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郸城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7-29王晓世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

王晓世

摘要 阐述了郸城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城乡居民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河南郸城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86-02

郸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黄淮平原腹地,全县辖9个镇11个乡、1个国营农场、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共有572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总面积1 270 km2,耕地面积为9.27万hm2,总人口为1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0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季风半湿润气候,全年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平均2 094.9 h,无霜期历年平均223 d,全年降水适中,年平均降水量785.1 mm,热能、光能、水分等气候条件比较丰富。县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沙颖河、汾河、清水河等顺势流过,很适合农业灌溉。优越的地理、地质、气候条件使全县以种植为主的大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1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粮食生产情况

近年来,郸城县立足实际,扎实推进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 hm2以上,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5万t以上。截至2015年,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了12年连增,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郸城县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夯实农业基础的主攻方向,多措并举,深挖潜力,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1.1 落实良种良法。以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为支撑,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加快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主推了适期足墒播種、配方施肥、化除化控、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关键技术。

1.1.2 充分发挥农技服务组织作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建设,组织开展了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1.1.3 强化科技支撑。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大农业科技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为新品种试验、新技术推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1.1.4 全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计划2012—2020年全县建成高标准粮田6.67万hm2。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放,全力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粮田 3.67万hm2,其中连片成方2万hm2。在已建成的高标准粮区域内,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发展新景象,切实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市)领导对郸城县高标准粮田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1-2]。

1.2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郸城县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通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方式,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使土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3-4]。

1.3 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情况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加。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 31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7家、省级7家、市级36家。同时,家庭农场发展到224家。二是农村土地流转稳步推进。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现代农业主体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24万hm2。

1.4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郸城县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重点县级龙头企业40家,龙头企业涉及饲料加工、面粉加工、板材加工、棉纱纺织、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等行业。按照“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农户逾12万户,吸纳就业人员近1万人,现已形成7.2万hm2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4万hm2优质玉米生产基地。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产业集群培育取得很大进展。

1.5 智慧农业发展情况

郸城县以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为载体,特邀北京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安徽朗坤集团和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近2 700 m2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服务中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土地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依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指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开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向专家咨询,开展网上交易,实现利益最大化。服务中心的建立是郸城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亮点,为郸城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6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

为尽快探索出一条既能保障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又能富民强县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调研分析,聘请有关专家充分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在县域境内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面积1 333.33 hm2;其中,高标准农田1 066 hm2,主要生产优质小麦和玉米;其余266.67 hm2为核心示范区,包括设施蔬菜栽培区、水果生产区、绿化苗圃区、现代畜牧养殖基地和观光休闲区。目前,已入驻企业共9家,总投资13.6亿元。园区建设以打造粮食核心区为基础,通过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生态良性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了农业的发展。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既不利于科技的推广,也不利于规模化的经营。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备。由于体制原因,造成县乡农技推广网络“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从而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农业产业链条短。县内现有的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大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后劲不足。地方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且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产品缺乏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竞争力不强。四是社会化服务水平差。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滞后,且服务组织人员文化素质低,服务水平差,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五是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低。广大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小农经济意识较强,耕作观念落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意识不强。

3 对策

3.1 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从近2年郸城县实际情况来看,高标准粮田建设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提升农业发展后劲、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要把高标准粮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按照建设规划,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打捆集中投放,逐年稳步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改善“重建轻管”现象,最大限度地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高标准粮田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有偿管护中来,探索出多种模式、多种途径建设高标准粮田的路子。

3.2 稳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目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也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很难实现化肥深施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農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等,更不易推广普及农业生产“六统一”标准。要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一是正确引导。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真正使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作用和意义,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提高农民支持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机制。以往的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协商进行承包和互换,很容易产生问题和纠纷。加强乡村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促使土地依法、规范流转。三是加快土地确权步伐,保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要以农户自愿为前提,以双方协商为基础,规范流转行为,达到“双赢”效果。

3.3 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由于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经营土地的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思想僵化,科学种田水平较低,很难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几年来郸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的发展壮大,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家庭农场主和种粮大户户主逐步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培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并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从而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进一步加大政策帮扶力度,给予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倾斜,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3.4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路,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二是充分发挥农技服务组织作用,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实现科技与农户的“零距离”接触。三是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及时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加强与大中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切实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步伐,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

3.5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突破“小农经济”禁锢,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上项目、壮龙头、扶基地,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加工增值,实现财政创收、农民增收。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文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路子。加大农业产业链条的前后延伸,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前后相关加工企业的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的联系,通过企业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3.6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提升农业发展水平。通过搭建“互联网+农业”平台,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领域,实现远程指导、信息服务、智能作业、网上交易等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同时,通过农业大数据库,分析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市场需求量大、产品效益高的农产品,从而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应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贫困乡村、贫困群众增收的农业产业体系,建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支撑,以就业为抓手,以政策引导为支撑点,进一步调整农业收入分配格局,完善鼓励扶持政策,从而不断拓展城乡居民的增收渠道,实现提高城乡居民经济收入。

5 参考文献

[1] 刘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14):7597-7598.

[2] 文先明.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2005(5):115-119.

[3] 武世花.近十年西北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673-679.

[4] 喻国华.农业经济发展中“三农”难题的对策[J].特区经济,2006(1):131-132.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