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瘫痪20例

2017-07-31张智芳

中医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后遗症偏瘫中风

蔡 琛,杨 宁,张智芳

(郑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针灸经络·

针刺联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瘫痪20例

蔡 琛,杨 宁,张智芳

(郑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瘫痪4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涌泉、合谷、水沟、印堂、太冲、足三里、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地仓、八邪、肩贞、天宗、殷门、承山、阳陵泉等),1 d 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通技术,1 d 1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瘫痪疗效确切。

中风后遗症瘫痪治疗;促通技术;针灸;肢体促分离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Fugl-Meyer评分;临床疗效

中风是临床好发于老年人群的脑血管疾病,过度兴奋、疲劳、摔倒时极易发生,残死率较高[1]。近年来发病人数持续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后遗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2]。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速康复进程是临床治疗偏瘫的主要原则。针灸是中医学的精髓之一,通过穴位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患者偏瘫症状。促通技术是一种运动训练方法,旨在通过对患者运动姿势的调整、平衡力训练,纠正异常运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正常行动能力[3]。2013年1月—2014年6月,笔者采用针刺联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瘫痪2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40例本院住院部收治的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平均(65.5±1.3)岁;病程平均(6.7±1.3)月;偏瘫位置:左侧9例,右侧11例。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平均(62.7±1.5)岁;病程平均(6.9±1.0)月;偏瘫位置:左侧7例,右侧1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4]中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5]中风中经络的标准。主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质淡暗,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细弦。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患者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②Brunnstrom分期低于Ⅲ期;③年龄均低于40岁;④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2次中风患者;②精神疾病、心脏疾病;③严重内分泌功能障碍、造血功能障碍者;④不愿意配合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偏瘫时间分期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早期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稳定患者病情。主穴:涌泉、合谷、水沟、印堂、太冲。操作方法:选择直径为0.3 mm,长度为50 mm的针灸针在相应穴位缓慢进针约0.5~1寸,以补法使患者有麻胀得气感为度,留针25 min, 1 d 1次。偏瘫20 d软瘫期的患者,主要对运动部位进行针刺,主穴:曲池、外关、合谷、风池、大椎、肾俞、大肠俞、手三里、足三里、太冲、八邪。对于病程较长的BrunnstromⅢ期、Ⅳ期患者,给予手足阳经穴位进行针刺,主穴:肩贞、天宗、殷门、梁丘、承山、阳陵泉、解溪、太冲,操作方法同上。恢复期患者引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同时,用头皮针以25°角进针,刺入帽状腱膜后以200 r/min速度左右捻转,每次持续3 min,留针25 min,1 d 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通技术,方法:对BrunnstromⅠ期、Ⅱ期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鼓励患者自主运动。按摩患者四肢,采用抗痉挛姿势,引导患者在床边进行站立、坐位、半卧位等简单动作,增强肌肉兴奋性,提高肌张力。BrunnstromⅢ期、Ⅳ期患者在采取上述运动训练同时进行平衡力训练,主要训练部位为关节、四肢,纠正患者错误的姿势,提高身体协调能力,逐渐恢复正常行动能力。1 d 1次,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选择训练时间。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及Fugl-Meyer评分情况,得分越高,恢复效果越明显。Fugl-Meyer评分主要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越低,肢体运动能力越差。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6]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能自行活动,Brunnstrom分期超过Ⅳ期。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Brunnstrom分期为Ⅲ期。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Brunnstrom分期低于Ⅲ期。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eyer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eyer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同期治疗后对比,#P<0.05。

9 讨 论

中风主要因风寒湿邪引起,患者有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临床症状,丧失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7]。偏瘫是中风患者的一种常见表现,中枢系统损伤导致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引起痉挛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减退,不能进行正常运动。恢复正常肌张力,维持机体平衡、协调能力是改善偏瘫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

针灸是临床中医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具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在中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期治疗,选择针对性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脑动脉的弹性,加速中枢系统神经元再生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早期针刺涌泉、合谷、水沟等穴位可以醒脑开窍,放松神经,协调中枢系统的运动能力,从而缩短偏瘫时间[9]。软瘫期对运动部位进行针刺,通过针刺足三里、曲池、八邪等穴位扶正祛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运动中枢产生反射,增强肌力。痉挛期针刺肩贞、天宗等穴位可以通过对四肢经脉进行疏通,调畅气血。同时配合四肢按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可以帮助患者缩短康复时间[10]。恢复期患者会出现分离运动现象,用头皮针捻转后留针可以优化治疗效果。针灸治疗在中风患者恢复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偏瘫症状,但是起效较为缓慢,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式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促通技术是针对神经功能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恢复期脑血管疾病患者[11]。中风患者发病后中枢神经功能受到损伤,脑细胞部分死亡,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可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本文通过联合针灸、促通技术进行偏瘫治疗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00%,而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内外同时治疗的方法达到双管齐下的治疗目的,加速了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细胞活性,运动与治疗相结合,帮助患者缩短偏瘫时间,减轻运动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中风后偏瘫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采用针灸、促通技术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残死率,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10 参考文献

[1]孙云廷,王淑玲.不同针灸方法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32-433.

[2]赵大贵,穆敬平.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J].中国针灸,2015,25(1):19-20.

[3]林琳,楚佳梅.针灸推拿配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4(5):77-封3.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6]李晶.物理医学与康复科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47-250.

[7]林琳,楚佳梅.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26(6):1251-1253.

[8]张小华.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6):903-904.

[9]曹文忠,张莉,宋书邦,等.针灸预防中风后遗症复发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3,23(6):317-320.

[10]刘伍立,欧阳建军,岳增辉,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针灸,2013,23(6):361-362.

[11]朱刚.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概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1294-1296.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6-0073-03

R255.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6.30

2017-03-09;

2017-06-02

猜你喜欢

后遗症偏瘫中风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春天的“后遗症”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