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的诊断价值

2017-07-31郭桂军杜晓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浆下肢

郭桂军 杜晓娜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的诊断价值

郭桂军 杜晓娜

目的 研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8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以及同期同例数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D-二聚体含量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是体内血栓状态及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发现疑似病例的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者相比差异显著,因此D-二聚体是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参考标准。

血浆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

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经过纤溶酶水解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异性的降解产物,它是检测人体是否形成血栓的重要指标,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存在血栓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下肢静脉血管中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凝固性血栓,血栓会对静脉回流形成阻塞。在检测人体是否形成血栓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具有简便性和快捷性,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分析血浆D-二聚体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效果,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的价值,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的116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和健康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疑似病例和健康者各58例。所选研究对象中,男性62例,女性54例;年龄在23~71岁,平均年龄(46.82±8.45)岁。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各项一般资料对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每例采集1.8 ml,将其注入到109 mmol/L总量0.2 m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中,将溶液均匀混合后,处理溶液取得乏血小板血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远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来说,所选58例疑似病例中,49例(84.48%)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界值,9例(15.52%)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临界值。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证实有44例(75.86%)研究对象患下肢深静脉血栓,他们的D-二聚体水平全部显著高于临界值。而本次研究所选58例健康者的D-二聚体含量全部显著低于临界值。

表1 两组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比 ()

表1 两组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比 ()

组别nD-二聚体含量(ng/L)观察组58672.86±125.33对照组5841.27±11.18 t值38.2273 P值0.0000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血栓疾病,主要由于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中凝结而造成[1]。Virchow在19世纪首次提出形成静脉血栓的三个主要因素,也就是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2]。静脉壁损伤包括化学损伤、机械损伤和感染损伤,化学损伤为注射至静脉中的多种刺激性溶液或具有很强渗透性的溶液造成,例如有机碘溶液、抗生素溶液、高渗透葡萄糖溶液等;机械损伤为静脉的局部挫伤导致;感染损伤为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造成,是比较少见的静脉壁损伤类型[3]。造成静脉血流滞缓的原因较多,长时间的制动或卧床、久坐等都有可能,是比较常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类型[4]。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静脉血栓的最基本因素,先天性的高凝状态原因包括缺乏血栓抑制剂、血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溶解出现异常,后天性的高凝状态原因主要包括外伤、手术、肿瘤、休克、长期使用雌激素等[5]。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具体为一侧肢体突然出现肿胀,局部痛感明显,尤其在行走过程中疼痛加剧。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在水解之后形成的降解产物,一旦出现继发性纤溶,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就会升高,因此对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可以被当做是诊断是否出现血栓的重要指标[6]。检查血浆D-二聚体的原理是:抗D-D单克隆抗体包被于乳胶颗粒中,受体血浆如果有D-二聚体,就会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乳胶颗粒就会出现聚集。但只要是有血块形成的出血,这样的试验结果都会呈阳性,因此这一方法虽然具有极高的敏感度,但特异性相对较差。人体的纤溶系统对于维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同时维持血液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说明人体存在继发性纤溶的过程,但是先生成凝血酶,再通过纤溶系统活化[7]。D-二聚体一般反映在血栓形成的局部纤溶酶活性或浓度在血浆0.2%的抗纤溶酶活性或浓度。在纤溶蛋白降解的产物中,只有D-二聚体的交联碎片能够反映粗血栓形成之后的溶栓活性,因此在理论上,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能够定量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并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通过研究可以得知,如果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没有异常,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患者没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不需要再采取其它的检查措施,这样一来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并缓解患者的痛苦[8-10]。但如果检查结果发现D-二聚体的含量完全超出了临界水平,那么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辅助检查,从而确诊是否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考虑到导致D-二聚体含量提升的诱因较多,疑似出现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但水平升高不一定代表患者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具体原因。此外,根据相关循证医学的研究发现,D-二聚体定量检测过程中,应同时考虑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导致患者体内D-二聚体大幅度升高的原因还包括恶性肿瘤或脓毒血症等疾病,因此虽然检测D-二聚体含量对于早期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因此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彩超检查以保证诊断准确性。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的58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相同时期、相同例数、一般资料相近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672.86±125.33)ng/L,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41.27±11.18)ng/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明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早期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参考标准。

[1] 袁国伟,王步云,巫水周,等.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617-3619.

[2] 董娟,康春松. 血浆D 二聚体水平在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2):2717-2719.

[3] 亓明,白云清. D-二聚体监测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44-4245.

[4] 李顺群.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2-23.

[5] 吴昊,汪永新,李全才,等. 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预测神经脊柱修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6):3863-3869.

[6] 段秀群,尹良琼,龚国富,等.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2016,31(7):581-583.

[7] 王坤,于振海,李光新,等. D-二聚体监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中的意义[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5):362-364.

[8] 孙少君,王晓明.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98-101.

[9] 张剑,韩建伦,马波江,等.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3000-3001.

[10] 马明静,刘道阔,王庆凯,等. D-二聚体水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监测价值研究[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1):46-49.

Value of Plasma D-dimer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GUO Guijun DU Xiaona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Leling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Leling Shandong 2536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arly effect of plasma D-dimer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Methods 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7. Th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ere trea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healthy subjects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dimer cont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dimer cont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D-dimer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rombus and thrombus formation in vivo.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D-dimer content of suspected cas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ealthy subjects. Therefore, D-dim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ep vein An important reference standard for thrombus.

plasma D-dimer;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early diagnosis

R543

A

1674-9316(2017)14-010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4.055

乐陵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乐陵 253600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浆下肢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