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7-29杨桂香
杨桂香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就我国目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情况来看,小学德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想要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质量,不仅要加强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更要正视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小学德育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级教育在不断改革,逐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注重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应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校内外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尽可能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有文化、有理想和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依旧存在着问题,因而必须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一、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太过抽象
关于思想道德教育,很多学校的领导、班主任以及德育教师都缺乏一定的认识,甚至有些学校领导或者教师认为德育不及学习成绩重要。在普遍的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重视智育而轻视思想道德教育现象,有些教师认为没必要进行又虚又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些教师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根本无法应对现实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为学生提供不了切实的思想指引;有些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缺乏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没有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进而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表现地很无力,有时候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只是为了应付,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1】。
2.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即没有根据被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主流社会精神制定思想道德内容。对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的内容要容易被小学生内化和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也存在着不同,目前我国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所以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要融入新时期社会的主流思想。然而,目前的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大都还是按照以往的德育教育内容,即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养成教育,缺乏时代的创新精神,其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仍存在单向性,教师的主体性等,思想道德教育依旧在缺乏平等情况下进行沟通和对话,可想可知,无法收到应有的德育效果【2】。
由于小学德育内容没有根据小学生实际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存在假、大、空现象,所采用的德育方法也严重趋向成人化,特别注重口头教育,学校对小学生的德育要求也太抽象,很多超出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应该接受的要求,导致小学德育实际效果低效。同时,德育内容比较空洞,对小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在小学生实际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学校和教师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德育教育自然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3.家庭和学校缺乏合作
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其中,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就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情况来看,一个人接受到的最早、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并且是最深远的教育。人从出生逐渐长大成人,都无法摆脱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一举一动都会给子女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高素质的父母对子女的良好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学生家长的素质是不同的,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长,受的教育程度不高;而有些学生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甚至有些学生处于单亲、留守等状态,因而,学校和家庭教育缺乏一定的合作。
4.受网络文化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为学校教育提供新手段和新技术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学生可以很容易接受到网络信息以及网络文化,小学生又缺乏一定的辨别和选择能力,从而网路给学校德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强化小学德育管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1.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道德往往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缺陷。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个挑战。一直以来,大部分学校并没有贯彻落实好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改革,甚至一些学校领导依旧保持着智育是硬的指标,治校观念仍是重智力轻德育。虽然智育和德育都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可以达到培养人的目的,然而从完成任务方面来看,还是存在差别的,德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说明学校教育和教师不仅仅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好各门学科和德育学科之间的关系,可以在知识教育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每科课程教学的时候,充分结合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各学科教师充分研究各自的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挖掘出本科课程包含的德育内涵,找好德育教育和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同时,加強学科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来,争取让每个教育者都成为德育工作者的设想【3】。
3.加强学校和家庭合作
基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加强和家长的合作,引导家庭教育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家长教育孩子的参谋。虽然学校教育会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内容和目标,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教育与体系。然而和家庭教育相比,在形式、内容、时间和空间上面都存在着不足,家庭教育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因此,学校需要和家长积极配合,形成有利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教育合力。
4.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为德育拓展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充斥着信息网络。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学校应该重视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正确看待网络和网络文化,因为,对于学校德育来说,网络文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其对小学生德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学校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对网络的重视,正确引导学生,管理措施到位,采取合理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客观认识和使用互联网技术,多借助网络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艺术性特点。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德育,认识到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变,不断创新出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目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德育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慧慧.论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44.
[2]李霞.浅析小学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7):380.
[3]韩涛,刘德环,曹红云.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