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影响
2017-07-29马光启
马光启
【摘 要】 拥有比较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十分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促进我们发展与进步,使我们始终保持优秀;良好的习惯可以促进我们成长,引导我们跨越人生路上的荆棘;良好的习惯可以带领我们实现梦想。好习惯要从小学生开始培养,小学生的活动范围还比较小,所以家庭教育对其影响十分深远。本文重点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作用。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学生;良好习惯;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得益于家庭,有时候看一个孩子的行为就能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所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举手投足间,投射出的实则是家长的行为举止、修养品性、人生态度。孩子从家长的身上看到什么,往往更容易学习做到什么。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意识。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阶段,有着十分强烈的模仿欲望。所以,家长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对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应当通过适当的家庭教育让小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习惯。例如,早睡早起、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拉等;家长还应当通过适当的家庭教育使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优秀的品质。例如,自信、乐观、友善、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父母因为平时农活较忙,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孩子的性格、爱好和很多方面了解不多,家长在这些方面沟通不到位,有时候孩子的很多爱好不但不被鼓励还容易受到打击。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还有些学生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教育工作应当由学校和教师进行,这就造成了小学生没有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心理品质。其次,有些家长不懂得正确地夸奖和赞美孩子,以致于小学生没有前进的动力;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以致于其懒惰、不勤快,没有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有些家长乱发脾气,以致于小学生是非不分、缺乏责任感;有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以致于其缺乏关爱,体会不到生命的希望。学校要和家长勤于沟通,让家长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发展特点,并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能统一模式而要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启发性的教育教学指导,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发现孩子的优点、亮点,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创新、创作能力,使孩子全面发展。所以家庭教育的方式急需得到改进,以促进小学生茁壮成长。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作用
1.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可以通过让小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务,来培养其责任心与义务感。小学生拥有了责任心就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努力承担班级责任。家长可以通过给小学生规定作息时间,让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家长也应当通过家庭教育使小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使学生的道德与人格得到提升,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形成一個正确的价值观价。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的崇高性表现在,它不只是体现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且还表现着人的主动追求”。价值选择对于一个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家长在家庭中应当关爱孩子,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其感受到世界上的爱与美好,使其乐观、自信地成长。当小学生犯错误时,家长应当温和地教导他们,不疾言厉色地责骂,多多包容他们,及时与其沟通交流,引导其进步和发展。家长还应当通过自身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热爱集体、团结友善的精神。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引导小学生尊重他人、敬爱师长的精神品质。家长还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教育小学生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只有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小学生在人生之路上才能够积极乐观、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三、对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原则
1.家长以身作则,进行监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所以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家长应当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勤劳节约习惯、热爱学习、多读书的习惯。这样,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也会逐渐热爱学习、积极向上、勤劳勇敢,对生活与未来充满希望。小学生还比较爱玩,没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因此,家长应当对小学生进行监督,引导其形成良好的习惯。
2.循序渐进
每一个习惯的培养都是需要时间的。家长在对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当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比如,有些小学生在放学后,就把书包一扔、将所学知识与作业置之脑后,投入到了愉快的玩耍之中,这种习惯十分不好。家长应当对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使其在完成作业后再进行其他活动。但是家长要讲究教育的方法,给小学生留出足够的改变时间,每天对其督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3.因材施教
农村父母因为平时农活较忙,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孩子的性格、爱好和很多方面了解不多,家长在这些方面沟通不到位,有时候孩子的很多爱好不但不被鼓励还容易受到打击。学校要和家长勤于沟通,让家长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发展特点,并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能统一模式而要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启发性的教育教学指导,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发现孩子的优点、亮点,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创新、创作能力,使孩子全面发展。
四、总结
在生活中,家长应当多多观察小学生,积极与教师沟通,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家庭教育。本文阐述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作用,分析了家庭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在经过正确合理地家庭教育后,小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但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之路还漫长而修远,需要家长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让小学生茁壮、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李天燕.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3]赵咏梅.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研究——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J].科技信息,2012,(33):68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