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2017-07-29刘晓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语文学生

刘晓冬

【摘 要】 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小学语文这门基础性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挖掘创新资源,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一、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师生和谐民主关系,营造创新学习氛围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对象”。有位教育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预先设定标准答案,预先设定解题思路,真正能够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够自由想象的、能夠探求发现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虽然我们在课堂里也进行启发,课堂里气氛也很活跃,但这种活跃的气氛下隐藏的是学生的思路被老师牢牢控制:问题提出以后,老师很快就会以诱导性的、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他已经设计好的、标准化的框子中,很快引导学生向这样一个标准化的答案迈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从而在课堂上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展与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一方面我们要使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当学生提出独特见解时,教师都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学生有求知的动力,乐于走进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迁移能力。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这样,这确实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普遍对待所有的教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空间就很小,创新能力就更无从谈起了。”这位学者道出了在这种不平等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师生关系下的教学弊端,可见,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但完全剥夺了学生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独立人格,而且势必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表现。

二、激发学生的自信,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讲授知识的特点,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结合课文的内容,灵活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由于中国文字很多是具备象形意义的,可以结合古汉语文字,向学生演示该文字的变化,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想象给文字设定特殊的含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我们小学生的自信心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创新离不开学生的自信心,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能力都不相信那么我们还会相信谁,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这样的人是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意识。我们要激发小学生努力完成稍难的一些任务,坚定我们小学生的信念,让学生体会自己成功的喜悦,自信就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一支持的手势或一句鼓励的语言……就可以使学生信心倍增,攻关不畏难。然后,在课堂上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坚韧性。人生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坚韧,自强,才能使创新想法、创新意识不再是空谈。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磨练,让我们的学生自已能明白一份辛劳才会有一份收获的道理。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创新需要勇敢,创新需要恒心。促使小学生自已能独立思考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达到一种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自己摘来尝尝的目的,以达“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

三、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是教不会的、不能教的,所以,创新教育不是“教创新”,而应当营造一种环境和“土壤”,就是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具体地说,应该做到:让孩子们去“说”。说什么呢,当然不是漫无边际,游离于课本和他们的生活实际去谈。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找准切入点。有人说,语文和生活的内涵和外延相等。这话有一定道理。任何形式的文章内容均来源于生活。现在的语文教材均采用新课标,文章选材大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或者课外,都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小活动,组织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创新,创造一个宽松、有趣的创新氛围。在新课改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避免了教师从头讲到尾的弊端,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主动营造一个轻松、温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有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创新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甚至课外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让学生激荡思维,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思考,寻找创新的亮点。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摆正位置,只是引导的作用,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避免僵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地去发挥,鼓励学生跳出思考的牢笼。即使学生思维出现偏差,也尽量不要批评和训斥学生,灵巧的引导学生思维转向正轨即可,不要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勇于创新。

总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尽力铺垫学生创新的土壤,播撒学生创新的种子,促进学生创新的催化,点燃我们小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上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中大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们的活动中也勇于创造一些比较新的气氛,那么这些也就可以称得上创新,在教学中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黄庭希.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小学4-8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陈菊先.语文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阎立钦.语文教育导引[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小学语文学生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