的活动设计是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打破学科界限,以活动为载体,统整学科领域,在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推进中解决问题。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课程设计的起点,在“交个好朋友”专题中,主题综合课程组的教师们经过每周一次的头脑风暴,设计了以下活动,形成了序列,见表2。

表2 “交个好朋友”主题综合课程活动序列

(三)活动实施

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是一所问题化学习的母体校,在活动实施时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教师的问题为引导,学科的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化学习基本理念。在主题综合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以问题作为触点或者连接点,使学习自然地发生,自由地伸展,使整个学习过程打破了学科的界限。通过主题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群体的发现与个性化的体验融为一体;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与超学科的学习协同发展。下面仅以一节绘本课为例,感受孩子们学习的过程。表3为绘本《同桌的阿力》学习活动过程设计(节选)。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借助了绘本,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提问,展开联想,适时表达。一节课中,学生通过看、想、问、说、辩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解决核心问题——美穗和阿力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在核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懂得了朋友之间消除误会的办法。最后,又通过情境体验,内化习得的办法。纵观这堂课,很难界定它到底属于什么学科,因为它既有语文的语言实践,又有艺术学科的画面观赏,还有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品性养成教育。它是一堂从问题出发,以绘本为载体的主题综合活动课。

这个活动设计只是“交个好朋友”专题中的一个小小支点,每一个支点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主题活动资源库。学生带着问题,穿梭其间,习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多的是情感的熏陶、合作的快乐、思维的碰撞、问题的延展……这些都是主题综合课程给孩子们带来的独特体验。孩子们就是在这份独特的体验中丰富自己,成为最优秀的问题化学习者。

表3 绘本《同桌的阿力》学习过程设计(节选)

三、 主题综合课程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成为面向未来的问题化学习者,即让每一个孩子在“有德行、有知识、会学习、能合作、善应对、爱创造”这六个核心素养方面均得到发展。

(一)采用基于标准的过程性评价与学业评价

主题综合课程评价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老师精心设计有趣的评价活动,让师生参与其中,成为主题综合课程的一部分。在“交个好朋友”这个专题学习中,教师设计了“美化教室”“小小开锁匠”“网选金问题”“与校长一起午餐”等有趣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学会提问、学会必备的知识技能,从而不断激发和唤醒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提升学习的能力。

(二)基于主题周与主题节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也是主题综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把自己习得的本领通过各种“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齐分享学习成果。这是每一个孩子最乐意做的事,也是适合孩子的评价形式。在“好朋友”主题节中,学校第一级部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带着问题探秘了上海的迪士尼乐园。回家后,每一个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了一份探究报告。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将这些五彩的探秘报告张贴在第一级部走廊的墙面上。随后,每一个孩子为自己喜欢的报告送上几个“小桃子”。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每一个孩子认真挑选,慎重投票,积极评价。在主题节的闭幕式上,孩子们和教师一起诵读了儿歌,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台唱了英语歌曲。学生们为好朋友的成长点赞,为自己的成长鼓掌。主题活动与评价融为一体,教师和孩子都成了评价活动的学习者。

主题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学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举措,它以培养“完整的人”为基本目标,以问题化、学程化、个性化、丰富性、延展性、选择性为基本特征,逐步丰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通过问题化延展无缝链接,让学习实现“主动发生”“持续发展”的“无边界”的主题综合课程体系。

张 嬿 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 200439

猜你喜欢

评价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