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城市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7-07-29焦玉玲王贵朋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建议问题

焦玉玲+王贵朋

摘要 对晋城市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判,梳理出目前晋城市气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晋城市气象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切实可行的具体构想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 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建议;山西晋城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25-0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of Jincheng City was investigated,analyzed and judged to identify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of Jincheng City.The general thoughts,practical idea an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Jincheng C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odern meteorological business;development status;problem;suggestions;Jincheng Shanxi

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1]。晋城市气象工作始终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气象现代业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现状及形势分析入手,就晋城市气象现代业务面临的主要难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气象现代业务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1 现状及形势

1.1 晋城市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现实基础

1.1.1 气象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晋城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作为政府专项预案正式下发,初步形成了政府多部门联动的气象应急管理工作格局。晋城市气象部门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旅游、环境、山洪地质灾害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开展了雾霾、气溶胶等连续监测工作,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7%。灾害性天气实时分析业务得到强化,预报预警发布频次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建成了综合信息气象预警发布中心,与国土、水务、农业、交通、应急、安监、卫生、旅游、环保等部门建立了会商、信息共享、信息发布等联动机制,与政府应急办、国土、农业、交通、安监、地震、林业、住建、水利、环保等10个部门实现了预警信息系统对接,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时效明显提前。仅2016年,共发布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各类预警信息117条。

1.1.2 气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修订完善了《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为农服务周年方案》及《交通气象服务方案》,在重要节日、农忙季节、汛期、重大社会活动期间提供气象服务。晋城市公共气象服务部门利用电视、电台、网站、短信、大屏幕、大喇叭、微博等多种媒体资源,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已达95%,公众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8分以上,气象事业公益性质进一步强化。气象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工作得到积极推进,初步建立起乡镇、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站和农田小气候站。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扎实有效,“直通式”气象服务快速发展。通过项目带动,农业气象、环境气象、交通气象、旅游气象等专业气象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明显提高了气象在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3 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逐步提高。极端气候事件监测能力不断增强,建成晋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站并投入业务运行。由市政府投资的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积极推进,10部自动化火箭发射架、4部远程控制增雨烟炉全部投入业务运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得到加强。多种新技术、新方法投入业务化应用,短期气候预测能力显著提高。

1.1.4 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晋城市基本建成了以多要素气象观测、土壤水分观测、闪电观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监测网,乡镇自动气象站普遍建立,地面气象观测项目基本实现自动化,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得到提升,设备运行稳定率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不断加强,精准化水平和准确率不断提高,短期天气预报可用时效长达7 d(168 h)。短时临近和中短期精细化要素预报技术取得显著进步,暴雨(雪)、寒潮、大风、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明显增强,预报精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不断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实现共享。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气象热线、公众网站、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开展气象服务,气象服务信息公众覆盖率大幅上升。

1.2 社会发展对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重大需求

1.2.1 防灾减灾的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晋城市自然灾害严重,常见的灾害有干旱、暴雨、霜冻、冰雹等。2016年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强对流天气、寒潮、霾、大雾,其中7月18—19日的暴雨过程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4.39亿元。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率增加、强度增大的趋势,极端事件引发的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不断加大,因强降水引发的中小河流山洪地質灾害、区域性干旱以及城市和农村气象灾害等对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2.2 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晋城市从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极为显著,上升速率为0.23 ℃/10年。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速度为16.6 mm/10年。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以40.0 h/10年的速率递减。年降水日数平均为89.3 d,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0 d/10年。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水旱、生物灾害不断加剧,影响粮食生产;水资源环境恶化,短缺形势严峻,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和水资源短缺矛盾将加剧;水土流失加重,森林植被和物种受到侵害;大雪、大雾、强降水、道路结冰等灾害天气频发,交通安全隐患增大;夏季高温热害事件多发,对能源供应提出更高要求,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加速病菌繁殖传播并可能产生新的变种,从而引起死亡率的升高[2]。

应对气候变化是关系到晋城市未来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环境问题,并且与政治、经济、国防及人民生活等密切相关。农业、生态和水资源系统由于暴露在气候因素的冲击之下而持续受到广泛关注[3]。因此,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科学减排和低碳发展,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这些方面均要求人们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业务能力建设和科学研究。

1.2.3 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晋城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美丽晋城将加快建设步伐,生态环境质量要明显提升,让群众看得见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呼吸得到新鲜空气,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建设“美丽晋城”,对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仍需大力提升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灾害风险管理还应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亟待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尚未实现全市范围内“无盲区”,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仍有待完善。

2.2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气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均等化和覆盖面还需要不断加强,气象信息的精准度、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不够。民生气象服务水平与相应行业发展程度不匹配,公众不易便捷获取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

2.3 生态环境气象业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生态气候观测网络尚未形成,环境气象观测起步晚,立体监测能力不足。生态气候服务和环境气象预报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水文气象服务还不足以指导水文生态保护和地质灾害联防联控等工作;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及雾、霾落区预报准确率不高,光化学污染等特殊环境气象服务产品还需研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还需要优化,作业指挥和效果评估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2.4 应对气候变化的服务能力还需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尚待提升。温室气体观测站建设覆盖面不足,观测项目不完整,观测资料质量控制需要加强,气候资源评估等基础性工作尚需开展。

2.5 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观测系统还存在薄弱环节,站网布局有待优化,观测机制有待统一,数据质量控制和应用研究有待深入推进,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与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明显差距。

3 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构想及实施建议

3.1 总体思路

3.1.1 面向需求,服务引领。将晋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为气象服务的需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努力提升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1.2 政府主导,科学发展。着力建立气象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格局。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科学管理,以促进气象现代化集约、高效、协调发展。

3.1.3 创新驱动,人才强业。推动气象创新,推动科技和业务紧密结合。发挥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3.1.4 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加强与市内外气象相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企业合作,促进社会资源和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和共享,合力推动实现气象现代化。

3.2 具体构想

3.2.1 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优化观测站网布局,全面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加强天气、气候系统、专业气象观测,提高综合观测保障能力,提升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发展灾害落区及短期、短临格点化预报预警业务,建立无缝隙、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提高暴雨、强对流、寒潮、高温、雾霾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基于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研发异常气候监测诊断和预测新技术,提高气候预测的可靠性,增强基本气候评价产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灾害影响评价产品的综合性和权威性。完善农业、水文、交通、能源、旅游和健康气象等专业气象预报业务。

3.2.2 大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强化对主要災种(如暴雨(雪)、强对流、雾、霾、雷电、大风、高温等)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服务。充分发挥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气象服务站的作用,基本消除气象预警信息盲区,扩大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面。

3.2.3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强化部门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业优势,做好对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支持。围绕市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及市政府低碳发展规划,推进气候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做好气候变化监测、分析、影响评估工作,开展实施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工程建设,实现传统气候服务与各行业气候变化应对需求的融合。

3.2.4 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保障能力。面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气象服务水平,加强气候资源精细化调查评估,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通过完善生态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业务体系,加强生态气象评估和生态安全的气象保障。

3.2.5 实现业务基础能力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大突破。在国家级、省级多源数值模式产品基础上,通过建立本市精细化数值模式业务系统,为各项预报预警业务提供基础产品支持;通过集约化数据环境建设、核心层网络设备升级,提升基础资料业务能力和信息化技术能力;通过进一步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气象业务流程,增强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3.3 实施建议

围绕晋城市重大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着眼气象事业发展重大任务,并考虑与已建项目和在建项目紧密衔接,建议开展以下现代气象业务工程建设。

3.3.1 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系统工程。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在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域周边建设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国家自动气象站备份系统,优化升级乡镇新型自动站建设,使站网布局和观测精度更加合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3.3.2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程。加强乡镇、农村气象工作站气象信息处理传播系统建设,着力推进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在全部乡镇建成农村气象工作站和气象服务站,提高气象工作站的基础科技条件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能力,提高全市农村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

3.3.3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在局部威胁人数200人以上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附近等地,进一步完善自动雨量站建设;升级全市5个CMAcast卫星接收站终端,提高卫星资料应用能力;继续开展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形成高分辨率网格化的预报产品;提升市、县局域网的交换能力和接入能力,升级改造市级中心机房网络设备,升级市县气象宽带网,完善市级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等。

3.3.4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场地建设工程。积极发挥气象科普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为着力点,完善晋城气象站省级科普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气象科普宣传的内容和范围,积极推进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场馆。

3.3.5 生态建设气象保障工程。以全市生态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为引领,构建农田、森林、城市、旅游区等不同生态保障区的生态气象观测网,提升气象综合动态监测能力。开展城市内涝、城市热岛效应等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气候应用服务,深化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与评估工作。

3.3.6 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工程。加强人影作业安全,进一步完善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完善人影指挥系统,提高地面增雨作业能力,丰富作业形式。更新自动控制火箭发射架,增加地面增雨烟炉,配置移动小型全固态多普勒雷达,建成作业点空域申报系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4]。

4 参考文献

[1] 政策法规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A/OL].(1999-10-31)[2017-04-01].http://www.zhb.gov.cn/gzfw_13107/zcfg/fl/201605/t20160522_34338 4.shtml.

[2] 晉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晋城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6—2020)[A/OL].(2016-11-26)[2017-04-01].http://www.jconline.cn/Contents/Channel_7148/2017/0106/1346460/content_1346460.htm.

[3] 吴绍洪,罗勇,王浩,等.中国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态势和展望[J].科学通报,2016,61(10):1042-1043.

[4] 张淑杰,郭宏庆.现代气象业务管理相关问题浅析[J].大庆社会科学,2000(2):57.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建议问题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