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四力”提升“家庭教育力”

2017-07-29杨英友姜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7期
关键词:村组四力家庭

杨英友+姜君

今年年初,宜昌市伍家岗区在总结已取得的家庭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家庭为核心,体现家庭与学校、社会之间复杂、立体、互动关系的“家庭教育力”理念,并在全区中小学实施“家庭教育力”提升行动计划,打出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组合拳,提升家庭教育工作品质,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

“家庭教育力”即以家庭为单元,以影响子女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具有的力量,具体包括以家庭为单元开展的活动所生成的“教育作用力”和家庭与学校、社会间进行的活动中所内含的“教育影响力”。

建设好家长委员会,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力

自201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各校纷纷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在家校沟通和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家委会的平等独立地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多数学校的家委会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家委会承担的责和享受的权不对等。

对此,伍家岗区通过加强家委会组织建设、完善家委会章程,进一步规范家委会工作,明确家委会的责和权,将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作为完善家委会章程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学校家委会星级评定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家委会每学期要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召开家校共育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宜昌市第六中学在伍家岗区率先完善了家委会的组织建设和章程建设。校级家委会下设学生安全管理支持委员会、家校联系咨询委员会、学校课程支持委员会、基金管理委员会、亲子阅读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校长每学期请家委会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征求家长意见。根据学校家委会的章程,家长不仅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还为学校安全管理、课程实施、家校沟通、贫困生资助提供支持。而且,学校把学生饮用奶、校外实践活动、校服招标等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的工作都交由家委会决策。有了家长的参与和监督,学校依法治校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与子女共同成长的行动力

为全面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伍家岗区从课程、师资、交流平台三个关键点入手,切实将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是课程。不同学校的家长群体存在差异,同一学校家长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家长群体和个体的需求存在差异。伍家岗区鼓励学校通过自主建设、合作开发或购买课程服务等方式,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家长需求出发,立足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开发家庭教育校本课程,并且在课程设计中预留选择的空间,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上也为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课程支撑。例如大公桥小学的家长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针对家长在家教理念中存在的误区,学校开发了《有方故事会》家长学校课程,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通过老师讲、家长讲、学生讲,将科学的家教知识浸润到家长心中。杨岔路小学的生源则以本地城市居民子女为主,家长整体文化素质较好,学校的亲子“悦阅”联盟围绕亲子阅读打造了“阅”学堂、“阅”互动、“阅”交流、“阅”实践、“阅”评比系列活动课程,促进了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其次是师资。伍家岗区为家庭教育培训提供了专项资金保障,用于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家庭教育培训。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至两名经过高端培训的兼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主持本校的家庭教育校本研修、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发,为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并计入工作量。人员的落实、待遇的到位、研修活动的开展也都纳入星级家长学校评选标准中。伍家岗区还成立了区域家庭教育讲师团,作为研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核心教研团队,通过培训和教研不断提升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和专业水平。除了学校教师,优秀家长、社工、社会志愿者也是家长学校师资的重要来源。

最后是交流平台。家长学校不等于办讲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不能止于讲座。在信息化背景下,打造线上交流平台,将互联网+引入到家长学校教育中,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家长学习的泛在化。另一方面,线上交流平台也有利于实现家长的自主教育和互助,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要,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浸润式、个性化的家长学校线上教育,有助于改善家长学习后“感动却不动”的现状。例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中南校区的“雅正微分享”就是通过QQ群,主持人推送话题引发讨论,充分利用家长碎片式的时间,适应家长快餐式的阅读习惯。宜昌市第十中学的“零距离微课堂” 针对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开展微信讲座,家长可按需求选择,可回听回看,可随时留言参与讨论。

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提升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的滲透力

学校具有组织的便利性、师资的专业性和场地的现成性,使得学校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教育和引导家长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约束,重视言传身教,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在家庭生活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依托家长学校组织专题教育,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家庭传统美德的宣讲教育,还是以家委会为实施主体,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亲子阅读、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道德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促进家长和子女的共同成长,又或是通过“晒”“评”“讲”推树一批书香家庭、和谐家庭、勤俭家庭、优教家庭、绿色家庭、健康家庭、公益家庭等各具特色的典范家庭,都是立体式、全覆盖地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

构建“三教”结合网络,提升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

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利结合。对儿童成长共同发挥整体作用的今天,学校要主动出击,担负起把三种不同的教育力量有机结合的责任,争取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乡、村、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就师资队伍、活动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形成社会多元参与的家庭教育新格局。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区地位的重要性逐渐突现出来,社区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重要空间,是孩子们除了学校外最亲近的社会场所。尤其是学生离开学校环境,此时社区更显重要。

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中,社区在社会资源配置、社区成员支持、形式内容多样化等方面,具有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与学校形成明显的优势互补。

宜昌市第十七中学是伍家岗区一所郊区农村初中学校,学生来自周边8个行政村,学校通过“双联”“双访”“双评”有效整合村组教育力量。“双联”即教师联系学生家庭,党员干部联系学生所在村组;“双访”即教师家访不仅访学生家庭,还访学生所在村组,入户家访由教师和村组干部共访;“双评”即学生德育评价由学校和村组共同评价。寒暑假期间,学校与各村委会进行交接,向村委会提出协管申请,与村组共同举办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与村委会签订学生假期安全责任书,提醒村委会对公共设施进行维护更新,在不安全的水塘、溪河竖起安全警示牌等,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

(作者单位: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徐世兵)

猜你喜欢

村组四力家庭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家庭“煮”夫
河南严控"确权确股不确地"范围
浅析当前村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寻找最美家庭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