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初探
2017-07-29胡中翠向宏茂陈世立
胡中翠+向宏茂+陈世立
近年来,巴东县学前教育沐浴着国家学前教育改革的春风,得到了较快发展,实现了“保基本,广覆盖”的目标,入园贵、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全县幼儿园按照分散和相对集中的原则,城乡布局相对合理,既能基本满足农村幼儿就近入园,同时也符合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巴东县幼儿园发展在数量上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如何不断提升办园质量?如何走内涵发展之路?本文旨在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从内涵式发展的阻碍因素和发展策略等方面为山区农村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作出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巴东县学前教育现状
(一)基本情况。办园性质及地域分布情况。全县现有公、民办幼儿园6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所,民办幼儿园50所,公建民营幼儿园9所。公办幼儿园分布情况:城区1所、集镇6所、乡村1所。民办幼儿园分布情况:城区6所、集镇23所、乡村21所。公建民营幼儿园9所全部在乡村。
在园幼儿及分布情况。2017年,全县在园幼儿总数1170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437人, 民办幼儿园8798人、公建民营幼儿园472人。
幼兒园教职工情况。全县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1018人,其中园长67人、专任教师583人、保育员198人、后勤人员170人。专任教师中,在编人员51人;学前教育专业196人;专科以上学历260人;持有教师资格证的264人;持有小学教师职称的77人;在现幼儿园工作5年以上的143人、工作2年以内的141人。
(二)办学体制与管理现状。巴东县编制了《巴东县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巴东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期2012-2014、第二期2015-2017)《巴东县农村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按照“就近入园、适当集中、科学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优先建设,明确了“政府主导、公办示范、民办为主”和“乡镇具体负责、相关部门支持、多种形式投入”的办园体制机制。近年来,学前毛入园率整体稳中求进,逐年增加,基本满足了城乡幼儿入园需求。2017年全县幼儿园67所,入园幼儿11707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2%。
随着“政府办园为示范、社会办园为主体”“利用非政府力量办园管园”等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巴东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的积极性。目前,民办幼儿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已有4所(如野三关福娃娃幼儿园等),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全县已有13所(如清太坪镇启智幼儿园等)。
2016年,按照《湖北省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估标准(试行)》评估,全县被定为州级示范幼儿园的有5所,县一级幼儿园31所、县二级幼儿园13所、县三级幼儿园13所、未定级5所。
二、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巴东县由政府主办的公办幼儿园太少,且基本集中在县城和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较好的集镇,由此导致农村幼儿园以民办园为主体,但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的民办幼儿园又普遍存在办学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优质教师资源匮乏。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受经费自筹、生源不足、收费标准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聘用教师待遇较差,加之职称评定、职后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制约,农村民办幼儿园很难聘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教师学历难以达标,优质师资严重不足。
办园条件投入不足。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保教保育设施设备简陋,玩教具缺乏,办学条件难以达标,“作坊式”现象不在少数。
监督管理难以到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受人员、经费等条件限制,以及民办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难以对民办幼儿园加强监管力度。
此外,由于农村民办幼儿园师资差、质量低,许多家长不得不到县城或集镇租房子陪孩子上幼儿园,进一步致使农村幼儿园陷入生源缺乏、硬件落后、质量不高、入园率低的恶性循环。
(二)师资紧缺。全县幼儿园现有专任教师583人,幼儿11707人,师幼比1:20。按国家要求,幼儿园师生比应为1:5-1:7,巴东县幼儿教师严重缺乏。这一方面是由于民办幼儿园工资待遇不高,保教保育工作相对繁杂,专业或学历达标者从业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从业编制名额控制太紧,公办园教师多年来零补充,现有在编在岗教师51人均为小学教师编制。同时,幼儿园保教人员异动,每年流失大约80人左右,能在一所幼儿园坚持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不足25%。师资匮乏,导致幼儿教育的稳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三)安全隐患犹存。园所设施设备简陋,园舍面积难达标。《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巴东县民办幼儿园举办者由于财力不足,大多利用私人住房或租用他人住房、店面房进行简单改建而成,采光和通风条件均不符合办园要求;有的幼儿园生均活动面积不足3㎡,幼儿生活密度过大,存在安全隐患;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小,且多为水泥地面,活动中容易磕碰。此外,由于场地限制,幼儿户外活动难以达到每天2小时的要求。
保育工作缺乏专业性。一方面,部分农村幼儿园不懂得或者没有用心为幼儿搭配营养餐,饭菜质量无保障,无法为幼儿身体良好发育提供合理膳食。另一方面,有的农村幼儿园由于师资匮乏,还存在一人包班现象,既当教师又当保育员,还有的身兼保育员和厨师,这使得保育水平低下,不仅教育质量无法保证,也存在安全隐患。
(四)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观念落后是影响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巴东县具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学前教育方兴未艾,但很多家长却陷入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要读书、学知识,因此,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识字、算术等学科知识的诉求比较强烈,并以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学科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与差的标准。同时,部分举办者、园长和教师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尤其是一部分民办园更是迎合家长心理,按照家长意愿办学,这就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巴东县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策略
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规划。基于巴东当前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下面力求从理念、目标、制度与结构等方面,初步提出探索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
(一)落实公平优质发展理念。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办好公平优质的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不断追求,也是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和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
多措并举,追求学前教育公平发展。学前教育在规模、数量基本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追求公平发展则为政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巴东县采取多种举措,努力为学前教育公平发展创造条件,实施了城乡结对、公民办互动、强园扶弱园、名园帮小园、倾斜偏远、均衡发展等措施。
转变观念,实现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转变观念,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杜绝“揠苗助长型教育”、“重复教育”,实施科学保教,是实现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先决条件。一方面,利用各级各类培训转变教师观念,使之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幼教观,科学施教。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宣传专栏等多种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从保教源头去“小学化”。如野三关福娃娃幼儿园开办的“新中国式家长学堂”,已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赞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近几年,巴东县学前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师资队伍急剧扩大,县教育局、县教研室虽然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但在量的激增过程中难免缺乏对质的有力监测与保障。合格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是巴东县学前教育师资发展所面临的长期问题,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及学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
多层面加强业务培训。一是高度重视幼儿园园本培训。园本培训直接有效,快捷方便,因园而异,又可为幼儿园节省费用,巴东县要求并督导各幼儿园建立园本培训常规,把园本培训纳入年终考核和年检;二是定期举办县级集中研训,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三是加大区域之间的帮扶交流,充分发挥州级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指导作用,采用送教下乡、影子培训、园际交流、网络研讨、远程培训等多形式開展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四是积极争取和组织更多教师参加幼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近5年相继派出幼儿教师及园长650余人次外出学习培训,县级培训幼儿教师1500余人次。
多形式加强自身学习。一是督促各幼儿园建立学习型组织,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具有个性化、主动性的学习,变消极“输血”为积极“造血”,将学习权还给学习者;二是积极引导在岗幼儿教师参加幼师中专、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提高在职幼儿教师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力争专业教师的幼儿教师资格证持证率达80%以上。
多措施增加优质教师聘用源。一是与恩施职院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引导初中毕业生进入恩施职院就读五年一贯制幼师专科专业,毕业后择优录用;二是在巴东职高开设幼师班,培养中专学历的幼师,县内幼儿园择优录用。
多渠道稳定现有教师队伍。改善幼儿教师待遇,畅通从业资格考试、职称评定等渠道,督促学前教育机构全面落实幼教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使现有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稳中求进。
多角度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与评价体系。一是伴随着幼儿教师身份由传授者、照看者向观察者、支持者与合作者转变,对幼儿教师评价由依据教学活动单一评价向依据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等综合评价转变,评价时空将不断泛化,因此,评价体系需逐步走向全面化与科学化;二是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所面临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存在显著差异,简单化地参考小学职称评价体系,不仅无法体现出幼儿教师的独特性,而且极易导致幼儿教师资格认证与评价的“小学化”。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建立起独立的专业的学前教师资格认证与评价体系。
(三)优化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在当前学期教育机构数量激增的情况下,优化管理制度是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
建立学前教育专项财政制度,优化财政资金分配。在民办园占据半壁江山的学前教育格局下,悬殊的家庭收入使得不同群体所接受的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形成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鉴于此,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财政投入制度,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共性与稳定性,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
落实政府权责,践行联席会议制度。学前教育是一项需要多级政府参与、跨部门治理的教育事务,因此,明晰与落实各级政府权责是实现政府主导的前提。其次,发展学前教育事业除教育行政部门外,还需要财政、卫生、妇联、工商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应建立以教育部门为核心、其他各部门为支撑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提高行政效率,助力政府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
(四)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发展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切实落实县政府统筹规划、推进学前教育良好发展的责任。
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优化布局和资源配置。扩大城乡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面,着力改变城乡普惠性优质资源不足的现状。
建立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制订吸纳民间资本的政策措施,通过以奖代补、土地使用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激励民间资本注入,优先扶持一批达到一定投资规模的民办园,实现优质和标准化目标。合理使用国家奖补资金,激励优势幼儿园进一步发展,薄弱幼儿园也要具有发展的机会和能力,确保所有幼儿园发展的外环境都是优越的,不存在政策取向上的偏颇,为幼儿和家长提供安全方便、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在民办幼儿园建设过程中,近5年已落实扶持民办奖补资金234万元,配备玩教具资金86万元,国土、住建、规划等相关部门也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助推了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县教育局还为办园规模较大的野三关福娃娃幼儿园派出了1名在职业务园长。多措并举,整体提高了举办者办“民办园”为“名园”的信心。
(作者单位:胡中翠,巴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向宏茂,巴东县野三关福娃娃幼儿园;陈世立,巴东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