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辛县土壤养分监测统计分析及施肥对策

2017-07-29代庭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耕地质量土壤养分监测

代庭奎

摘要 根据利辛县土壤养分定点监测数理分析,了解了利辛县土壤肥力变化动态,提出了利辛县到2020年化肥施用零增长的施肥对策,以期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养分;监测;耕地质量;对策;安徽利辛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94-02

为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利辛县坚持长期土壤养分定点监测工作,每年掌握土壤养分变化动态,为科学指导因土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现根据利辛县2006—2016年土壤养分定点监测数理统计分析,提出利辛县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施肥应用建议和耕地质量建设对策,以期为广大农民和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测土配方施肥监测点数理统计分析

2006—2016年仅采用50个监测样点的加权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重点对2015—2016年60个样点数据进行针对性分析,仅供广大同行参考。

1.1 2006—2016年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2006—2016年,通过多年的生产施肥耕种,土壤养分含量逐年提高。

1.1.1 有机质。有机质含量由15.54 g/kg提高到21.22 g/kg,提高了5.68 g/kg,提高36.6%;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2年)的12.30 g/kg提高8.92 g/kg,提高72.5%。

1.1.2 全氮。全氮含量在1.10~1.15 g/kg之间浮动,到2016年提高到1.250 g/kg,提高0.100 g/kg,提高8.7%,比1982年的0.860 g/kg提高0.390 g/kg,提高45.3%。

1.1.3 速效磷。速效磷含量除在2008—2009年检测为9.42 mg/kg外,2006—2016年9年间平均都超过18 mg/kg,均在中等偏高状态,比1982年的5.63 mg/kg提高3~8倍以上。其中有3年处在极高状态。

1.1.4 速效钾。速效钾含量都在96~150 mg/kg之间变化,处在较高或高状态,但与1982年对比,均表现下降趋势,降低4.7~65.0 mg/kg,说明土壤中速效钾随着年年耕种吸收,含量在减少。但2015—2016年突然升高,表现较高状态,说明随着秸秆还田的增加,钾含量在提高,有增加趋势。

1.1.5 pH值。根据表1和多年检测统计,土壤pH值在逐年下降,土壤一度由偏碱性逐步趋于酸性,pH值由1982年的7.20下降到2016年的6.09,降低1.11,个别土壤已降到4.88,酸化较重。这主要是由于连年增施一些酸性肥料,导致土壤板结、磷酸根离子积累过多、酸化严重。这也许是近年来小麦、大豆、玉米根腐病大发生的外在原因。

1.2 2015—2016年60个样点主要养分分级及占土壤面积对比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利辛县土壤地力水平,目前总体都在中等或较高水平状态,只有少部分处在低产状态。

1.2.1 有机质含量。60个样点,都没有低于12 g/kg的,含量在12~18 g/kg之间的中级样品有7个,在18~28 g/kg之间的较高级样品有48个,在28~36 g/kg之间高级样品有5个,上述3个等级样品分别占11.67%、80.00%、8.33%,土壤面积分别为1.34万、9.17万、0.96万hm2,说明利辛县土壤有机质近年在迅速提高,比1982年提高1个级别。

1.2.2 全氮含量。利辛县土壤地力水平呈中等或偏高状态。60个样品中,在0.8~1.2 g/kg之间较低级样品有1个,中等级(1.2~1.7 g/kg)的有57个,较高级(1.7~2.0 g/kg)的有1个,高级(2.0~2.6 g/kg)的有1个,分别占1.66%、95.00%、1.67%、1.67%,土壤面积分别为0.19万、10.89万、0.19万、0.19万hm2,说明利辛县土壤地力正由低产向中高产稳步迈进,进而向高产发展。

1.2.3 速效磷含量。60个样品中,中等含量(6~12 mg/kg)的有1个,较高含量(12~18 mg/kg)的有6个,高含量(18~25 mg/kg)的有20个,极高含量(>25 mg/kg)的有33个,分别占1.67%、10.00%、33.33%、55.00%,土壤面积分别占0.19万、1.15万、3.82万、6.31万hm2,说明利辛县土壤近年来速效磷含量在迅速提高,地力已达到丰富高产水平状态。

1.2.4 速效钾含量。60个样品中,无低于中等级别的,均在较高水平状态。其中高等级(120~160 mg/kg)的有20個,极高级(>160 mg/kg)的有40个,分别占33.3%、66.7%,土壤面积分别为3.82万、7.65万hm2。从2015—2016年速效钾含量测定看,虽然是个别年份现象,但也说明近2年来秸秆全量还田在提高钾含量上起到了较大作用,表现出明显效果。

2 施肥对策

从1982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看,利辛县土壤地力状况表现为缺磷、少氮、钾丰富。从2006—2016年10年间看,现在表现是少氮、磷丰富、钾下降趋势。因此,下一步施肥原则是稳定氮素肥料施用量,降低磷素施用量,补施钾素肥料,适当减少单位面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达到2020年化肥施用零增长的预定目标。

2.1 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

在现有施肥水平,按45%复混肥(25-12-8)施750 kg/hm2的情况下,可以减少150 kg/hm2的施用量。根据定点调查和试验,施750 kg/hm2和施600 kg/hm2的产量基本差异不大,如果采取分期追肥的办法,基本没有差异,特别是在小麦播种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不但不减产,反而还会增产。如果按全县减少150 kg/hm2施肥量计算,那么全县11.47万hm2耕地将节约肥料1.72万t,单价按2 400元/t计算,一季可节约资金4 12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2 适当减少磷素肥料和钾素肥料施用量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或采取磷肥隔季或隔年施用方法,或采取磷素肥料减半和钾素肥料减半施用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肥料施用量,达到节本降耗增效、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如施复合肥(15-15-15)375 kg/hm2再配施尿素225 kg/hm2,可以大大节省肥源[1-2]。

2.3 适当改施碱性或中性肥料

适当改施碱性或中性肥料,如尿素,硫酸钾等,以减少酸化影响,同时对于一些酸性土壤,可以提倡配施少量石灰肥,以缓解平衡酸性土壤性质,促进有益生物生长[3-4]。

2.4 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进一步加快秸秆还田力度,改进还田方法,进一步研究秸秆还田施用量和使用技术,推广秸秆粉碎抛撒、掩埋一体机新技术,一般秸秆还田量以控制在3.0~4.5 t/hm2为宜。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收获加工,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新技术,施有机肥1 500 kg/hm2,经济有效。采取秸秆还田的地块,要适当增加氮素肥料的施用量,改善C/N比,实行种养结合,达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效果[5-6]。

2.5 高温堆肥

搞好高温堆肥,减少病虫害滋生,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夏季农闲和高温季节,进行高温堆肥,改变秸秆还田方式,克服畏难思想,走堆沤腐熟无害化施肥的路子,提高秸秆利用效率,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2.6 深耕镇压

搞好深耕掩埋,旋耕镇压,增加土壤紧实度,提高保墒蓄水能力;增加土壤和秸秆的接触度,提高腐化速度,减少因秸秆还田量多而造成的悬根、吊苗、死苗现象,达到培肥增收的目的。

3 参考文献

[1] 靳子斌,陈友乾,李建国.安康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7):313-314.

[2] 饶汉宗,陈胜.青田县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及科学施肥对策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91-194.

[3] 尹丽,郭琳,柳正葳.安福縣土壤养分现状调查及合理施肥对策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68-71.

[4] 鲁拥军.旬阳县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00.

[5] 张麦生,陈荣江,宋小顺,等.新乡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施肥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0(3):19-21.

[6] 李路平,张静,宋小顺,等.新乡市土壤养分普查与监测结果比较及施肥对策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0(2):43-44.

猜你喜欢

耕地质量土壤养分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广灵县平川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嘉禾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耕地质量和利用集约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分区研究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