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梅山地大棚促成栽培试验

2017-07-31邹秀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竹木露地栽培钢架

邹秀琴

(青田县农业局,浙江 青田 323900)

杨梅山地大棚促成栽培试验

邹秀琴

(青田县农业局,浙江 青田 323900)

采用竹木大棚和钢架大棚2种模式,在山地开展东魁杨梅设施促成栽培试验。通过大棚内外温湿度变化,杨梅物候期变化、品质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总结得出东魁杨梅山地大棚栽培成熟季避开梅雨,提早19 d以上成熟上市,采摘期长达21 d,经济效益显著。

杨梅; 山地; 大棚栽培; 青田

杨梅是青田县农业3大主导产业之一,全县现有杨梅种植面积7 467 hm2,其中投产面积5 200 hm2,年产量3.34万t,产值4.7亿元。青田杨梅以露地栽培为主,成熟期集中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上市时间集中,采收期常与梅雨相遇,果实腐烂多、落果重、商品率低,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打击了梅农发展杨梅产业的信心。为错开杨梅集中上市期,减少因集中降水等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2014年开始,在青田县瓯南街道白浦村开展东魁杨梅大棚促成栽培试验,摸索出了适合东魁杨梅的山地大棚栽培技术,兹将有关试验结果报道于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4—2016年在青田县瓯南街道白浦村季东青户杨梅园进行。试验地坐北朝南,海拔60 m,坡度14°,砂壤土,肥力中等。供试树为14年生东魁杨梅,共36株(其中雄树1株),树体中庸或较强,应用矮化修剪技术,树高3 m 左右。

大棚依据地势呈阶梯式搭建,下坡为竹木结构大棚(2014年建),上坡为钢管结构大棚(2015年建),共1 300 m2,肩高5.5 m,顶高6 m,单栋宽6 m,总宽跨度36 m,长37 m。棚体上下坡和顶部设有活动通风口,便于通风降温,树冠顶端与棚顶保持1.5 m以上距离,配套安装滴灌设施,后坡棚体基角线处筑拦水沟渠,防止上坡雨水流入棚内。采用的仪器为杭州微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H23PR0型温湿度记录仪。

1.2 处理设计

在钢管大棚中坡位置选择树势相近的3株作为试验观测树,单株为1小区,重复3次,以同一梯面的露地栽培3株为对照(CK)。

大棚覆膜采用厚0.07 mm的防雾聚乙烯无滴膜。1—2月棚内气温偏低,尽量少掀膜,晴天视温度适当通风换气。花期保持棚内外空气流通,利于授粉。3月通过上下坡和顶部活动通风口通风降温,将棚内温度控制在35 ℃以下。4月中下旬气温升高,卷起基部裙膜1.5~2 m。大棚内铺设地膜,前期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成熟期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因高温高湿导致病害腐烂落果。采后揭去顶膜,让树体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大棚内采用剪取雄花枝摇落花粉到雌花上授粉,并将雄花枝插入水瓶悬挂于树冠上部或空旷处辅助授粉。其他管理与露地栽培相同。

1.3 观测项目

2016年1月4日,在各处理的试验观测树树冠1.7 m处悬挂温湿度记录仪,每间隔20 min自动记录1次。观察记载杨梅生长物候期。根据测得产量、价格和投资成本计算经济效益。成熟期在各处理树冠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采6只成熟一致、大小均匀的果实,每处理共90个测定果实品质。单果重用电子天平称量;花青素选用李合生[1]方法测定;可食率/%=(果实鲜重—果核重)/果实鲜重×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按GB/T 12295—1990标准测定;VC含量按GB/T 6195—1986标准测定;果蝇幼虫数用1%淡盐水浸泡24 h后观察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栽培对温湿度的影响

2.1.1 温度

表1表明,大棚内外月平均气温差异明显,棚内始终高于棚外。1—2月外界气温较低,大棚一般不打开,白天有太阳辐射,棚内气温迅速上升,夜晚由于薄膜的保温作用,使棚内气温明显高于棚外,钢架大棚、竹木大棚较露地栽培分别高4.0~4.9、2.8~3.3 ℃。进入4月后,随着天气转暖,开棚次数增加,大棚内外气温的差异逐渐缩小,4—6月钢架大棚、竹木大棚较露地栽培分别高1.1~2.7、1.7~0.3 ℃。

表1 2016年1—6月大棚内外温度情况 ℃

2016年2种大棚栽培1—6月树冠1.7 m处可短暂出现超35 ℃的高温,表明1—2月晴朗天气也要注意通风。6月初出现短暂异常高的气温,钢管大棚树冠上部枝梢和果实发生灼伤。据顾礼力等[2]研究,32 ℃为杨梅叶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可见大棚栽培杨梅后期遇高温天气,要加大顶膜揭开面积,利于通风降温。

大棚设施栽培保温作用显著,1—3月竹木大棚、钢架大棚最低月气温较露地栽培分别高2.0~4.3、3.2~5.9 ℃,保护棚内处于萌芽、开花、幼果时期的杨梅不受极端低温天气影响。记录表明,1月26—28日,遇罕见寒潮天气,竹木、钢架大棚棚内烟熏增温,分别较露地最低温提高4.3、5.9 ℃,但仍短暂出现低于0 ℃的低温,竹木大棚最低温达-1.9 ℃,此时大棚杨梅处于萌芽期,田间观测未出现明显冻害。2016年2月7—8日和2月16日0:00—8:00,大棚内出现0~2 ℃低温,此时大棚杨梅处于初花期,因持续时间短暂,田间观测未发现明显影响坐果。

2.1.2 湿度

杨梅不同生育期对湿度需求不同,花期要防止相对湿度过大影响花粉传播,果实发水期充分供水能促进果实膨大,成熟期控制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可预防病害发生,促进果实成熟。从表2可见,竹木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和钢架大棚,分析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竹木大棚位于棚体下坡位置,除通风口,基部裙膜未曾揭起;二是钢架大棚同期温度较竹木大棚高,据申双和等[3]的研究,大棚内气温与相对湿度关系密切,冬季日光大棚内气温每上升1 ℃ 相对湿度降低1.8%,春季每上升1 ℃ 相对湿度降低3%。钢架大棚因通风好和温度相对较高,1—4月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基本与露地相似,5—6月成熟采摘期棚内通过控水、覆膜等措施空气相对湿度略低于露地,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和采收。

表2 2016年1—6月大棚内外月平均 空气相对湿度情况 %

2.2 大棚栽培对杨梅的影响

2.2.1 物候期

表3可以看出,钢架大棚和竹木大棚内杨梅的物候期均比露地栽培的早,初花期分别提早26、24 d,坐果期分别提早22、18 d;4月以后大棚内外气温差异渐小,成熟采摘期分别提早21、19 d。钢架大棚、竹木大棚和露地栽培杨梅果实生育期分别为73、71、69 d,大棚栽培较露地果实生育期长2~4 d。2种模式大棚内采摘期从5月26日至6月15日,长达21 d,刚好应接露地东魁杨梅成熟上市,而露地栽培杨梅成熟期受不利天气影响,采摘期仅7 d。

表3 2016年大棚内外东魁杨梅物候期表现 月-日

2.2.2 果实品质

从表4可见,大棚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VC含量、花青素、可食率均明显提高,大棚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为12.0%,较露地栽培的11.0% 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单果重27.52 g,较露地栽培的25.20 g 提高9.2%,VC含量11.4 mg·kg-1,较露地栽培的8.4 mg·kg-1提高35.7%,花青素11.99,较露地栽培的11.35提高5.6%,大棚杨梅果实无果蝇幼虫,露地杨梅单果最多虫量为8条。大棚杨梅果实外形规则,肉柱饱满,着色佳,风味纯正,品质稳定,相比露地栽培杨梅果实,因采收期受高温、雨水等不利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糖度下降、风味变淡、色泽暗淡,不能保持品质稳定。

表4 2016年大棚内外东魁杨梅果实品质性状表现

2.2.3 经济效益

从表5可见,2016年大棚栽培东魁杨梅商品果产量与露地栽培相差不大,原因如下:下坡竹木大棚2014年搭建,2015年实施大棚栽培,当年挂果量较大,而且采后揭去顶膜后秋梢疯长,导致部分树体花芽分化不佳,花量少,结果量少。上坡钢架大棚2015年搭建,2016年实施大棚栽培,部分树体挂果量太大,导致成熟期转色难,品质不佳,大量落果。而露地栽培杨梅成熟期受异常高温和连续降雨影响,商品果率低。大棚杨梅避开雨季,成熟早、品质佳,2016年鲜果单价全程200元·kg-1(青田华侨购买随身带国外品尝为多),在棚内坐果、控产欠佳的情况下,竹木大棚、钢架大棚产值仍可达61.0、67.5万元·hm-2。大棚栽培每年需增加薄膜、地膜费用4.95万元·hm-2,管理费用8.50万元·hm-2;钢架大棚、竹木大棚每年的设施费用各为10万、20万元·hm-2;钢架大棚、竹木大棚每年增加的成本为23.45万、33.45万元·hm-2。竹木大棚因用材多、搭建人工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等原因,折算成年成本反比钢架大棚多。扣除设施栽培增加的成本,2016年钢架大棚、竹木大棚分别较露地栽培增收44.05万、27.55万元·hm-2[4-5]。试验观测树树冠5 m×5 m管理正常,株产商品果35 kg。从试验观测树商品果的产量可见,如管理正常大棚杨梅产量可达9 450 kg·hm-2,按120元·kg-1计算,产值可达113.4万元·hm-2。

表5 2016年东魁杨梅大棚栽培产量、经济效益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东魁杨梅通过大棚促成栽培,改变了杨梅生长的环境因子,提高果实内在和外观品质,提早杨梅生长物候期,避开降水集中期,提早成熟上市,错开上市高峰,并使果实保持品质稳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山地杨梅大棚栽培建议在后坡棚体基角线处构建拦水沟渠,防止成熟采摘期上坡雨水流入,以免棚内高温高湿导致果实病变腐烂落果。

[1]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顾礼力,彭晓丹,周志龙,等.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7):165-170.

[3] 申双和,杨再强.设施杨梅环境调控及气象服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

[4] 颜丽菊,朱潇婷,任海英,等.设施大棚铺设银色反光膜栽培杨梅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211-215.

[5] 柴春燕,黄土文,周和锋,等.杨梅大棚促成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2):167-168.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7-04-15

青田县科技计划项目(15093N);浙江省丽水水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2cxtd07)

邹秀琴(1979—),女,浙江青田人,农艺师,在职本科,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工作,E-mail:450439705@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606

S667

B

0528-9017(2017)06-0927-03

文献著录格式:邹秀琴. 杨梅山地大棚促成栽培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6):927-929.

猜你喜欢

竹木露地栽培钢架
双发展新格局下福建竹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钢架雪车队备战北京冬奥会
浅析健康化设计理念之下的竹木家居设计之美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钢架雪车项目文化交流研究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上跨公路钢架拱桥的拆除方案选择
故园
基于销轴连接的承力钢架强度校核
基于销轴连接的承力钢架强度校核
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