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研究

2017-07-29苗芳芳

魅力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效果

苗芳芳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制定有效风险控制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呈现出不同的护理效果,经研究分析,对照组抢救率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程护理应用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护理风险,取得患者信任,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护理效果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的范围、对象、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全面满足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需求,本文重点探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医疗护理风险预控中全程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将数据结果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以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20例,男性患者为25例,平均年龄(43.28±1.95)岁,急诊类型:10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颅内出血、12例脑梗死、8例重型骨折、5例其他;观察组45例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4.11±2.31)岁,急诊类型: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颅内出血、13例脑梗死、9例重型骨折、5例其他。比对两组患者基本数据资料,无显著差异,可比较(P>0.05)。

(二)护理方式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全程护理,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最快速度分诊:分诊工作应安排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其在接收患者信息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准备好抢救床、氧气瓶、推车等急救物品,患者入院后,利用“SOAPIE”公式分析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I类(危急类患者)、Ⅱ类(重症患者),按照患者类别进行针对性抢救。

2.全程监护陪同患者:护理人员应准备好抢救物品,通过电话与不同科室进行联系,为患者做好抢救检查,全程监护陪同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提供便携式呼吸机、氧气瓶等多种抢救用品。

3.落实交接工作:抢救护理人员在转移患者的过程中,应做好交接工作,对患者的抢救药物、导管等进行详细交接,通过交接单签字确认。护理人员还加强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教育和鼓励家属在生活上给予患者更多帮助,给予其更多的心理社会支持。加强对患者行针对性健康教育,降低患者对疾病诊治的紧张、恐惧感,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及好感得到有效增强,进而提高其诊治依从性。护理人员耐心指导患者服用相关药物,并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服用可能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

(三)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采取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共100分,根据总分高低划分等级:①非常满意:80分以上;②满意:60分—80分;③不满意:60分以下。

(四)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组间差应用x?检验。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对比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均呈现出了不同临床效果,经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中,抢救成功者为30例,成功率为86.67%;观察组患者中,抢救成功患者为44例,成功率为97.14%;总的来说,对照组患者抢救率低于观察组10.47%,数据间具备显著差异(P<0.05)。

(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非常满意例数达35例,比对照组多8例;同时观察组总满意度达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数据间具备显著差异(P<0.05),具体如表1所示:

三、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步伐的不断加快、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在诊治过程中对健康保健、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关注的内容不仅是疗效、费用,同时也高度关注在诊治过程中享受到的护理服务。患者不仅需要解除躯体上疾病引起的相关不适感,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其能够细致、系统地了解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进而使心理护理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最终实现身心健康的整体统一。护理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医院总体诊疗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声誉的提升。因此,近年来,各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心血管护理干预,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必须加大对患者抢救过程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达97.14%,比对照组高10.47%,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说明全程护理方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镇定的头脑[3],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患者做出正确评估,充分发挥全程护理的作用,将护理工作覆盖在患者整个抢救过程中,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更多时间。同时,护理人员应深入分析全程护理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操作技能,进而配合好医生有条不紊的做好抢救工作。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制度是保障各项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应进一步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相关制度,根据临床护理实际情况,对护理工作流程、护理责任制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交接班巡查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等进行健全与完善,并有效落实,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明确各护理人员的职责,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合理分配各时间段的护理人员,保障所有患者均能及时得到有效护理,降低護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将全程护理应用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医疗护理风险预控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规避患者护理风险,从而赢得患者信任,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邬双.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分析与风险管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9):95-96.

[2]韩莹.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01):148-149.

[3]谢艺珍. 浅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5):178-179.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