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人民,从城邦到社会
2017-07-27左鹏达
左鹏达
【摘要】人的一切研究行为都可以归属于政治学研究,并进而得出人是政治动物。而人是趋于城邦生活,离开城邦在其观点中人必将无法生存。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城邦和政治动物的认同感降低,人对政治的关注也逐渐向其他地方分散。
【关键词】城邦 社会 政治动物
“人根本不是生而平等,有些人生而为奴隶,而有些人生而为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做出了如上的的表述:即人从一出生便注定了身份与地位的差异,或高贵或低贱,在后天的学习或者生活中会因循前例,而世代保持奴隶(被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身份。而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便提出“人是生而平等的,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的一切人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人更是奴隶。”人们拥有的自由,是为人性的产物,人生而为奴或生而自由便是观点冲突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每种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政治的目的是其他学科的目的,并且此目的在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属人的善,最高的善。人的一切研究行为都可以归属于政治学研究,并进而得出人是政治动物。而人是趋于城邦生活,离开城邦在其观点中人必将无法生存。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城邦和政治动物的认同感降低,人对政治的关注也逐渐向其他地方分散。人为共同的利益,两个独立的个体联合起来形成新的社会单位,此时的含义也已经与古代政治中的含义相区别,此时便也就出现社会这一概念。
一、奴隶与人民
所谓奴隶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生而为奴隶,当然其便会有另外一部分生而为统治者的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人是无法独自存活在世界上,必须相互依靠才能够得以生存,亚里士多德奴隶制的存在便就是受到这种说法的影响,认为有理智和远见的人能够成为统治者,而付出体力劳动、缺乏思想的人则便就成了奴隶。此外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人在出生后,当其父母有能力使其独立的生存情況下,便成为了统治者,反之则成为被统治者,亦即奴隶,这一角度在我看来也有也十分中肯。亚里士多德的奴隶观也与其人本性追求善的政治观点相契合。“概略的弄清这个最高善是什么,以及哪一种科学是以他作为对象的。”政治学规定了其他诸多的科学,是其他科学为自己服务。同时,规定者人的为和不为。人本性是追求善的,政治学是最高善,从而得出人以政治学为最高追求。奴隶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必然也代表了最高善,其存在符合政治的要求,便也就具有了合理性。
“任何人对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于是便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卢梭在论奴隶制这一文章开篇便提出了这一观点,所谓的奴隶制就是放弃自己的自由、放弃自己的权利、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这样的放弃取消了“奴隶”的一切意志,抛弃了一切的道德性并且与人性相悖。统治者则享有无限的权威,而被统治者(奴隶)则仅有服从的义务了。在卢梭看来本身就是无效且自身矛盾的;奴隶制中既没有等价又没有交换,便是应予否定,被统治者依附于统治者而生存,以劳动换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便理所应当的成为等价交换,而并不存在亚里士多德所称的生而为奴隶的观点,只有人与人建立契约,才能够使自己放弃某种权利,但放弃权利的同时也会带给自己等价有偿的物质交换,当然,仅仅有个人或者少部分人进行契约式的物质交换,原始状态仍然继续,是未曾改变的。在卢梭的视角下,人将全部的权利让渡给整个集体亦可以称之为共同体,他同时也将获得等价的交换即获得共同体的力量保全了自己的所有,那么在这个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成了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结合成共同体而言就叫做公民,而不再是奴隶,而对于这集体而则就被视作人民。
二、从城邦到社会
何为城邦,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城邦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而其中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为目的,这种最高善的团体就是城邦,其中最高的社会团体追求的善也是最高的。即政治社团。”个人无法自给自足,相互依存的单个生物必须结合,才能够得到共同的保全,个人相互依存形成家庭,家庭繁衍成多个家庭,村坊便在此时出现,当若干的村坊相结合便组成了城邦。此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进化到一个高级并且完备的状态,人可以在城邦中能够可以达到完全自给自足的状态,城邦是一种“优良的生活,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人的本性是趋于城邦生活的动物,而城邦作为最高善的代表,便自然而然的成了政治的代表,所以人就成了一种政治动物,一种离开城邦便生存不了的动物。
在进入现代社会后,“政治生活已经变得非常容易被操纵,非常容易变得是党派斗争的工具,也已经不是原有的含义,慢慢的人民就会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和这个单位没有直接的关系,怎样的生活并不取决于政治上的运动;”人们在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后,便也不再像亚里士多德所称的脱离城邦便无法生存一样,将一切行为都归于政治的考虑,人们对于政治代表所有生活的观念有愈发忽视。拉丁人为了解释政治存在的必要性,便就提出了“社会”这一概念,以便于将人纳入一个便于认同属性的范围。社会最初的概念是指两个独立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或者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而形成的新的政治单位;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是从人天然趋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以及人与城邦,即相互依存的角度出发,在进入现代以来,奴隶制被摒弃,人解放成为人,成为一个个的单独个体,并通过契约的形式进行物质交换,这些若干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政体,在整体之中个人零散的意志便被统一的意志所取代,这一统一的意志由所有个人集合形成的共同体所作出,这个共同体就是社会,自然也就完成了由城邦向社会的跨越。
从亚里士多德到卢梭,也就是从古代政治跨越到现代政治理论,奴隶制在历史中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更是古代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城邦便是奴隶制中分散的个体管理纳入一种统一管制的集中体现。当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契约理论出现,人人平等的观念更加容易被人接受。大多数的人主张以契约的方式让渡部分甚至全部权利,从而获得一种权力保护自己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当这种契约在人与人之间普及,便以社会这一概念取代了以“个人、家庭、村坊”为架构的城邦理论。
三、亚里士多德和卢梭思想将如何影响中国
在当下我国,从奴隶到人民,从城邦到社会这一理论变迁,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我国已经废除奴隶制(农奴制)已经经过了几十年,但人人平等的理念仍没有贯彻,在中西部部分地区还可能存在人口买卖的行为,人人平等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在今后更要加大立法保护,确保公民能够获得应有的权利平等和实际上的权利平等。同时,人权写入宪法也已经经过了十余年,人权保障状况仍不容乐观,在公民个人的所有权保护、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都存在实际同立法相脱节的状况,行政机关侵犯公民人权的行为还时有发生,既要从体制内部改变:在机关内部贯彻法治精神,加大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督,落实监督机关的监督职权,加大对侵犯公民权利行为的追究。又要在外部改变:疏通人民意见表达途径,同时要增强人民的监督意识,保障人民监督权利顺利行使。此外,卢梭带给我们的社会契约理论也并非仅仅适用于几百年前的西方社会,其理论精华仍然可以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对中国发展仍可以产生推动作用,当下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的选举过程实际上可以看做契约缔结的过程,人民将权利让渡给国家,国家保护人民的所有权以及其他权利。当国家行为对公民个人权利产生侵害,在国家赔偿之外,如何维护权利、保障人民未来的权利不受侵犯,仍然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16.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