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2017-07-29陈彦卿
陈彦卿
摘要:本文通过对创新性能力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提出了艺术类创新性能力培养的目标,力争建立起艺术类创新性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和以企业化教学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发展和完善我国已有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建设和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模式 艺术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143-03
从艺术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着手研究,构建具有创新性能力培养特色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弥补传统教育体系的不足,艺术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质上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并结合艺术学科特点构建具有创新性能力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策略。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能力,还是一种人格特征,有创新精神的人思维活跃、勇于挑战、不畏权威、敢于打破陈旧创造新的有利于发展的模式。为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创新精神更为重要,在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实践教育是重中之重,只有实践教育体系搭建成功,加之高效的实践教育方法、考核体系,才能有效地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艺术类行业发展带来新气象。因此,探讨构建具有创新性能力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策略十分迫切。
一、实践教育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的局限
虽然从古至今一直有教育学者提出重视实践教育的观点,但现实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和学生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大家对理论教育还是偏重,无论是在制訂教学计划学习安排还是在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上,对理论教育的把握明显高于实践教育。即使有实践课程的安排,但老师和学生对这类课程的认真态度还是较低,考试也没有必修课程考的难,甚至有时候实践类的课程还会被重要的主修课程“借用课时”,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现象。
(二)老师实践观念的制约
因为对实践教育的不重视是历史遗留问题,以至于当今的大部分高学历老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就没有达到需要的高度,加之可能自身对实践的教育也不重视,所以对学生的关于实践方面的教育自然就更加欠缺一点专业度。
(三)实践环境与条件
虽然教育部已经实行了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要求大学生进一步与企业、工地等实践现场相结合,但是社会上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实践的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国家不提供足够的实践经费,那么这些企业、工地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是不会主动提供实习环境的,本来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很弱,实习的时候无疑会拖慢整体工作进度,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学校对教师进行年终或者晋级考核时,无论从课时还是从绩效方面,都基本忽略老师的实践指导教育,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指导的积极性不高[1]。
二、创新型实践教学策略探讨
(一)构建现代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应对实践教育现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首先应当改变我们的传统思维,提升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传承型”向“创新型”的教育观念改变;由强调对知识认知和记忆的“应试教育”观念向重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和兴趣培养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由崇尚“师道尊严”向提倡“师生民主平等”转变。然后通过构建现代实践教学体系来改善现在出现的问题,如:建立基础平台和课程群,从专一到博学;优化方法和能力学课程,从获鱼到会渔;完善个性化的选修课程,从单一到多变 ;丰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从知识到素质;教师科技创新的经历和思维方法进课堂,从言传到身教等。
(二)建立企业化教学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性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来实现。在教学模式的设计环节,要引导学生确立四个基点,即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创新教育,实现四个转变,即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转变、课程教学向能力教育转变、模仿实践向创新实践转变。通过“请进来”的特色课程体系,聘请资深设计师到校授课,缩短与社会的差距;通过“送出去”的特色实践环节,建立对口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就业成良性循环。
(三)团队学习策略
通过团队学习的过程可以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来提升大局观与协同能力,从而提高个人效绩进而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完成团队目标,是组织与个人的双赢过程。
那么在团队学习策略中,我们应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是设定团队目标,目标是团队学习工作的总指挥,不能高于团队自身能力,也不能太低以至于没有激励。设定目标之后要对团队进行适当分组,如果能在组与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那么会事半功倍。在进行分组活动的同时,我们需要营造便于交流、轻松活跃的教学或者工作氛围,利用已有的资源环境,创造良好气氛。最后是对团队成员的激励,当学习者达到一些小目标或者大目标时要及时进行奖励以激发出更大的热情。
(四)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知识理解记忆然后通过闭卷考查学习成效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实践教学过程,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实践学习目标,更无法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考核体系,创新实践教育的考核体系。改变考试的目的和方法,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考察代替以往的闭卷考试,如以一份设计方案或者实践成果作为最终的学习成果。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可以结合笔试、面试加上模拟操练、答辩等多种新颖开放的考核方式。在分数评定时,也应综合多方面分数再加上给学习者适当的鼓励从而给出最终分数。在考核结束后,也要和个别学习者通过谈心等方式进行教学反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
三、艺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动态组织参赛策略
采用动态方式(即学生可跨专业自由形成参赛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设计竞赛;采用动态方式(可跨学科领域自由组合)倡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积极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在申报项目的时候,如果得到老师、学校的大力支持,也能增加参赛者的信心与动力。
(二)资产二次增值策略
跟学校资产处申请将各系部的近100万元1999年前已经陈旧废弃的仪器设备划归到“美术系大学生创新性实践中心”,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归类、整理、整合,把旧仪器设备组合系列化。通过该方式引导学生想象技术发展的明天,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对提倡“节约型”社会起到推广作用。其具体策略为:无法修复的废品可以转化成“废旧物再设计”的材料,如可以给学生就其形状进行创意做成各种设计作品和装饰画;可以修复和改良的可以有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改造成教学中可利用的小工具或组成教具用于设计创意。
(三)全面素质渗透策略
注重学生各类素质的培养,让素质教育渗透在训练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其具体策略为:在美术系中进行不同专业开设交叉专业课程,如在平面专业方向开设计《展示设计》课程,让学生既懂广告策划知识又懂空间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同时开设《软装饰设计》课程,让学生既懂所涉及的设计知识又懂空间摆设设计,培养社会稀缺的创新型、复合型设计人才。
(四)与社会接轨策略
在第一点实践教育现在遇到的问题中我们已经提到,如今的实践教育环境条件还远远不够。但我们依然要争取依托企业化教学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缩短与社会的差距。同时在校园内和学校所处地区举办设计展览并进行作品拍卖或义卖会,鼓励学生将所设计出来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展览,尝试将作品在大学校园内和当地市场进行展览和流通。
四、结语
进入高速信息时代,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非常紧迫,创新教育实质上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情感与人格,从而造就创新型人才为社会为行业做出创新性贡献。作为对创意能力要求极强的艺术类专业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创新型实践教学策略,力争培养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艺术类教学改革的重点。
艺术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着眼于当前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再通过创新属于当代的创新能力实践教育体系,建立企业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考核体系与团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我们想培养艺术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咏梅,祝钧,戴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2):12-14.
[2]王卫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策略探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3):100-103.
[3]郑钰莹,王辉,李友良.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02):164-165.
[4]孟欣征.高職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胡芝华,张平,段功香,万艳平,陈小坚.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08,(02):76-78.
[6]卢清华,李先祥,叶树林,肖红军.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