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017-07-27童琼玉
童琼玉
【摘要】高职学院人文关怀机制的构建是高职学院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高职学院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支撑。高职学院思政教育管理者在构建思政教育体制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提高高职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本文通过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其发展的原因,为我国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人文关怀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院 思政教育 人文关怀 发展现状
、我国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标准更是特别注重德育育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更是高职学院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在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开展人文关怀更加凸显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教育理念。人文关怀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进行高职学院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除了满足高职学院学生的精神需求,也要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以及社交方面的需求,积极引导高职学院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其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美国教育家指出,“关怀”是以内心的责任感而对一些事和一些人用心的投入,强调责任感和感情的投入但,这种投入往往是感情的一种倾注,人文关怀概念的核心在于强调人性。伍揆祁提出,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就需要了解思政教育“发展性”、“主体性”的内涵,同时独特的认为“从精神特性上来讲,人文精神是一种志在超越的精神,是人的终极关怀的体现。”也有人从实践层面是提出,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人文素质的提升,促进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思政教育实质上强调引导、培养和发展人,旨在“以人为本”,以人文关怀基础,以培养出道德水平高、人格高尚的新型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在目的、理念上具有一致看法。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的对象均为个体的“人”,两者的目标都是在满足个体需求、保证个体发展的前提下,强调人的自我价值、道德素质以及内心境界,从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其也侧重于个体的实际需要,在引导人的自我价值的前提下,也注重从生理、心理提升受教育对象的发展能力,这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符合。
其次,人文关怀从思想层面上引导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植根于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其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文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除此之外,还要求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注重人的差异性、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最后,人文关怀的具体实践还要求以思政教育为依托。人文关怀属于比较抽象的逻辑理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然而最终还需要经过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来践行。人文关怀对人的作用表现在培养思想理念以及推动内心的健康发展等等,但是这从一定意义上属于思政教育的范围。当前我国思政教育体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思政教育是验证人文关怀理念的最优选择。
二、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践行人文关怀的意义
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高职学院的思政教育受到大学生思维多样化的影响,这就为高职学院思政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此同时,国家的转型时期会使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困惑,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其应当在推进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融进人文关怀观念。
(一)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了高职学院思政教育的创新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质上是大学生价值及个性发展、激发大学生潜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肯定。高职学院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开展针对各个民族大学生的特点,以这些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各个民族大学生的身心、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等各个层面,进而完善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体系。这种结合各个民族的真实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这样也更有现实意义。
(二)积极践行“中国梦”,促进思政工作的展开
“中国梦”是新时期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其具有的精神引导作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努力前进的内在动力。在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开展人文关怀可以进一步升华对“中国梦”的理解,对培养各个民族的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都有重要作用。以“中国梦”为主题,在人文关怀的教育过程中宣传时代精神,对现代大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推动高职学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推动高职学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然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新生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对一些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心,但是,社会经验的缺乏往往会使这些大学生充满不安。因此,在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有助于把握不同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的主观意识,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整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同样,高职学院的发展也也需要营造和谐氛围,这也是很多高校最大的追求。和谐校园的营造需要思政教育,在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有助于和谐校園的构建。而和谐校园文化的营造又有利于推动高职学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文关怀教育已经成为很多院校道德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成为促进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及标准。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对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累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就。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发展现状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当前在思政教育中开展人文关怀所取得的成就,丁峰教授认为,当前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积极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有助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地位能够实现逐步转换以及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第二个层面是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乏,杨林提出,高职学院思政教育的主体、方法以及内容等各方面都需要逐步改善;唐新华也提出太过于强调思政教育中教师的地位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2000年到2013年,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检索“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等主题,可以查询到的期刊有1154篇,学术论文有214篇。通过对这些期刊论文内容的分析,发现这些主题大多是围绕人文关怀的概念以及内涵、高校学院思政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必要性等等进行研究。
国外并没有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只不过是简单的道德教育等课程,因此关于人文关怀的理论,国外并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有的也不过是散落在某些论著中。综合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美国学者杜威强调“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以及理智能力,反对向学生教授特定的道德原则。相对于教育来讲,其主要目标是营造自我调节的能力。”此外,美国儿童心理学学者科尔伯格提出“除了要培养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还应该注重其道德素质的培养。”国外教育反对特定的灌输方式,认为灌输是强制性的,此外,还有对不服从者的惩罚。
(2)强调人的自由平等,解放天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的教育中形成了很多派别,有多种看法,具体有自由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四个派别。尽管派别不同,但都强调公民的自由平等地位。
(3)国外侧重国家利益方面的教育。尽管国外的教育注重个体的主观性,但是也宣传爱国情怀,强调国家利益。比如美国政府要求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开设国学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近年来,随着人文关怀理念的推广,很多思政教育方面的學者已经对融合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就斐然。王东莉提出,思政教育具备各自的独特性,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其核心价值反映了通过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个体,从而对经济产生一定的作用。从内在规律来说,思政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协调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白显良认为,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人文性浓厚,在展开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好四个维度,即理念维度、要素维度、过程维度以及结果维度等。
四、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具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的冲击以及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等等都是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第一,高职学院思政教育的人文环境不健全。高职学院思政教育需要社会这个大环境,也正是由于整个社会的转型以及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各方面都对高职学院学生的人文关怀缺失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相关机制的不完善。相关机制的不完善,使得高职学院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不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内心活动趋势,也同样为高职学院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开展人文关怀工作带来了很多难度。
五、总结
将人文关怀融进高职学院思政教育中,这也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课题。高职学院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当积极融入人文关怀,这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高职学院大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落实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琼石.人文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J].语文建设,2015,(08).
[2]李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吴少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4]李丽君.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4.
[5]张舒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6]蒲彦羽.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问题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02).
[7]韩蕊,徐兴林.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21).