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2017-07-28张淑惠

神州·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笔算植树例题

张淑惠

通过对课堂教学现状的深入思考,笔者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多元有效的课前预习、自主探索的课上学习,使学生主动尝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及价值。

一、多元有效的课前预习

学习新知前学生要先预习。他们可以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借助教材提供的情境抽象出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掌握一般的基础知识,并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字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如何操作才会让预习有效,是每一位课题研究人员思考的重点。经过反复的研讨、实践、推敲、修改,我们总结出指导学生预习六步法,即:看问题—明列式;讲算理—解重点;善拓展—会总结。我校实验教师在指导《笔算除法》一课的预习时是这样做的:

1.看问题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预习《笔算除法》的第二课。看课题“笔算除法”你会想到什么?

生1: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难吗?

生2: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和上学期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3: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是几位数除以几位数呀?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把你想到的这些问题都写在课题的旁边。我们再来看图,看图要按一定的顺序,先从整体上看,在分别说清每一部分画的是什么,看图的顺序可以是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是先看主要的再看次要的。那么谁来试着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同学们在山坡上植树的情景。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共植树42棵;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共植树52棵。

师:说的有顺序,并且清楚、明白。那么你能不能看图收集有效的数学数据呢?

生: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共植树42棵;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共植树52棵。

师:太棒了,他收集的都是有效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提出与这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强调的是提出和这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明列式

师:根据同学提出的问题请你试着解答,并说清你为什么这样解答?

生:列式 42÷2=21(棵)

52÷2=26(棵)

生:因为三年级两个班植树42棵,求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就是把42分平均分成两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来计算。四年级两个班植树52棵,求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把52平均分成两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也要用除法来计算。

3.讲算法

师:我们先来看42÷2= 我们可以用口算得到42÷2=21,还可以怎么算?

生:用笔算。

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做完后自己再说说是怎么算的,说完之后把你说的写在书上这个算式的边上,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在书上写出来并用红笔圈画出来。(用红笔圈画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在课堂上注意听,如果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提到就要主动地提问。把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清楚。)

生:(独立试做)

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1:商的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

生2:做减法时减号写吗?

生3:十位上4减4下面的零为什么不写?

4.解重点

这些问题是你在预习的时候提出的,你可以试着去解答。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勇敢地举手为同学们解答,那就是最了不起的了。如果你不会解答,课堂上提问,并要重点注意听同学和老师的解答。

5.善拓展

师:例题自己学会了,在练习本上试将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生:(在本上做)

师:例题下面的做一做自己都能独立解答那你太棒了,你想想能不能自己出几道和例题类似的问题,自己再试着做一做。

生:在练习本上自己出题,然后解答。

6.会总结

通过自己的预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书上。

写总结对学生来说是反思的过程,对整节课的学习做一总结,让学生更清楚学习的重难点。

二、自主探索的课上学习

第一段:回顾自学。具体分为揭题思考、分解教材、自学交流三步。借助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主动分析现实問题、解决现实问题做出示范。

第二段:展示交流。具体分为合作讲解、补充质疑、精辟提炼三步。教师要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应用教材中提供的方法、思路解决问题,还能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运用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主动探索新的思路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提高其应用能力。

第三段:及时巩固。具体分为实践运用、反馈强化、当堂检测三步。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单纯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使其富有现实意义、具有挑战性,充分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目的,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丰富多彩的课后延伸

课外活动及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因此要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无限的课后应用知识空间。解决学生长期以来单一、枯燥的书面作业形式,增加一些实践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如资料查询、社会实践、数学日记、实际测量、上街购物等作业形式。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我校一实验老师在教学‘比例尺“知识后,请学生收集辽宁省地图、全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利用练习课时间开展了“自由行”活动:

(1)省内游。自由结伴,选2个最想去的旅游地点,要求合作完成:在地图上量出大连到各旅行目的地的距离、算出实际的路程、简要写出自助游计划。

(2)国内游。国庆长假(一星期)期间,请根据路程的远近,较全面地计划用什么交通工具、按什么顺序完成你们选择的3个地方的旅行,并形成书面报告。

(3)环球游。练习课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参与中进行,下课铃也挡不住学生的热情。于是,老师又趁热打铁,将新知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特别是给有兴趣的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环球游”计划。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段长时间的训练、引导、观察、琢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能力的研究”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会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算植树例题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植树
口算 笔算 估算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植树鸟的来信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