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指引

2017-07-29李伟

理论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举措、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标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实践,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内在指引,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人民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7-0061-0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推出一系列新办法新举措,建立一系列新规定新制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推向前进。透视习近平的治国理政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始终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即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举措、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标准——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指引,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并将其更为彻底地贯彻在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人民至上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首要考虑因素和基本遵循。

1.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于人民主体思想,习近平作了深刻论述。在他看来,“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当选总书记后,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提的最多的就是“人民”二字,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等。同一个词汇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话语当中,凸显了习近平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除了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习近平还就如何践行这一思想做出明确指示。他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自觉树立“主仆观”“师生观”,从内心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老实实向人民学习。“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3]8党的最高领导人再三警示,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成为8800万中国共产党员的集体共识和自觉行动。

2.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做法和成功经验逐步予以推广,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从“包产到户”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温州模式”到“苏南崛起”,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这些“新发明”,近40年来的改革开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务更为艰巨、困难更加险重,只有继续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习近平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他眼里,群众实践最丰富最生动,群众实践是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之源,“改革開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4]68要想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与人民肩并肩劳动,摒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风。只有这样,才会拉近干群距离、增进党群感情,群众才会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智慧、经验和盘托出,与党员干部分享。

3.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一切理论和奋斗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任何私利。正因如此,习近平再三告诫全党,“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5]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调研,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入手,扑下身子,扎下根子,听民声、察民情、知民盼、解民忧,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民心。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公务人员要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平司法,敢于同一切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对于那些挪用公款、贪污受贿、恣意侵吞人民利益的“蛀虫”,不管其位子有多高、后台有多硬,都要以党纪国法对其进行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约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6]其中包括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等高官,显示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维护人民利益的坚定决心。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举措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2]在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之后,习近平带领全党强化执行、狠抓落实,推出一个又一个惠民举措,实施一个又一个“民生工程”,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1.加强食品监管,确保人民饮食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交代直接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少数食品企业利欲熏心,制假贩假、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引起社会强烈不满,加强食品监管、确保饮食安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习近平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他特别强调指出,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紧而又紧。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确保监管部门有效执法;必须坚持最严格的监管,确保市场主体规范经营;必须坚持最严厉的处罚,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震慑作用;必须坚持最严肃的问责,确保食品监管队伍一刻不敢放松。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使食品监管覆盖生产、储藏、流通、销售的每一环节,形成食品监管的完整链条。要加大对食品的抽检力度,尤其是在节假日,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将问题食品消灭在萌芽状态。[7]经过数年艰苦努力,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人民饮食安全有了可靠保证。

2.加快危房改造,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住上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新房是城乡困难户居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十八大之后,中央加大对农村危房、城市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补助范围不断扩大、补助标准显著提高,数千万户困难家庭喜圆“住房梦”“安居梦”。对于危房改造,习近平念兹在兹,特别重视。首先,他要求各级政府加快危房改造的进度,“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8]满足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愿望;其次,习近平强调,住房是群众安身立命之所,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优化新建住房规划布局、设施配套和户型设计,抓好工程质量,真正把危房改造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4]192-193再次,习近平指出,危房改造要尽力而为,同时也要量力而行,危房改造的目的在于满足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不能对群众开“空头支票”、随意夸海口,欺骗群众感情。[4]193最后,要提前规划、未雨绸缪,把危房改造和当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反对千篇一律,鼓励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人文风情的新型住房,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将贫困地区建成一个个观光旅游景点,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9]

3.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发展权利。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人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毋庸讳言,当前中国的教育事业还存在诸多不足,与人民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教育公平问题——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宛如一道道鸿沟,阻挡了人们前进发展的脚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0]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大幅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减免贫困家庭学生学费、推行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增加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名额等等。上述改革“组合拳”的出台,成功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向基层倾斜、向普通学校转移,教育差距的鸿沟慢慢弥合,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迎来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4.实施精准扶贫,推进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11]“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12]习近平一再强调,我们要的小康是13亿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13]5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走出困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他认为,扶贫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做到“六项精准”:①扶持对象精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②项目安排精准,做到因人因地施策,最大限度地发挥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优势;③资金使用精准,严格监管,保证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好钢用在刀刃上”;④措施到户精准,确保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真正入户到人,惠及每一个困难群众;⑤因村派人精准,贫困地区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派什么样的干部,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⑥脱贫成效精准,建立量化指标,对脱贫工作进行公正全面考核,奖优罚懒,调动扶贫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4]38-39“精准扶贫”思想推行仅仅一年,中国就有1000万人摆脱贫困,成效显著。长期坚持下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可以如期实现。

5.保护生态环境,还人民以碧水蓝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辉煌,但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也让我们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污水横流、雾霾肆虐、酸雨频发,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反映强烈。面对人民群众对治理环境污染的强烈愿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民意、响应期盼,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环境保卫战。首先,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15]804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减免税收或者特别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更新改造落后技术装备,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其次,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依据,扭转少数地方政府“唯经济论”“GDP至上”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再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4]210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之后,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履职不严、尽责不力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目前,生态环境保卫战还在持续进行当中,政府、社会、企业、公民团结一心、同时发力,碧水蓝天的优美景观一定可以在中华大地重新展现。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与说服教育的“软引导”相比,制度对一个人或者机构的行为更加具有约束力。科学有效的制度能够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率,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制度设计,着力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经过近五年的努力,这一体系已基本形成,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1.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度,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6]习近平的这一论述不仅指出了党和政府的权力来源、服务对象、运作方式,而且指出规范权力运行的根本途径——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为了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促使领导干部严以用权,2012年以来,中央先后发布(或修订)党章党规20多次,出台《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產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规定,为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划出明确边界。除了党内监督,习近平同样重视党外监督的作用。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他特别强调“要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同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起来,形成监督合力”,[17]构建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体系。在人人握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还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18]将互联网打造成为监督权力运行的新载体、新途径、新手段。

2.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治国务必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就任总书记后,习近平狠抓党建工作,从严治党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19]习近平一语道破制约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为了增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督促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016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简称《条例》),着力解决在少数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领导弱化、党建缺失、纪律松弛、治党不严、反腐不力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的突出问题。《条例》指出,要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点名批评,在媒体上予以曝光,从而达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尤为重要的是,《条例》明确规定实行终身问责制,不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无论何时,只要出现失职渎职情况,都要严肃问责。这就在领导干部中间产生巨大震慑效应,有效避免了过去那种“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对工作敷衍塞责的情况。《条例》颁布之后,一大批失职渎职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被问责,受到严肃处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强化问责成为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利器,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

3.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改革开放近40年来,纵向来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横向来看,由于社会财富流向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部分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强烈,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日益上升,急需纾解。习近平敏锐察觉到了这一问题,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一,保护劳动所得,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津贴补贴制度,向基层单位和偏远地区倾斜,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热情。第三,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调节过高收入、规范隐形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15]537十八大之后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标非常清晰——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尤为可喜的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东部地区高09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逐渐缩小,13亿中国人民正齐步迈入小康社会。[20]

4.建立健全行政司法制度,切实做到法为民所立。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利益。”[4]141围绕这一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司法制度改革。设立巡回法庭、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出台《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为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完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推动司法信息公开、改进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逐步形成;健全错案防止和纠错机制、规范涉案财物处置司法程序、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实施立案登记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中国司法制度亲民、便民、利民、惠民的特色充分彰显。[21]4-14

5.建立健全干部选拔制度,切实做到官为民所当。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无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有一个标准是恒定的,即“好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2]338为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保证选出的干部永远忠于人民,2012年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文件,对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干部任职条件、选拔程序(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选拔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注意事项(交流、回避)、纪律和监督等事项做出详细规定,有效预防和规避了干部选举过程当中的不正之风。2015年6月,中组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决定》,102人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短短10个月的时间,这100多个县委书记当中就有71人被提拔重用。细心观察,这71名县委书记身上具有相同的品质——赤诚为民、心系百姓。这样的干部受到重用,释放强烈信号,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用人导向,为广大干部成长成才指明正确途径。[23]

四、以人民為中心的评价标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3]8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党和政府工作的评判权完全交诸人民,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任用干部的基本依据,有力提升了党的执政水平,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

1.以人民群众“获得感”评价党和政府工作成效。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家财富迅速累积。然而,国家财富的增长和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正向关系,能否构成这种关系取决于国家财富能否做到公平合理分配。如若不能,财富流向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反而会导致普通民众心理失衡,加剧社会矛盾。近些年我们国家群体性事件频发,“仇官仇富”现象蔓延,很大程度上跟贫富差距拉大有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将更多“蛋糕”分到百姓手里,增强民众的“获得感”,成为消除群众不满情绪、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要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解决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出一个又一个“民生工程”,引导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得感”显著增强。“获得感”的提出避免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数字游戏”,它将改革开放的成果具体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身上,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优越性。因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之作为评价党和政府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3]8“对‘获得感的重视和强调,使人民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得到,不仅为评价改革成效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民意标准,也为衡量人民群众幸福感提供了一个核心坐标。”[24]68

2.用人民群众“幸福感”衡量党和政府工作业绩。“获得感”是人们获取某种利益之后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它更多的是强调人们在物质利益方面的收获。“幸福感”则不同,它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既包括收入提高、住房改善等物质方面的“有形”指标,也包括接受优质教育、公平自由竞争等精神方面的“无形”指标。与“获得感”相比,“幸福感”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加全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除了继续注重人民物质利益方面的收获即“获得感”以外,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激发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热情;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得到良好保障,“幸福感”显著飙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习近平的这句誓言为我们衡量党和政府的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为旨归,为了人民幸福拼搏奋斗,这是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也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

结语

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举措、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在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科学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归谁享受、发展成效由谁评价等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政治生活的新气象,对于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陈振凯.习近平谈“人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1-11.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4,(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2012,(15).

[6]底东娜.中纪委:十八大以来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纪律处分223人[EB/OL].http://newsxinhua netcom/politics/2017-01/09/c_129437998htm.

[7]袁勃.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03/c1024-28996103html.

[8]贾世煜.城镇棚户区改造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N].新京报,2015-12-23.

[9]崔东.习近平: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722/c10 24-22284047html.

[10]习近平: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新华每日电讯,2016-09-10.

[11]李斌,李自良.“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侧记[N].新华每日电讯,2015-01-23.

[12]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N].光明日报,2017-01-01.

[13]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12).

[14]李伟.习近平关于脱贫工作的基本方略及其内在逻辑关系[J].学习论坛,2016,(12).

[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6]乔业琼,秦华.跟习总书记学习“严以用权”[E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17/c385474-27318639html.

[17]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18]逍遥.民意上了网 习近平指示要欢迎互联网监督[EB/OL]http://newsyouthcn/gn/201604/t2016041 9_7883421htm.

[19]丁峰.强化问责,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24/c_111927 0313htm.

[20]种卿.十八大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差距继续缩小[E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03-09/7789634shtml.

[21]張金才.中共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进展及成效[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3).

[2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3]尹国营.71名优秀县委书记获提拔顺理成章[EB/OL].http://henanchinacomcn/html/zhuangao/2016/0509/784819_2html.

[24]康来云.获得感:人民幸福的核心坐标[J].学习论坛,2016,(12).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