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积极情绪的培育与保持

2017-07-29周志田徐燕秋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健康教育

周志田+徐燕秋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作者从培育高职学生积极情绪的实用角度出发,认为积极情绪是个体的一种愉快感受;根据引起个体愉快感受的原因为标准,区分为外在环境交互型积极情绪和内在心境主导型情绪;根据愉快感受发生的时间长短为标准,区分为短促激动易变化的积极情绪和长期稳定积极情绪。高职院校应当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情绪,传授给学生思想认识、职业计划、学业进步维持积极情绪的方法。

关键词: 积极情绪 高职心理 健康教育

积极情绪具有愉快和快乐的正向倾向,快乐、兴趣、满意、爱、自豪和感恩为积极情绪的主要形式。积极情绪可以促进个体选择更多的健康行为方式,降低患病的危险因素、确保身心健康,提高个体的生存质量。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弗里德里克森提出扩展-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够拓宽注意、认知和行动的范围。

克拉克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happiness)、喜悦(joy)、兴奋(excitement)、愉快(enthusiasm)、满足(contentment)等(Clark 1989)。巴雷特(Barrett)与罗森尔(Russell)的积极情绪包括轻松、宁静、满足、安心、愉快、欣喜、高兴、快乐、兴奋、惊奇等(Barrett & Russell 1998)。根据弗里德里克森(Fredrickson)“扩展-建构”理论,积极情绪还包括爱的成分。国内学者任俊[1]认为积极情绪体验有多种分类,首先根据情感本身的特性把积极情绪体验分为积极情感(如愉快、欣喜等)和積极心境(如福乐、心醉神迷等);其次依据积极的不同特性为标准,把积极情绪体验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王艳梅[2]指出个体之间意志性变量的差异影响在积极情绪的获得。

从外部环境角度而言,积极情绪被认为是环境的产物。身体的、社会文化、个人经历、环境刺激、外在事件,都会产生积极情绪并影响它。社会文化的观点强调社会或文化对情绪的发展和机能的贡献,认为情绪是社会或文化建构的综合特性。

本文从培育高职学生积极情绪的实用角度出发,认为积极情绪是个体的一种愉快感受,而引起个体愉快感受的原因有所不同,个体愉悦感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异,因此我们对积极情绪做出分类判断。

一、积极情绪的分类

1.根据引起个体愉快感受的原因为标准,区分为外在环境交互型积极情绪和内在心境主导型情绪。

由于外在环境的强烈影响,驱使个体获得愉悦感受。例如在观看激烈比赛的运动现场,精彩的比赛、运动场内观众的喧嚣、现场广播的助阵,不断推进着支持者的激动情绪,恰逢支持的队伍获胜,比赛场的欢乐气氛感染每一个支持者,令个体获得比收看视频转播更加巨大深刻的兴奋体验。

交互是积极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中学学习阶段的成绩排名,学校奖学金的获得,被老师肯定与表扬等中学生常见的交互对学生时代的情绪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的产生都是在“比较”、“竞争”的交互方式中实现的,不是一个学生足够优秀就能帮助他建立积极的情绪,而是他在竞争中获胜在比较中被肯定才能给予他积极情绪。

内在心境主导型情绪正相反,它摆脱了世俗的比较,完全沉浸于个人的世界,不管外在环境风吹雨打,内心安定、幸福、满足感岿然不动。那些有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的学生,在个人学习成绩面前,总是将成绩与目标相对照,收获满意、肯定的情绪体验。

在高职学生中,某些不能满足于现状,他们或与高考成绩优于自己的同学故友比较,或与本科院校的同学比较,自惭形秽内心不安;某些认清现实,认清高职学习的技能优势,建立切实可行的人生发展职业规划,对照计划的要求,满足于自身现状。

2.根据愉快感受发生的时间长短为标准,区分为短促激动易变化的积极情绪和长期稳定积极情绪。

短促激动易变化的积极情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给予个体热烈、兴奋、高昂的情绪诱导,个体受此影响,容易激发热情、兴奋、欣喜、激动、快乐等积极情绪,个体感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获得愉悦快乐的情绪体验,但这样的快乐情绪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减退,当体育比赛鸣锣收哨、歌舞盛宴音乐消失灯光暗淡,个体的兴奋情绪会随之降温,恢复到平常水准。

长期稳定的积极情绪不易受环境的影响,更多的缘起于个人修养的境界,爱、感恩这样的积极情绪不是起因于一时的冲动,或者一时的环境作用,而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感悟积累,这些情绪不是爆发式的热情洋溢,而是细水长流的宁静美好。

热爱社交活动的学生往往情绪发生变化剧烈,喜好安静阅读更多注重内心思考的学生情绪稳定。

二、积极情绪的获得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伦兰格[3]认为那些具有创新性的、具有开放性的并且善于换位思考的“专念”是积极情绪的源泉,而传统的守旧的不知变通的“潜念”则让我们面临失败沮丧,更主动地应对周围环境的变迁,直到适应整个社会的环境变化。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对变幻莫测的新奇周边的适应,必然能够给主体带来满足感并伴随积极情绪的体验。

1.高职课堂教育注重以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活动。

通过高考分数的排位选择,来到高职院校深造的学生通常并不是最优秀的一类课文学习者,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优于一般同学,但绝不是领先者,他们能接受课堂教学,也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但并不是酷爱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的学霸成员。在高职课堂教育中,教育的组织者必须更慎重地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及与中小学考试教育相区别的实践性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兴趣不浓厚的不足。理论课堂学习、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其他丰富的校内活动,可以相互补充,很好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兴趣,带动他们获得肯定积极的情绪体验。

2.促使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更加积极的情绪状态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高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情绪的重要来源。拥有积极情绪的教师更多地给学生带来“满意、肯定、轻松、宁静、安心、愉快、欣喜、积极进取和爱”的情绪感染,是最直接的积极情绪辅导。高职教师在普通课程教学中,关心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客观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则、学习计划,学生在计划实践的过程中渐次进步,收获社会的肯定与自身的满足,是积极情绪获得的坚实途径。

3.推动更加多姿多彩的健康心理活动进高职校院。

心理健康活动是个人获得积极情绪的专业心理知识和技能来源。高职院校要支持更多更丰富多彩的健康心理活动的开展,建立班级的健康心理小组,建立院系的心理活动团队,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高职院校读书期间获得必要的健康心理技术,参与积极的团体活动,改善心理认识和情绪获得的渠道。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与自豪感,增加积极体验。

4.团队关系对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团队。高职学生常常遭遇人际关系的困扰,在带入团队的过程中障碍较多,人际关系成为高职学生心理困扰的一大外在因素。因此,针对学生在团队交流过程中的障碍,学校老师给予帮助辅导,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及团队环境。在以团队在组织基础的学校生活中,团队的成绩、团队在竞争中的表现像个人的成绩与竞争表现一样,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表现,帮助学生个体及他们所在的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是学生获得自豪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三、积极情绪的保持

学习对学生而言,不仅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和受教育过程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活动,而且是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活动。高职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操作练习。因此,学习幸福感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幸福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积极进取的幸福的学习者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4]。

Diener[5]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SWB)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和感受,包括认知判断(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包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有研究发现,外部因素如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因而近年来研究者将研究重点转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内部因素如人格、认知方式等。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质如外倾性、自尊、乐观等与较高水平的幸福感相联系[6]。人口学变量如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太大影响,这与学界得出的客观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较为一致[7]。但专业、是否学生干部、有无恋爱经历等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影响,这再次证明主观因素是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8]。

稳定的积极情绪,首先是个体思想认识的境界表现,个人思想認识的正确稳定决定了他的主观判断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学生长期的主观幸福感受。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帮助每个在校学生建立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舆论风潮变幻莫测、信息来源五花八门的背景之下,学生世界观价值观极易发生波动甚至被颠覆,高职学校有责任在较大的思想波动期间有针对性地施以援手,稳定学生的认识,同时根据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的变化轨迹与趋势,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思想帮扶教育手段,引领学生建立与时俱进的认识。

其次,帮助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计划,并且开始向着计划做出脚踏实地的行动。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牢记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在实践中接近目标,这样积极情绪的维持才有可能。高职学生积极情绪的维持基础在于其不断努力的实践中有不断取得的成功印证,相对于低龄的小学生,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高职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对他空洞的表扬与勉励,他的自豪感的取得来自于事实上的成绩,高职院校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和技能获得目标图谱,其次要利用高职教育的技能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成就感、自豪感。

再次,学校应该帮助每一个学生取得进步。学生工作中的成就感来自于实践而非想象,学校给每个学生安排可行的计划,帮助他们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只有在实践中战胜一个个困难或者敌人,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成就感才会有可能建立并维持。

帮助学生获得稳定的积极情绪,是学校的综合布局,不应该仅仅来自心理健康中心。只有当学校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情绪的坚实平台,学生长远的稳定的积极情绪才会有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王艳梅,汪海龙,刘颖红.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埃伦·兰格.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李祚山.大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内隐观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5]Diener,E. 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6]周雅.大学生的性格优势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5):536-542.

[7]万崇华.幸福感研究现状与展望[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2):141-144.

[8]罗贤.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探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本文为2016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教育成效研究”[交教研1602-26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健康教育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