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背景下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

2017-07-29谭徳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工作思考教育科研

谭徳兰

【摘 要】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是彼此分离的。一线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科研则被认为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一线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育科研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一线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 一线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即进行理性的实践,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开展更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科研。

那么,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厘清哪些问题呢?我认为:

一、以提升自我为主要研究目标

我们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来赞誉教师,但这种赞誉总免不了给人一种凄凉、悲惨的感觉,如果教师只在工作中消耗自己,则是生命的悲哀,所从事的职业也就没有了“如诗如画”的魅力。新课改中,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一名好教师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享受教育活动带来的快乐。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以研究的态度和现实的精神对待工作,即使面对的是一杯白开水,也会有无穷的兴趣。”(魏先生)在教育科研中学习新理念、学习经典教育理论,关注教育发展的前沿性问题;在教育科研中,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教育科研中去体验研究性学习,从而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势和创新的精神境界。由此丰富自己的人生,将教育过程变成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过程。如果把提升自己作为教育科研的目的,克服一些近期的、短效的功利目的,那么,进行科研的动力也会更足,意志力也会更强。

二、以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

有些教师认为,进行教育科研就是要追风赶时髦,“愉快学习”的风来了就“研究”愉快学习,“创新教育”的风来了,就“研究”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的风来了,就搞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现在,“核心素养”的概念一出来,自己还没吃透有关理论,就什么都冠以核心素养;有的认为搞教育科研就处心积虑寻找“新、奇、偏”的问题,否则就没有创新性……其实,一线教师因其在教育科研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大可不必求“大”、求“新”,而要结合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实际,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说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完成每一天平凡的教育琐事,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思考”必然是理论的思考,“琐事”必然是教育实践。不要认为这种省察与反思的档次很低,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一个教师只要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他就能成为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他也正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进行思考,最终成了饮誉世界的大教育家。魏书生也常提醒我们:“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地做事,快节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小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新理念有待我们去运用;有许多待定因素需要我们去确定,变成可操作的东西;有许多习以为常的“经验”需要我们去重新审视,甚至是彻底的变更……这些都是我们教育科研的任务,是重要的课题内容。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课堂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的话,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能成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经历一段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艰难转化过程。如果说专家们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是一种创新,那么,一线教师把新的理念主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让新课程理念走进课堂,走进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样是一种创新,而且更艰巨、更伟大。

同时,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和难点的汇集场所,新旧教育教学思想、观点常常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促进,各种教育教学方案、设想要在此实施、完善和检验,许多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在这里产生。课堂是萌生、孕育、展现先进教育理念和教改实验方案的研究基地,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无疑是将目光放在课堂,将行动落实到课堂。教育科研大可不必在课堂外另辟蹊径,也不应该随意地对待课堂教学。

四、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的方法有多种,但适合一线教师的主要不是专家学者们擅长的“书斋式”、“实验室式”的研究方法,而是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为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反思实践研究。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当我们充满爱心地投入教育,必然会感到教育的困惑,即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难题,而把难题当课题,我们的实践、我们的反思就进入了科研状态——带着问题读书,根据理论来审视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又提出解决的方案加以实践,并在不断修改完善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课题研究方法中,就是行动研究法。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浑然一体,散发着教育实践芬芳又闪烁着科学教育理论光芒的科研成果,也就会瓜熟蒂落了。

五、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技术路线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认识新课程,最终进入新课程,教育科研就要将这个过程的研究作为重点,但原有的自上而下进行大课题申报、立项、论证、结题等组织管理的模式,已不太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原有模式中,一线教师参与人员有限,活动形式受到时间限制,活动开展受到经费限制,无法为绝大多数教师提供参与条件,同时研究的针对性也难以面对教师、学生的实际,难以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育科研要实行重心下移,以学校为立足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形式,而上级主管部门、教研人员则从更多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

六、以实践成果为主要成果形式

教育科研成果中,理论上的概括上升固然重要,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进行科研的价值取向不重在发现新的教育规律,而要定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方法。教师自己质疑了、学习了、尝试了、体验了,学生活动了、进步了、成长了,都是教育科研的成果体现,“酸甜苦辣皆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财富”。所以我们在评价一线教师的成果时,既要看他们的论文质量,理论上的提升,更要看他们学習、实践、反思、改进的过程。过程实在,有效,就能得到认可。

有人说:“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科研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而教育科研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我们一线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致力于教育科研工作,从而适应新课改,在课改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猜你喜欢

工作思考教育科研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思考
加强和改进招生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