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火之“火”

2017-07-28靳荷琳卢利涛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陇县社火村民

靳荷琳++卢利涛

作者简介:靳荷琳,女,山西省长治市人,现就读于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卢利涛,男,陕西省宝鸡市人,现就读于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鲁迅先生曾在他写的一篇小说《社戏》末尾说:“我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每每看到、听到社火这两个字,我总是不由自主想起鲁迅先生写的这篇文章。虽然鲁迅先生写的社戏只是他故乡绍兴那里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与社火并没有什么关系,可在我心里隐隐觉得它们好像就是一对孪生子,我看见其中一个总会想起另一个。

年幼时的我坐在父亲肩头,后来个子拔高,便自个儿攀高爬低地蹭到高处,又或是在人群堆里探头探脑,瞧了一年又一年的“热闹”,现在我才知道,它在陕西竟还有另一个独特的名字——社火。这在我的大学生活中可算一个“新”事物。听说止不住眼见的心,心里更止不住好奇,西北地区是如何产生并流传下来这样的民俗文化。于是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商议今年元宵前夕去同学那里瞧瞧。头天到了之后,我们就去同学早已找好的地方,安顿好之后跟着同学去了村里,正好赶上晚上村里的人在准备明天社火表演要用的脸谱面具,我又不由得好奇怎么还要像唱戏似的画脸谱…那位画脸谱的村民就告诉我们,周朝时,周武王率兵伐纣,大军行至麒麟山下,被驻守山下的闻太师挡住去路。姜子牙计上心头,让士兵戴上了神兵天将的面具上阵叫骂,个个威武凶煞,好似天兵下凡。闻太师不知真假,以为天意,拔寨而逃。此事传入民间后就产生了画脸谱逐鬼的民间习俗,并逐渐融入到了社火中。

听村民说了之后,我了解到陇州社火内容丰富,其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我们这次有幸看到了好几种:地台社火、高跷社火、血社火、馬社火等,其中最常见地台社火:第一拨以《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关羽等扮相为主的步社火在村里各家巡游;第二拨“童子拜观音”、“七仙女下凡”等板凳社火刚好装扮完毕。午饭后,所有人汇合后在村庄游演,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踏院祈求平安。 直到黄昏时分,地台社火才开始表演。独具特色的梿枷社火中融合的农村原生态生活元素,表达了农民逢年过节庆丰收的喜悦心情。直到晚上9点,一天近12个小时的社火表演才宣告结束,有很多观看的客人一直要看到最后才肯离开。我们还听见一位参与表演的村民说:“虽然从训练到表演的过程都挺辛苦的,但看到平时冷清的村子里突然来了这么多客人,才有过年的热闹感觉了。”

花了一天时间欣赏各种社火表演,接下来两天我们跟着同学拜访这些表演的村民,和他们了解这儿的社火传统,并请他们填写问卷,我们又拍摄了一些照片才离开。

作为“黄土地上的狂欢节”,陕西陇县社火由两千多年前先民祭祀的民间礼仪活动发展而来,逐渐演变成为祈求福气安康的春节娱乐活动。但目前,从同学的解说以及实地走访来看,失传却成了整体发展趋势。

李家下村的梿枷社火就差点成为消失的民俗文化。断代五十多年后,村民王忠厚和王秋福从老人口中得知了这一“传家宝”并开始着手抢救——重新整理和排练。一二年的正月初八,梿枷社火才重新和世人见面。后来李家下村成立了陇县首个社火演艺公司——陇县熙地社火演艺有限公司,村民们希望把“群英梿枷棍套梨花枪”、“五尺棍破梿枷”等独具特色的梿枷社火变成常态化的表演,推动梿枷社火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其实何止梿枷社火,还有高芯社火,甚至是整个陇县社火乃至陕西社火。宝鸡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陇县社火十大民间老艺人宋怡儒在谈到他擅长的“高芯社火”时讲到“高芯社火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面临灭亡”。在陇县当地具有很高声望的老艺术家刘树明认为“高芯社火就应该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对后辈人起到教化作用”;更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陇县社火十大民间老艺人杨得录认为“只有政府下大力气支持,陇县社火的发展才有可能持续,而他本人愿意为陇县社火的传承竭尽所能”。

我还记得一位村民遗憾地说“往年一直要耍到正月二十三,正月二十四封箱才宣告社火结束”,“今年过年晚,上学的、打工的都要提前走了,能耍过元宵节已经不错了。”陇县社火虽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是在陇县当地从事社火展演的都是老艺术家而且越来越少,而中青年人鲜有参与,这就使得陇州社火的传承在当地已经面临危机。经过我们团队的调研发现经济因素是制约中青年人参与社火表演的主要因素,中青年人普遍担负着家庭的重担而参与社火表演并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经济收入,这就使得即使部分人有才能也有意愿但也不得不为了生计放弃社火。

通过实地观察与村民的交流,我被陇县当地深厚的社火文化所吸引,又对陇县社火发展的现状感到担忧,陇县有如此深厚而精彩的社火文化,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它断送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理应为社火文化的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同时这也是一次调研,对我们这个团队而言,就是要尽我们所能通过扎实的实地调研形成一份严谨、科学的论文以及建立微信平台来传播这一民俗文化。之后我们团队建立了陕西民俗社火这个微信平台,向社会展现出社火文化精彩的一面,同时让更多的人看到陇县社火当前发展面临的危机,呼吁大家关注陇县社火,为陇县社火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本篇文章是我在参加的2016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后与队长卢利涛共同完成的,旨在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人们对社火文化的关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加强对包括社火在内的各种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努力。最后感谢杂志社能给我们这个平台,也感谢国家给我们这个训练的机会。

猜你喜欢

陇县社火村民
陕西省陇县:远程教育成就“养鸡大王”致富梦
泥中打过“滚儿”更识乡村“味儿”——陇县“怀才”青年得遇广阔天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闹社火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陇县社火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