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素质教育理念
2017-07-28张伟成
张伟成
摘要:21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是重要教育观念,在初中教学中运用这一观念,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索、思考历史现象,主动去学习,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分析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成为有人文素质的劳动者、人才。
关键词:学生主体;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为主体,使初中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是全新的观念。初中历史现象纷繁复杂,时间、地名、历史人物甚多。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尤其困难。然而,“以学生为主体”,因地制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可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一、以人为本,初中教师头脑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学生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已有一些系统的历史知识,他们头脑中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学说,在学生头脑中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历史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建立以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延伸、拓展知识面,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历史学习活动,教师予以引导,达到学习效果。
二、直观形象,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历史一方面时间地点人物繁多。历史现象多而杂,另一方面历史故事多,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图片、表格等直观形象的教具,运用幻灯片、电影录音、多媒体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实物产生联想,<<秦的统一>>这个课题,涉及对秦始皇的评价,可出示<<秦始皇像>>等古代帝王像,<<秦灭六国图>>,用语言将几幅联系起来,使学生回到当时的环境氛围,体验当时人民结束战乱时的景象,理解人民需要稳当,安居乐业的愿望,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保持对历史学习的持久兴趣,唯有教给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方法。初中历史知识点多,要求比较高。初中学生刚接触历史,知识面窄,历史教科书成为学习的重要中介,但感觉时间、地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多而无序。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教给学生分类法、比较法等,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增强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分类法,即对历史事件加以分类,加深对它的认识、理解。六分法,把历史事件分六个要素分别加以掌握,时间、地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经过、作用。五分法,把历史事件按所涉及领域划分为五类,然后加以掌握,即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比较法,将两种同一类的历史现象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巩固记忆,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开放课堂,给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中,改变“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构建开放式课堂,上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课文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的收集任务。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提出思维方向,暂不作结论。由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说出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秦始皇是一名暴君”,谁的说法正确?课前有学生收集资料,上课由学生根据史实得出评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对思维空间予以拓展。
五、提纲挈领,给初中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找准中心
初中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多方面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繁多。在学习过程中,诱导学生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特点,总结出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加以剖析、理解、运用。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产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它的重要表现。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思想上,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后人总结武炎武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化上,出现了反封建文学作品,汤显祖戏剧<<西厢记>>痛斥了封建礼教。学生了解了明朝的特点,抓住具体体现阶段性特征的重大事件,关键的历史人物 ,就能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提綱挈领,找准中心,抓住要领。
六、 历史让学生“动”起来
在课改后,按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可尝试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让学生全身心都“动”起来:
动脑。即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以往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脑袋变成一个单纯的接收器,只会装载历史知识,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我在授课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讲大约五、六分钟后我对学生进行个别提问,在此基础上再略作讲解。这样,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中来,大大改变了学生坐等老师传授知识的被动局面,学生的大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学习劲头自然增大。
动口。以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当听众。一旦学生对教师讲的不感兴趣,注意力就会分散。转变方式,让学生也上台说说,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如再讲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六主题第二课《中国的教育与体育》申办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这一事件时,请学生分别表演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北京市市长刘淇、中国奥申委主席伍绍组等,以对话的形式来演绎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纷纷争着当扮演者,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
动手。即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亲自去实践。以往只讲不练,或者多讲少练;就算练,也只是做做课后习题,形式陈旧且单一。针对这种状况,可采取多种练习形式,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点动手,满足学生“亲自试试”的愿望。在讲完第二学习主题第4课《文化大革命》后,让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评价自己心目中的毛泽东;趁着今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几十周年,可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资料,制作一份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小报;又或者写写历史调查报告等等。学生们对这些作业颇感新鲜,兴致勃勃地去完成。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一举两得。
总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是重要教育观念,在初中教学中运用这一观念,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索、思考历史现象,主动去学习,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分析能力,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成为有人文素质的合格劳动者或优秀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