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聋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2017-07-29陈浩

魅力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孝敬父母聋生关心

陈浩

摘要:社会交往能力不可能自生自灭的,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具特殊性,所以必须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在良好的学校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教育和训练,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初探;交往能力;特殊性;沟通;心理;理解;尊重;促进;贯穿

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与周围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与交流。聋生的社会交往是指聋生与其他人(包括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人)的接触、交流和往来。他们除了睡觉外,其余时间都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着社会交往,和自己以外的人与社会发生着各种联系,也就是说,聋生的交往是大量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但贯穿于他们的整个学习活动,也贯穿于他们的课余生活,不但贯穿于他们的青春时期,也必将贯穿于他们的一生。所以培养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使聋生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正常人际交往,形成丰富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对帮助和促进聋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交往能力,不但具有沟通信息、协调人际关系等社会功能,也具有自我认识、心理保健等心理功能。这些功能和作用对聋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从小培养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聋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帮助聋生学会关心

一个不懂得关心的人,必然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他也不值得别人去爱,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幸福并不是自己得到什么,而是把你的给我,他的给我,再把我的给你,用自己的心换来的爱,才是真正的幸福。关心别人的人,他会为别人快乐而快乐,也会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他的内心会丰富多彩。一个关心别人的人,他不会过分地注重自己的痛苦与不幸,因此,会更快地从不幸中解脱出来;一个关心别人的人,对别人有更多的牵挂,这些牵挂能使他变得更坚强,他的生命力也因此更旺盛。因此,让聋生们学会关心,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帮助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其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学会关心,首先就要让聋生们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孝敬父母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两千年前的孔子开始,孝德就就被人们当作“仁之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能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献出爱心吗?于是从思想品德课第一课开始,我便对聋生进行了关心、孝敬父母的教育,在认识《我的家庭》中,让聋生们了解每个家庭为了维持生活,父母必须辛勤地工作。父母为家庭、为了子女付出极大的辛劳,因此,必须要关心、孝敬父母,并且要勤俭节约。在《做家庭的小主人》中,我让聋生们展开了一系列讨论:父母为我做了些什么?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让孩聋生们体会到父母的爱与辛劳,引导其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孝敬父母的情感,并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分忧。

学会关心,同时也要让聋生学会关心他人。

聋生们生活在班级体里,因此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必不可少,应让聋生学会关心他人。新学期开始,我问聋孩子们,是否发现了班上同学的变化?聋生们踊跃发言,说谁个子长高了,谁的头发长长了,谁的文具盒换了,被注意的孩子开始有些难为情,我问他们,如果全班谁也没发现你的变化,你的感觉又会怎样呢?引导他们发现这一点一滴的关心,必然会让他们慢慢地学会关心。我在教学《我爱我班》时,同学们讲起自己班上的好朋友,一串串,赞不绝口,全班上下一片乐陶陶,这就是关心的效用。

思想品德课《家庭与邻居》一课中我告诉聋孩子们“远亲不如近邻”,我让聋生们从自己家与邻居的关系中展开讨论,并进行模拟表演,从中体会关心他人与被他人关心的快乐。有的聋孩子甚至回忆起了小时候被人关爱的情形,我想,这种感动必将成为他待人处世的原则。

二、帮助聋生学会理解

理解是一种宽容的胸怀,如果你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与替别人着想,你会发现,原来复杂的事情会变得简单。

现在的聋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想要什么便有什么,想干什么便干什么,受惯了父母、爷爷奶奶的迁就,特别缺乏一种理解他人的心态。因此在学校内为了一枝笔,为了一句话的小纠纷时常出现。学会理解与体谅别人则成为现代的聋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售货员与顾客》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小情节:当售货员出差错时,顾客应该怎么办?聋生们激烈讨论,纷纷认为应谅解售货员,因为售货员很忙,每天接待很多顾客,难免会出错。于是,我把话题引申开来:下课时,你被同学撞了一下该怎么办?你的钢笔被同学不小心弄掉在地上怎么办?等等,这些都是聋生们经常遇到的小纠纷,让他们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矛盾也就化解了。

有了理解化作前提,聋生们的交往也就变得容易起来了。

三、帮助聋生学会尊重

尊重他人的人同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尊重他人不仅仅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更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长期养尊处优的聋生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思想:认为农民是最差的职业,清洁工是令人最看不起的职业。他们认为社会分工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当学习到《家庭与社会》、《农业与生活》、《工业与生活》等这些课程时,我向聋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我们的生活离开了农民会什么样?我们的生活离开了清洁工又会是什么样的?等等,放手让聋生们想象。聋生们你一言一语,渐渐地理解到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每一个行业的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彼此服务。因此无论什么职业的人,人人平等。这就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

同样,也要尊重各行各业的人们劳动成果。

《一粒米的来历》告诉了孩子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又用实物演示,如果每人节约1克米,那么全国将节约1200吨米,足可以装一列火车。通过模拟表演,让聋生体会到农民的辛苦,懂得应尊重农民的劳动;《工业与生活》中通过讨论告诉聋生们,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工人,应尊重工人们的劳动,爱惜每一件物品。

学会彼此尊重,聋生们的交往也更稳固了。

四.拓展聋生的社会交往渠道

聋生由于生理缺陷,往往局限在学校或家庭这个小圈子里,而且跳不出这个小框框,这不但不利于聋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聋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尽量括宽聋生交往的面,使他们能走出班级,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经常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广泛接触各种社会交往对象,增加聋生社会交往的“面”和“量”,活动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活动中密切观察,适时引导,活动后及时总结表扬,这样有利于聋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总之,培养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是完成特殊教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需要,也是促进聋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研究聋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多侧面、多渠道,使聋生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 《特殊教育学》华夏出版社出版

[2]林崇德主编 《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孝敬父母聋生关心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什么是给父母最好的爱?
关心
3G手机送爸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